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实证化的解读,割裂了社会现实与革命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丧失了有力的革命指导。卢卡奇指出,必须在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辩证统一的基础上重建无产阶级革命道路,这构成了《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问题。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物化结构中处于主客体同一的社会地位。这一特殊的社会地位直接促发了阶级意识的产生,并最终在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的辩证统一中指向革命的实践。一些当代西方学者在对《历史与阶级意识》的解读中将物化结构与阶级意识的辩证关系割裂,从而使革命道路问题再次陷入困境。霍耐特只抓住了对物化结构的批判,抹杀了阶级意识的革命向度;齐泽克只抓住了阶级意识的革命向度,使阶级意识成为纯粹的革命理论建构。如何在当代重新探索无产阶级革命道路,我们需要回到卢卡奇,重思《历史与阶级意识》的核心问题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是 2 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 ,青年卢卡奇严厉抨击了第二国际教条主义理论传统 ,为 2 0世纪西方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这部著作因此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不过 ,晚年卢卡奇却创作了一部长达 40 0 0个德文打印页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 ,回到了自己曾经严厉批判的立场上。面对这种“之”字形的思想历程 ,国际学界由此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西方学者、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主要依据《历史与阶级意识》 ,把卢卡奇视为“马克思之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本世纪最…  相似文献   

3.
李佩环 《理论界》2007,(11):124-126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异化”是一个很不清晰的术语。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从批判资本主义的角度提出物化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其异化思想。这一思想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明显不同,其分水岭正在于对物化与异化关系问题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卢卡奇提出“阶级意识”概念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澄清“历史—社会”运动机制与“阶级—个体”意识结构的内在联系中完成了“主体性”概念的出场,在克服物化的路径探讨中实现了对无产阶级主体性革命特质的现实分析,为评介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激进左翼语境中革命主体的确证方式提供了重要参考。这些是我们百年后再次审视“阶级意识”概念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意识形态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和清算资本主义从物质到精神对社会的全面统治,并以此奠定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列宁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中,把其确立为无产阶级科学的意识形态;继列宁后,卢卡奇和葛兰西又从无产阶级巩固政权反思自己的阶级地位出发,补充、发展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左翼学者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全面批判,然而,当代马克思主义时刻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攻击,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和平演变的威胁.为了应对这样的挑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解释新时代中国社会现状及未来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早期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该书是他对亲自参加了欧洲革命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为什么马克思所预言的无产阶级革命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取得胜利、而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反而没有成功,卢卡奇认为原因不在于客观条件的缺乏,而在于主观心理上的准备不足和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不成熟,在于第二国际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的自然主义、实证主义和机械宿命论倾向。因此,革命的首要任务就在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重建”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学说,“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  相似文献   

9.
王永战 《理论界》2007,23(9):191-192
卢卡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物化现象造成了人们的物化意识,从而也使无产阶级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意识。他认为,人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即总体性的辩证法思想方法,才能获得自己的阶级意识,从而深入批判物化现象和物化意识,最终克服和消除物化。  相似文献   

10.
刘建卓 《北方论丛》2015,(6):122-126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借助黑格尔的总体性范畴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彰显为关于历史的总体性辩证法。卢卡奇的这一总体性辩证法集中展现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批判,以此不仅真实地揭示了人的物化存在,而且通过诉诸无产阶级意识把总体性辩证法最终绽露为摧毁物化和实现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这深刻表明卢卡奇的辩证法已经触及到了存在论的根基,《历史与阶级意识》切实开显了隐藏在方法形式下的辩证法实乃作为存在论的真实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以来,实证方法逐渐成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影响了第二国际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运动脱节,使其退化为纯粹的“科学”理论,由此引发了卢卡奇对实证方法的反思与批判。卢卡奇通过对合理化原则的反思,指出实证方法内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结构,同时又固化了这一社会结构,因而掩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消解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证方法与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结构的互构关系依旧存在,而一些当代西方学者未能真正理解这一点。贝尔只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进行“科学”分析,未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结构;拉克劳与墨菲未将对实证方法的批判深入具体的经济生活中,致使其无法找到工人阶级彻底革命的道路。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卢卡奇对实证方法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祁海军 《理论界》2008,(7):90-91
鲍德里亚将现代社会指认为消费社会,认为消费社会的符号生产或媒介生产已经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生产逻辑的分析模式。马克思主义的生产逻辑的合理性和启蒙理性,甚至和资本主义社会都具有同质性,只是资本主义辨认自身的生产之镜以及现代性的一个隐喻。如果要达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必须抛弃这一逻辑。而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劳动异化的分析表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是由劳动异化所导引的消费异化,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深入批判必须坚持这一生产的逻辑,而不能抛弃它。  相似文献   

14.
十月革命胜利后, 列宁在如何认识和建设无产阶级国家的问题上,在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和“战略退却”的问题上, 在是否坚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问题上, 主张批判错误的思潮和观点, 维护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苏俄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问题上, 在建设红军的问题等许多问题上, 主张不限于书本知识的束缚, 大胆进行探索,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要求努力学习和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21,(2):1-9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二者共生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程。法兰克福学派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异化消费理论、“娱乐化”生活消解了无产阶级革命意识的观点,使得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呈现碎片化。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点:釜底抽薪的意识形态——无产阶级“有产”化;迷魂式的意识形态——工人阶级业余生活“娱乐化”;迷雾式的意识形态——无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双向极化的意识形态——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资本主义以“物”为手段 ,通过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的心理形成新的控制 ,促进技术理性向价值领域渗透 ,不但使人变成“单向度的人” ,而且使异化向日常生活领域蔓延形成“总体异化” ,造成了现代困境。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资本主义异化的新特征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和分析 ,表达了他们对人的主体关怀。本文通过比较 ,主要就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在主体性批判上存在的缺陷等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向社会的全面渗透,其异化现象也日渐凸显。科技异化的主要根源在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最彻底的人文救赎莫过于消灭阶级。但是,在两种制度共存并且必将长期共存下去的大背景下,当下的人文救赎选择只能是矫正现代性的理性偏向,整合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和谐”思想等。通过这些改造人类主观世界的措施来抑制或杜绝人类对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工业革命演绎了一幅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两大阶级对立、无产阶级文化批判与社会革命的历史图景.现代社会的发展造就了文化批判现代转向的当下境况.孕育于又超越于“现代性”的“后现代性”再演绎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化批判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20.
杨乐强 《学术论坛》2004,3(4):20-23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批判的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形成鼎足之势,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谓现代性,形成对异化、科技、文化、消费、生态和社会心理等多个主题的批判。这种批判与马克思在19世纪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关联性,对于剖析我国现代化某些负面因素有启示作用,但其本身的过激言行使它堕入了形而上学,从而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