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东北方言不仅体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也反映了汉民族的迁徙轨迹以及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互相融合的历程。东北方言中的风物词语、习俗词语、地理名词、口语中的音译词不仅使东北方言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也是东北多元民族文化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普通话的地域分支,是一种社会现象。探究东北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对于我们了解含蕴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极具帮助。就东北方言本身而言,它不仅与普通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地域情结,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北方言与普通话长期密切接触,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交融的状态。文章通过历时研究发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接触主要经历了偶然性接触、强度较高的接触和高强度接触三个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对方普对应型东北方言演变的研究发现普通话对东北方言从音系到构词、从本体结构到使用功能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东北方言的无界有阶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北方言作为一种分布地域广阔、喜闻乐见的方言形式,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体验哲学认为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人类语言离不开具体的体验感知,人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结构和意义.体验哲学为东北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东北方言中的词汇的语音、构词和语义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东北方言词语的特征及成因.  相似文献   

6.
<满洲土语研究>是日本最早的一部系统研究东北方言专著之一.剔除非学术"军事侵略"因素,它所收的词语构成与所记载的语音系统都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东北方言的基本面貌.从研究东北方言发展史来看,这和今天东北方言存在明确的相承关系;同时,它对我们了解当时日本东北方言教学适应"战争侵略"实用需要的性质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东北鼓儿词选》收录清末东北子弟书作家韩小窗的作品,因书中东北方言味很浓,于是,当代东北人张兴唐先生对之加以注释。文章对张注所提到的晚清东北方言词语进行考订,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起学术界对晚清东北方言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考释方言词语方法主要是探源和比较。探源是从古籍中寻求词语的源头和书证,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演变,这是纵向的研究。比较是方言词语同普通话或方言间相关词语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词义发展的异同,这是横向的研究。此外,还可结合地域文化角度研究词汇发展演变。"鱼亮子"是东北方言的一个特色方言词,从字形上看,很难合理解释"亮"的词义。但是通过横向与纵向的研究,可知"亮"该读作"梁",即"鱼梁"传入东北后,东北的地域文化又赋予了"鱼亮子"新的含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赤峰方言词汇初深张晓赤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华北、东北次方言,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原因,总的来看,与普通话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与其他方言一样,它毕竟有自己特殊的形成历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词汇方面,就使词汇带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一赤峰方言...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东北方言词"嗯哪"为研究对象,结合东北方言的语言特点对"嗯哪"一词的语义色彩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列举生动真实的语言实例,旨在说明该词在意义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丰富的语义色彩,同时词语"嗯哪"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魅力亦得以展现。在突出东北方言特点的同时,也为研究东北方言词语奠定了基础,对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方言属于东北官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使得佳木斯方言语音、词汇、语法都很有特点。本文就佳木斯方言语法和普通话进行比较 ,从词缀、程度副词、助词、兼类词等方面介绍佳木斯方言的语法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几年前反响强烈的《红楼梦》湘方言说入手,介绍了红学界二十年来对于《红楼梦》方言研究较有影响的东北方言说、山东方言说、江淮方言说、云南方言说等,并结合社会语言发展历史和曹雪芹生平分析了这些学说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东北方言词“猫”和“尥蹶子”在普通话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比如“猫”,《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mao①哺乳动物。③躲藏。“尥蹶子”解释为;liaojue·zi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它们在普通话里的意义在东北方言中也普遍地使用着。比如:(1)现在城里的猫已经不抓耗子了。(2)这头骡子前天蹶子踢伤了一个人。上两例中的“猫”和“蹶子”,无论在普通话里,还是在东北方言里,它们的声音、意义和用法都是相同的。但除这种相同之外,它们在东北方言里还有其特殊用法。我们试作分析。“猫”在东北方言里也是动词,它的意…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则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弄清楚汉语各地方言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各地方言如何反映地域文化,是研究方言、文化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汉语方言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汉语方言和地域文化的关系,地域文化在汉语方言中的反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的南北差异及其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云起 《齐鲁学刊》2006,(1):158-160
汉语方言丰富多彩,方言之间呈现出多种差异。研究方言差异的目的不是要区分不同方言之间的优劣,而是要通过对各地方言的共时比较和历时发展确认不同方言之间的文化关联。考察方言的差异对于不同方言区之间的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辛儒  孔旭红  邵凤芝 《河北学刊》2008,28(2):201-20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推动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方言是中国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民族多样性的文化、捍卫绚丽多彩的中华文明。本文就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以及方言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当前中国亟待保护方言,并就其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有关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德兴市普通话高频使用与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个案的考察表明,导致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的原因是多样的。深层原因在于方言作为交际工具文化其固有的特性与社会的开放、方言人群频繁跨地域流动的现实需要不相容。表层原因是普通话的通行挤占了大量方言使用的空间和人群。同时,方言文化多样性萎缩与普通话通行之间的关系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通常还表现为一种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间接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负者。不同特色的文化现象必然会使负载它的语言受到影响,语言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会促进和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我们从方言词语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及方言对文化的影响便能很清楚地看出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以山西方言的方言词语为例,首先从亲属称谓的差异、词义差异、某些特定词语三个方面讨论了语言对文化的影响;然后从方言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的现象入手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讨论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北京大学教授林焘先生的界定,北京话和东北话都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京官话一部分。东北方言作为北京官话的一支,对其进行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展示东北方言的特殊性,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为北京话研究提供资料,促进对北京官话的整体研究。本文分条描述东北方言的熟语,为行文简洁、直观,只要汉字与方言词语音形式相同,就同音替代,除了特殊之处外,不再标音。斜线/后为可替用词语;括号()内的词为可用词语。T掏心窝子极其诚恳,不做任何隐藏。说句~的话,你就是真到那个地步,我也就真帮不上忙儿了。抬头不见低头见经常见面…  相似文献   

20.
入声的变化是中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声调演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入声字的归调也是汉语方言分区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入声字的归派是各地方言研究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在东北官话研究中尤为重要。东北官话入声字尤其是清入字的归调问题至今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东北官话清入字的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异同,也是学界长期关注而一直悬而未解的问题。以黑龙江方言为个案,系统考察清入字在黑龙江方言中的具体归派情况结果显示,东北官话清入字归派与北京话清入字归派的差别不能以派入字数多少为比较标准,而应该以两种方言各调类差别字的数量与总数量之比作为比较标准。从这个角度来看,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差别最大的是阳平,其次才是上声。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上声、去声两调归派的差别,主要因为明代江淮官话的迁入扰乱了北京话派入上声的进程而产生了二次归派,在二次归派中,部分北京话受江淮官话影响派入去声,而在黑龙江方言中仍然保留上声;阴平、阳平两调的差别,一部分也与此事件有关,表现为北京话中一些读阴平、阳平的字,黑龙江方言中读上声或去声,保留更早的层次。另外,阴平、阳平的差别也与两种方言与河北等方言的不同接触有关。两种方言清入字归派比较的结果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