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题学习网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适合远程教学。笔者依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Photoshop”专题学习网站。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阐述开放教育中学习资源的基础上,以《Internet与Intranet应用》课程为例,对学习资源的整合优化、课程网上学习支持服务的建立等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宽带与异步传输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也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以互联网(Internet)为基础的远程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Web的教学作为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前,各高校对语言学习系统的需求从前期的语言实验室建设、设备引进、软件更新,现已发展为对外语教学资源和自主学习资源的强大需求,同时对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也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2007年8月1~5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15届年会将在云南召开,会议将就校园信息化建设、外语教育应用平台建设、外语院校教育技术的定位、外语教育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数字化语言学习系统、多媒体应用环境等问题进行理论研讨。多年来,各校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中一直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此次会议上外语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信息元数据标准规范等问题无疑将成为资源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强 《管理科学文摘》2009,(28):166-167
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中提到:对于一个行业信息化建设,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是国家捂.葱花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也是我国信息化的薄弱环节,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是衡量国家信息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将成为主要任务。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6.
正坚持撰写网宣稿件,提升"写"功。制定组工干部宣传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要求每名组工干部在工作中注重挖掘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每周报送一篇网宣信息,每月至少在市级以上党建网站或媒体刊发一篇宣传信息,持之以恒提升写作水平。坚持周三学习制度,提升"说"功。开办"组工讲堂",将每周三定为专题学习日,每名组工干部根据业务知识、学习心得、工作体会等内容制作PPT课件,轮流讲课,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采用现场互动模式,让"听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多模式、多层次的教学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研究与实施的环境。专题学习网站为学生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论文对作者和其他小组成员开发的《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专题学习网站,尤其对作者主要负责的两块——拓展学习和电子学档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网站的结构设计和网站的技术支持以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构主义和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分布式认知和实践共同体为依据,以贯一设计原则为指导,介绍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协作学习环境及其学习策略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张志  刘杨 《科学咨询》2007,(10):25-25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这就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学习资源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习资源作为网络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合适的学习策略的指导下,采用优化的学习设计模式,结合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教学的特点,设计出良好的适合于学习、教学的网络资源。 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学应用是目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成为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上佳平台。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也越发迫切。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为达到教学(学习)目标而设计出的资源载体。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育要可持续发展,资源建设非常关键。目前,学习者学习的需要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的矛盾制约着网络教育的发展。我们处在一个资源大爆炸的web2、0时代,网络教育学习资源却相对匮乏,究其原因,不是对学习资源建设的重视不够,而在于没有转变思想观念,往往对学习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不能及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改革的“春园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综合性学列,其植根于语文学科,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人亮点,是又与其它学科钉交叉融合关系的一项学列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牛活的联系”,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方式,Internet的出现叉改变了人们使用网络的方式。纵观互联网的发展历程,Internet技术和Web技术的主要成就是实现了计算机和网页的连通,提供收发邮件、浏览和下载网页信息等相关服务,它关注的问题是如何使信息传输流量更大、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更加安全。网格技术则关注如何有效安全地管理,更加快捷有效地共享Internet上的各种资源,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网格技术可以改变当前互联网资源利用率极低的状况,将网络上的各种可利用资源有效整合起来,从而提供强大的计算、存储和信息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节课是基于主题资源网站的教学。参照北京师范大学跨越式课题组的科学理念,以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为切入点。利用主题网站《走进莫泊桑的语言世界》中相关内容,阅读莫泊桑的部分短篇小说,重点分析莫泊桑刻画人物的特色。借助主题网站结构化知识展示、护展性学习资源、专题协作学习工具及专题学习评价等四项基本元素,以阅读短篇小说为主,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者通过描与人物个性化语言来体现人物鲜明性格特征的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教育科研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因特网在我国应用的推广,一大批高等院校纷纷筹划建设校园网。搞好校园网建设,可使高校尽快与国内外教学科研网互通,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现代化开辟一条走向世界的道路。为此这篇讲述了高校图书馆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渠道和措施,为中国的教育科研网的建设工作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开展远程英语学习。然而在远程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学习者较普遍地存在“费时低效”现象。本文从加强英语学习方法与策略辅导、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网络、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提供资源支持;建设学习互动平台、组建学习社群,进行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探索提高远程英语学习成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梅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98-19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体现了语文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现就在初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一、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信息资源以数字形式来存放和传播,进一步方便了人们使用和共享。人们的学习形式逐步呈现多样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的学习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网络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能把学校扩展到办公室、家庭甚至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工作与学习相融合。通过网络,每个人都可以自主选择在何时何地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科技资源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支撑。把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看作平台建设牛鼻子工程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共享网整合了行业、部门和地方的科技基础条件资源信息,它既是我国科技条件资源信息汇交的中心和信息发布与成果展示的窗口,也是科技资源管理决策的支持系统和国内外科技资源信息交流的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