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聪明 《劳动世界》2017,(15):11-12
本文通过对太和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研究,理清了农村低保的对象和范围,确定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实施了农村低保资金筹集与动态管理,对推动农村困难家庭脱贫致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在对太和县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农村低保配套法律不够完善、政府部门低保工作职责不明、低保政策宣传缺失以及社会力量参与度不够等问题,并根据上述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落实低保的法律保障责任、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分工、进一步加大低保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大力参与等措施,以促进太和县低保制度的健康有效运行,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制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强了对农村"低保"制度研究的重视,使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也不断的暴露出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瞄准偏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农村"低保"存在瞄准问题的研究成果,从研究我国农村"低保"瞄准问题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下一步农村"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国"低保"制度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制度,承担着保障底线公平的重要责任,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文章从探究"低保"制度公共性内涵开始,认为"低保"制度遇到的困境实质是其公共性的流失,表现为:资金统筹中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并存;"低保"水平偏低,覆盖面小导致公共性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分割"低保"制度的公共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侵蚀"低保"制度的公共性。通过分析公共性流失的各种表现,希望能为"低保"制度走出困境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责任模式主要有完全政府责任模式、政府个人责任分担模式和个人责任模式三种,不同模式下政府责任体现程度虽然不同,但是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责任是明确的,制度供给、立法规范、财政支持以及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成为不同模式的共同点。分析这些模式,为界定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政府责任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低保制度是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存权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自2007年在我国全面推行至今,所取得的济贫效果已被世界所认可。但据笔者的观察和调研,我国低保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对政策加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提炼对农村低保群体、非低保群体和低保工作者群体三个农村低保相关群体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整理、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对相关决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位于"差序格局"中的人们是一种强关系,社会资本资源中含有信息和人情的现象无处不在.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因此"低保"作为一种福利就成了稀缺资源,农民获得"低保"的途径一是靠弱关系走规范的程序,二是靠强关系通过人情获得.利用强关系获得制度性福利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进程.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推行弱关系在"低保"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作用,防止利用强关系获得"低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和谐"、"民生"等高频词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到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再到新近十七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无不说明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的高度持续关注。在此语境下,建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中的政府责任亟需不断完善,不仅仅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而且需要我们不断地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本文通分析农村社会救助政府责任的现状,在借鉴域外经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社会救助政府责任担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禄 《劳动世界》2011,(6):11-13
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普及,中国农村在反贫困领域已进入扶贫开发与"低保"制度"两轮驱动"的历史阶段,这在客观上要求对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作出重新定位,以进一步发挥两项制度的良效影响机制,进而更好地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与发展权利。笔者由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制度在辽宁省的实施现状出发,分别从程序、政策和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反映贫困户“基本生活靠最低保障,脱贫致富靠扶贫开发”的实际需求。通过对恩施州A县8村160户贫困户调研,研究两项制度在实践中的耦合机理及耦合效果。研究发现:(1)获得政策耦合的低保扶贫户约占全部贫困户的三分之一;(2)无论是哪一类生计资本,低保扶贫户较之扶贫户更为匮乏,尤其是金融资本。(3)回归分析发现,扶贫低保政策耦合对贫困户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效应。基于此,政府应继续推进农村扶贫与低保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0.
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农村贫困民众进行福利性补助的一项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对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角度看,目前农村低保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偏差,有其主客观原因,要纠正这些偏差,政策执行者需要遵循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健全政策执行机构的组织建设、建立规范的利益调节与平衡机制以及完善公共政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通过对农村低保边缘群体概念的解释、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将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改善农村低保边缘群体生存现状的建议.从而,改变传统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覆盖面窄、救助标准低、公平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农村医疗资源尤其是农村医疗人才资源的匮乏制约了新农合的有效推进及制度完善。该文就农村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定向培养、合理配置医疗人才、完善医疗服务下乡、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农村医疗资源尤其是农村医疗人才资源的匮乏制约了新农合的有效推进及制度完善.该文就农村医疗资源严重缺乏现象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定向培养、合理配置医疗人才、完善医疗服务下乡、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公共服务,在我国二元社会和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存在明显的城乡不均等现象,低保城乡一体化是低保均等化的必由之路。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和农村低保在制度的探索与建立、低保范围及标准的确定、低保补差及人均收入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我国的低保制度存在机会不均等、过程不均等和结果不均等,提出我国低保一体化必然要经历城乡分治、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较好地解决了城镇“体制内”职工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在“体制外”,城乡仍有约5000万人的困难群体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为困难群体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是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因此,建议城镇通过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和残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称低保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在确保城镇贫困居民最低生活所需,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在城市全面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刚开始建立这项制度。本文在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低保对象、条件、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对平衡地区间的低保差异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农村低保")作为脱贫攻坚战略中的兜底保障措施,经过十余年发展,在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最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改善贫困农民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目前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低保退出人口的返贫问题仍然很突出。全面把握低保退出人口返贫风险,从根源上提出有效返贫防范措施,对巩固扶贫开发的反贫成果,保障农村低保退出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在情境中"是社会工作三大专业工作方法之一——个案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中国城市"低保"的"福利依赖"具有鲜明的特色。从"人在情境中"的视角分析可知,"低保"的"福利依赖"现象是"低保"对象所处社会环境——经济系统、初级群体系统、政府系统等与"低保"者自身特质契合度较差的结果。为此,社会工作者应该通过治疗者、辅导者与照顾者、教育者与经纪人、倡导者等一系列角色的扮演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对"低保"的"福利依赖"问题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中国社会是"熟人社会",位于"差序格局"中的人们是一种强关系,社会资本资源中含有信息和人情的现象无处不在。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以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因此"低保"作为一种福利就成了稀缺资源,农民获得"低保"的途径一是靠弱关系走规范的程序,二是靠强关系通过人情获得。利用强关系获得制度性福利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效率和进程。因此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必须推行弱关系在"低保"审批和发放过程中的作用,防止利用强关系获得"低保",从而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逐步推进,辽宁省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14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辽宁省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还有许多人没有纳入"低保"制度,并且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