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史学的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晴佳 《东岳论丛》2004,25(1):10-19
后现代主义是相对于现代主义而言的。现代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现代社会成熟的理论成果;后现代主义是后工业社会、后现代社会或曰信息社会发展形成的思想结晶。在史学研究领域,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史学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历史研究兴趣的转移。现代主义历史研究以揭示历史演变的大趋势为目的,即历史一线发展进步论;以中心、精英为主要研究对象,即西方社会中心论,西方精英史学,西方民族国家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历史研究则以打破历史一线进化、注重非中心、非精英和非理性的活动为主要特点(法国历史思想家福科等为代表人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是其最为显著的标志。第二是对现代主义历史认识论的根本颠覆。现代主义的史学认识论以实证主义观念为基础,即在主、客严格区分的前提下倡导"科学史学"、"客观史学"等。后现代主义则通过"话语的转折","语言学的转折"等理论对现代主义史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否定,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性质和意义,重新区分了历史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影响十分重大,争议也十分激烈。对中国史学来说,20世纪是中国史学界全盘接受西方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世纪。进入21世纪,我们如何总结开发2000年来和20世纪中国史学的遗产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代西方社会由大机器生产的工业社会进入以信息化为表征的所谓后工业社会阶段,而现代西方文化也随之全面推进到后现代主义时期。作为当代西方“显学”的后现代主义不仅反映出西方文化新的发展趋势,而且也标示出了它对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两个方面来论述20世纪欧美文学思潮。作者把20世纪现实主义放在与19世纪古典现实主义的比较中和20世纪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认为出现了不同于19世纪现实主义的崭新特点。进入20世纪以来,现实主义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已发生质的变化。但这并不等于否认,20世纪的现实主义是19世纪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只是这种继承,包括了突破性在内的创造性的发展。关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提出了几个有争议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在现实主义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现代主义这一文艺和文化现象,作者特别指出它的文化虚无主义,它的总体倾向是一种倒退。  相似文献   

4.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国文学运动中的一种思潮,它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又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进而生成了一种貌似西方而神追传统的新潮假象.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界对于现代主义的理解与诠释,几乎全都是以自己对于现代主义的个人感悟,去随意定论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这种脱离现代主义历史语境的臆说,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对于现代主义文学的本质认识.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宣扬的多元主义社会境遇与全球化背景下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后现代主义具有在现代主义走向极端之后产生"物极必反"的含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摒弃和反叛,具有反对"本质主义"、消解深层模式,否定自我、消解人的主体性,反对中心、寻求差异性和不确定性等显著特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由于自身的缺陷和谬误,逐渐走向分化和衰落.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资本主义文化要走出后现代主义造成的困境,实现新的繁荣和发展,还有重重的障碍要克服.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行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俄罗斯文学在现代主义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20世纪的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表现出一种"多元文化立体融合"的文学特质,即它以现代主义思想和现代主义艺术特征为主要内涵,同时又包容着现实主义主题和现实主义艺术特色,不管是在文学内容方面还是在创作艺术上,它都追随着西方现代文学的大胆创新,同时又继承着俄国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传统性与现代性、俄国性与西方性的完美融合,构成了20世纪俄罗斯现代主义小说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概念的辨析与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晚近出现的新历史思潮影响到人类物质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几乎所有 领域。经济学能否免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它又如何回应后现代主义挑战?在后现代主义带根本性的追问与 质难面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和还将会出现何种异动?本文试图通过两个不同理论视域的贯 穿与交融来对这一问题作尝试性的分析回答。  相似文献   

10.
彭卫红 《学术界》2005,(6):278-280
后现代主义作为西方的一种文化哲学思潮,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对整个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标榜的有关非中心化、解构、多元化、碎片化的思想文化主张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的艺术观念,对当代西方的文学艺术创作更是有直接和间接的指导作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引进和借鉴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后现代主义已经和必将对我国的文化艺术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写作学而言,西方许多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的一些理论,对中文的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类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对它的写作特性…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家将儒学阐释为能够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甚至可以救治现代社会的负面效应,从而超越启蒙,超越现代性。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核心精神是解构主义,它要解构的现代主义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即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从修正现代性的负面效应出发,推至对现代性的激进否定。新儒学对现代性的僭越与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国内产生影响是当下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两者都脱离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语境,对于中国尚处在生成中的现代性具有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物欲膨胀、残酷竞争为特征的西方文化孕育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但伴之而来的却是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以及恐怖战争等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  相似文献   

13.
告别"崇高"之后--后新时期小说一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正如我们无法将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划出一道清晰可见的分界线一样,试图将我国新时期文学与后新时期文学作出同样的划定显然也是不可能的.不过,一般来说,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继现代主义之后于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种文学倾向或思潮,以后渐渐发展成一种几乎遍及全球的文化运动.后新时期文学则是指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新兴的一种文学倾向或思潮.虽然两者的起始时间相距近20年,但它们却同时交会于20世纪90年代.这种交会在今天这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年代里,便必然会形成后现代主义与后新时期文学的某些共同的倾向和特点,同时也必然会产生东、西方文学的相互碰撞、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14.
王多吉 《兰州学刊》2008,(11):29-32
传统的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不仅缺乏系统的马克思哲学文本的支持,而且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遭到了后代主义思潮的猛烈解构。然而,作为一种富有批判精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早期资本主义危机的深刻揭示蕴涵着强烈的后现代主义意味。邓小平站在当代高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既契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智慧,又体现出了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和反基础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倾向。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与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接、碰撞中奏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音符。  相似文献   

15.
理论学家通常认为后现代主义源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反拨。但要确切理解两者的关系需从美学和社会学这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比较。现代主义源自广义上被称为“现代主义”的美学运动。后现代主义吸纳了现代主义的美学观点,但它在对待许多趋势的态度上根本不同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关注知识的组织这一问题,后现代主义似乎提供了进入全球消费文化的一些方法,后现代主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的相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统一的思想范式或流派 ,而是一种文化潮流以及知识态度和生活态度 ,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现代性的解构展现其基本脉络的。其实质就在于“重写现代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唯物主义 ,但它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现代”中露出的“后现代主义”的端倪 ,并对其加以批判审视 ,因此后现代主义无法忽略、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 ,并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不可超越的视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人和自然关系、东方和西方关系等一些重大问题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通性 ,二者在当代的相遇源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二者关注都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但二者关注的重心又不相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是西方经济与政治霸权的消除 ,并力图使“现存世界革命化” ;后现代主义关注的是西方文化霸权的“解码” ,并“沉溺与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以对现代主义的反思、批判和否定为基本特征,它拒斥二元对立,消解人类中心主义,对现代道德教育中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行了无情的批判,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互惠共生的主张.生态德育是后现代主义德育观的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走出后现代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研究,首先得弄清它产生的大致时间和基本特征,然后才谈得上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评价。 一般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后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30年代)中,并在二战以后与母胎分离而成为一个毁誉交加的文化幽灵,徘徊在整个西方文化领域。后现代主义的正式出现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前期,其声势震慑思想界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阶段,在欧美思想界引起包括伽达默尔、德里达、哈贝马斯、丹尼尔·贝尔、利奥塔德、理查·罗蒂、弗·杰姆逊、斯潘洛斯、伊哈希·哈桑等世界性大师级思想家之间的“后现代主义论争”。到了90年代,后现代  相似文献   

19.
西方“后现代主义”常常被标榜为哲学上的一个“新时代”。其最突出的新颖之处就是用多元主义来拒斥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 ,即否定传统哲学对基础性、同一性和普适性的追求。这一立场当然有其合理之处 ,因为传统的本质主义哲学在义理上易导致绝对思维 ,在现实中更易造成话语霸权。但是 ,后现代主义却走过了头。它对多元性、差异性的一味追求 ,消解了终极关怀这一人类精神的自然秉赋 ,它对普适性的反对也否定了客观真理的存在。特别是 ,后现代主义的这种立场将导致价值的相对主义 ,使不同文化之间不可交流、不可通约 ,从而无助于一种健康的、主流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文化的建构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强烈的文化超越意识推动西方文化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 ,而强烈的排他性是西方文化自我超越的重要方式。后现代主义是西方文化不断自我超越的极端产物 ,脱胎于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以文化断裂的方式把文化超越推向极端 :后现代主义试图在方法论上超越西方文化的形而上学 ,这种彻底反叛使其必然走向对西方以往文化的彻底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