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筑选址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对高原自然环境的不断认识、适应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知识门类,充分展示了藏族独特的自然和地理认知。文章主要以寺院相地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和解读藏族寺院建筑选址文化中的各种仪式,从而阐释了藏族入对高原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选址理念。  相似文献   

2.
杨嘉铭先生所著的<西藏建筑的历史文化>一书,是关于西藏建筑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第一次对藏族建筑作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并论述了藏族建筑的形制、建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关系,使藏族建筑文化真正成为藏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本书的突出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白马藏族是聚居于川、甘交界地带的古老民族,特殊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造就了白马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服饰文化是其民族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白马藏族服饰的款式结构独特,色彩艳丽,尤以服饰图案独具特色,是白马藏族民族文化的符号载体,有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寓意。  相似文献   

4.
川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高度陡然升高,气候多样,恰处于北纬30度线,温度适宜且水资源丰富。境内风光极其优美,317、318国道早已闻名全国,是旅游、采风、探险的绝佳目的地。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生活于其中的嘉绒藏族历经千年繁衍生息,形成了极具当地特色的川西藏族文化,体现在建筑、宗教、民俗、服装等多种载体中。本文通过作者多年来大量的田野调查,管中窥豹地概括川西藏民居建筑装饰纹样,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川甘交界地带的主要民族白马藏族与羌族、藏族等民族长期毗邻而居,在文化方面相互习染。作为民族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白马藏族服饰,既有体现独特民族个性的一些文化符号的传承,同时又不乏临近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对白马藏族服饰与藏、羌民族服饰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认识白马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与文化内涵,并由此深入了解白马藏族的民族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藏族民间艺术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为根基,并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和艺术大师的探索与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悠久历史、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藏族文化艺术,各地藏族文化艺术呈现多样性,地方特色很浓,并相互借鉴互动发展。甘肃藏族文化艺术,包括歌舞、藏戏、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等,这一切不仅是藏族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藏族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甘肃藏族民间艺术赖以保存、延续的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各种高科技、传媒所带来的各种现代艺术形式的传播与影响等因素,使得一些藏族民间艺术受到冲击、后继无人而走向消亡的状态。但是民族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血统,任何无视民族民间艺术的作法就像没有根系的树木,无法体现一个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更无法建立一个民族与世界交流的平台。本文结合甘肃藏区民间艺术发展状况,尝试对甘肃藏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藏族典籍文化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它是以书籍的外在形式来表现藏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历史现象。藏文典籍雏形出现于松赞干布时期,后随藏族社会的发展而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藏文典籍的刻写、印刷、装帧及其对藏文典籍的管理都与独特的藏族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何永之 《民族学刊》2023,14(2):128-135, 164
西藏历史建筑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高超技术,而且还有着独特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人与自然之美是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追求,敬畏自然,顺应自然是西藏人居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而依山临水则是西藏城市人居环境顺应自然的价值追求和灵活运用。西藏是一个宗教文化盛行的地区,特别是藏传佛教在元以后渗入西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宗教文化的影响下,西藏重要城市和寺庙建筑具有非常特别的神圣和庄严之美。西藏的自然景观奇特壮丽,天地之美形成了藏族人居环境的色彩之美和对人居环境美化的特殊追求。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多元交流与融合共同塑造出了藏族对人居环境的审美观念,这对当今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发展具有极为宝贵的启示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嘉绒藏区碉房建筑及其文化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西北部的嘉绒地区,生活着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居民。其独特的民间文化和人文地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其中的石碉、碉房、官寨建筑,不仅风格独特,造型也别具一格。其中某些建筑已分别列为全国、省、州、县级文物保护对象,受到保护。笔者自幼受这种文化熏陶,近年来又多次到这些地区进行社会调查,积累了不少有关的资料。本文便就碉房建筑方面问题,谈点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惠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其中舞蹈更是其受到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具有着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当地风俗文化的外在表现,因此,对舞蹈的探索和分析,十分有利于我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探索和传承。本文将会以藏族舞蹈为例,分别对藏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进行分析,最终将二者划为一个整体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从中提炼出一些藏族独有的文化,并将其保留,结合现在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将藏族舞蹈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西藏社会正在由一个传统宗教型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开放式的经济型社会。对其而言,由现代化引起的系列变迁(物质生活、制度文化与精神传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体验,也是一类不可重复的民族经验,其中既包含大时代的共性特质,也富有本民族的个性差异。现代变革促使西藏社会及时地进行文化自觉,并对当下诸多社会共同面临的发展命题提供自身独特的丰富经验与实践之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测试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结果表明,该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这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态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条件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适合其认知风格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与任务,引导、培养其形成多种认知风格,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3.
根呷翁姆 《民族学刊》2012,3(6):59-63,99-100
一种语言的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特点反映着使用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体现着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道孚藏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本文试图通过对道孚藏族血缘亲属称谓系统本身及其使用特点的综合分析,探讨道孚藏族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关系和婚姻家庭制度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我区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文化的产业化程度依然很低。当今,由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所以,目前通过对西藏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启动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充分挖掘富有西藏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战略”、“特色战略”、“品牌战略”,利用文化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藏文化产业化进程,使文化产业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西藏岩画和唐卡绘画作为极具藏民族传统特色的绘画遗迹和绘画艺术样式,虽然在特征、类型、产生时代等方面有所差异,但相同的地域性和内在延绵的精神倾向又使二者之间在产生原因、表现题材及表现形式和绘制技法等艺术属性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解读和研析这些相似点,有助于我们了解和体味藏民族绘画艺术动态的嬗变轨迹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以及历史上藏族与周边地区频繁的政治接触与文化交流,使来自不同地域的艺术传统和文化元素在西藏高原激荡碰撞、互动交融。尤其自元代对西藏主权控制的完成,使大量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中原文明源源不断的渗入藏区,融入藏民族博大的精神世界,形成独具特色的藏族装饰图案艺术。藏族装饰图案在吸收内地文化艺术元素的同时,又保持、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藏族装饰图案在多元文化互动下的交流融汇和本土化的发展创造。  相似文献   

17.
学习风格研究表明不同的地域环境、文化背景都会对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内地西藏班校作为国家提出教育援藏政策的一种特殊形式,实行藏族学生到内地集中学习的办法,而这种集中异地办学的方式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产生影响。本文结合一次关于在三所内地西藏班校高中学生的文化生活的适应性问卷调查,分析了对于学生学习风格影响的一些因素并简单论述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西藏历史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西藏社会正经历从遥远的"异"文化变为近距离的"我"文化的过程。西藏经济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性,如产业结构调整(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工商业的比重上升,服务业与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加速与人口适度集中、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等。这一切将极大影响西藏文化的"原生态"与西藏人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文章试图通过对作为城市基层政权的西藏居委会城市居民之消费变迁的"文化意义"进行描述与思考,力求展示西藏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城镇居民消费方式之变迁的基本规律与地方性知识。通过调整、引导居民的消费方式,发展适应西藏经济发展、适应藏族人文地理特征的消费文化,将对西藏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树葬是一种特殊的丧葬习俗,在我国实行树葬的民族主要集中在东北及西南的一些地区.四川省白玉县的树葬明显不同于国内外其他地区,从它的形成原因到仪式程序,都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对白玉树葬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