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宋代磁州窑陶瓷装饰以铁锈花绘画装饰最为突出,它创造性地以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生动的将花卉、人物、鸟兽、书法等绘制在瓷器上,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画的美学体现,发展了我国继唐代长沙窑以来的瓷器彩绘技法和题材,为宋以后的青花和五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青花瓷的出现是中国瓷器生产传统的重大转变,白地蓝花和釉下彩装饰技术与中国瓷器传统的单色调及刻画装饰差别很大。虽然元青花瓷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但明代才将青花瓷确定为宫廷用瓷,并指定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烧造。明青花瓷的造型、种类和纹饰一开始就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带有阿拉伯文或波斯文装饰的“回回瓷器”,从洪武到正德时期不断出现,其中很可能存在精神或宗教层面的推动因素。而国外文献中记录的相关史料也为探讨明代帝王与伊斯兰教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有助于解释明代青花瓷中的伊斯兰文化。  相似文献   

3.
花鸟画在宋代的兴盛,对同为造型艺术的宋代植物装饰纹样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纹样造型和纹样蕴意两方面,从而使植物装饰纹样这一起源较早的装饰形式在宋代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4.
明清瓷器之所以风靡全球,变化、绚丽多彩的青花瓷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明初青花瓷器成就辉煌,达到"青花瓷之冠",是由于在青料和造型、装饰艺术上广泛引进了伊斯兰因素.进口青料还促使青花瓷器在永乐、宣德时期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如在艺术上,采用了大量的伊斯兰风格的造型和纹饰.明初瓷业中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引进,与元明以来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交往密切相关.明代青花瓷器的制作与伊斯兰艺术相融合形成了新的特色,成为中国古代陶瓷手工业吸收外来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宋,以精美的造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汝窑瓷器造型经历史演变呈现出显著特点:其胎土细腻,釉色天青,光泽莹润如玉,釉面有开片。北宋早、中、晚期,汝瓷的装饰特征有所演变,官窑与民窑的装饰风格也不尽相同。汝瓷在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瓷器的外销,始于晚唐,成熟、发展于宋代。宋代瓷器外销所以致盛,是因为宋代农、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瓷业繁荣提供了物质前提,而社会生活尚瓷与饮茶之风,也促进了瓷业的兴旺和竞争机制的产生、制瓷技术的加强,以致瓷业产品既多且美,在宋代造船航海业与海外贸易发达的条件下,瓷器外销空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多堂屋脊艺术作为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独特的审美价值,其鸱吻雕刻精美,装饰华丽,正脊上的牡丹花纹饰吐蕊绽放,荷花纹饰舒展自如,寿桃、琴棋字样刻画生动,艺术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前期青花瓷器大量出现在中东、西亚和东非等地的考古发掘中,其特殊的造型、纹饰、工艺和色料曾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东西亚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从明代中国大量"定制"青花瓷器后运回国内.然而,明代御窑厂的设立、制度和使命,明青花的造型和纹饰,特别是明代"回回瓷器"的种类、样式以及作为核心装饰的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内容,都与"定制"说法难以吻合,它们都显示了明代中前期青花瓷的内销性质,其中以宫廷和皇室需求为主.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从具象纹饰和抽象纹饰解析图形纹饰代表的寓意和感情,寻找肚兜图形纹饰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习俗节庆艺术装饰的升华特性,通过造物理念与运用装饰手法让抽象的习俗更具形象感与生动性,提出肚兜对传统习俗与节庆的留存与传递方式以“象征式图腾符号”与“实物式留存符号”为主,体现了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与传递,对弘扬我国传统习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熙瓷器人物纹饰的风格、特征等研究较多,而从形式语言的描述性、叙事性、线条语言性、简洁性、直接性五个角度研究人物本身形式,揭示出康熙人物纹饰具象形式的描述与叙事语言,以简化繁、以少胜多、突出主题、强化思想,线条语言的丰富情感突出了画面的简洁性,而直接性恰是人物纹饰的内核美所在.  相似文献   

11.
法国传教士殷弘绪康熙年间来到中国,死于乾隆年间,跨康、雍、乾三朝,在中国40多年,传教于江西、北京等地。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中国瓷器的制造方法详细地介绍到欧洲,使欧洲的制瓷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服饰的伦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少数民族服饰与伦理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挖掘蕴涵在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伦理观念,说明少数民族服饰是民族伦理观物化的标识。  相似文献   

13.
永宣年间,陶瓷开始从元向明过渡,形成了自身俊秀独特的艺术风格.永宣年间成为明代瓷器开创和发展的时期,之后便无人可及.由于用“苏麻离青”料在瓷胎上作画,烧成后易产生晕散现象,一般不适合做要求图象清晰的人物,故两朝纹饰多见植物图案.把莲纹饰的诞生也就有了它特殊的背景.对莲花的内涵和寓意的深入探讨,亦可推导出一把莲纹饰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以书法铭文装饰砚台,是端砚上一道特别的风景。端砚铭文书法受到人们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端砚作为书法载体的特殊性,以及端砚之外人们对汉字的特殊情感和书法情结。由于端砚自身的名贵,加上名人雅士的题刻。再加上铭文书风的多样,三者相互辉映,使得端砚上的书法别有一番生趣。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传统饰物与现代家居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传统工艺美术样式如何吸收现代设计理念 ,并加以改良 ,使之获得再生 ;传统的工艺美术手段经过综合材料的运用与整合 ,使之与现代室内环境相匹配 ,符合现代人审美上的需求 ;传统民间艺匠遗留下来的古玩 ,经过重新装潢成为家居中的点睛之笔 ;特种艺术的前途与民族优秀艺术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四层佛像内发现的辽代秘藏中有许多佛画,其中包括卷轴画、彩印版画、黑白木刻卷首画和佛经装饰图案。《采药图》的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宋人影响,是辽代绘画中的精品之作;另外6幅彩印版画在中国版画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黑白木刻插图卷首画是中国明清连环画的前身,代表着辽代黑白木刻版画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钧瓷文化精神是钧瓷文化的本质,体现在钧窑兴衰、工艺流程、艺术造型、色彩纹饰、民间传说等各种钧瓷文化现象中,与时俱进、创新求变是其核心,同时还包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理念,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勇气,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品质,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意识等.这些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是钧瓷产业、钧瓷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也是当今钧瓷产业发展及钧瓷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清代景德镇大运瓷器的名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雍乾至晚清景德镇大运瓷器的件数逐渐减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晚清御器的档案 ,内列晚清大运瓷器的名数 ,道光二十九年 (1 849年 )的名数有代表性。乾隆二年 (1 737年 )唐英奏报了一份次色御器的表册 ,由此档可以与明代比较青花的制价。乾隆年间青花器的制价低于明代 ,反映了清代御厂制瓷技术的进步。晚清大运瓷器的制价和烧成率反映了制瓷技术的下降。大运瓷器的制价在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窑瓷器的价格  相似文献   

19.
在东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史上,中国的瓷器曾是物质文化交流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商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中国瓷器大量销往欧洲各国,欧洲人在掌握了中国造瓷技术以后,对华瓷的色泽、图案、纹饰、造型竞相仿效.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烧制出具有欧洲各国民族特色的瓷器.17世纪后半期,许多欧洲国家已不再满足于对单个瓷器的模仿和制作,利用中国人的瓷饰艺术装修出了一些"瓷屋"、"瓷厅"、"瓷宫",极大地丰富了欧洲建筑艺术、装饰艺术的内容,为瓷制品在欧洲近代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也为欧洲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素材.同时,中国瓷器不仅加深了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而且也使欧洲人在审美观念、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嬗变,在欧洲引发了一场瓷文化的革命,并最终导致了欧洲近代崇尚中国之风的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