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辽阔的北亚草原上广布有石雕人像,这是北亚草原居民古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不仅反映了古代草原居民的思想意识、文化面貌、丧葬风俗的变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古代草原居民的雕塑艺术、审美艺术及其渊源。本文明确提出石雕人像的三个类型及亚型,并对各类型、各亚型的功能、作用、用途、艺术渊源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石雕人像大约流布于公元前2000~公元1500年间。  相似文献   

2.
南阳汉代石雕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石雕工艺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石雕作品出现。在这里发现的大批汉画像石刻是举世公认的玉雕珍品,还出上有不少件立体五雕作品。本文打算对南阳已发现的立体圆雕从其造型、雕刻技法等方面进行探讨。1迄今为止,南阳已发现的汉代圆雕共37件,现择要述之如下:天禄,辟邪石雕。原立于东汉时汝南太守宗资墓前,视移立于南阳卧龙岗汉碑亭前。左为天禄,身高165厘米、长220厘米,右碑前刻有汉隶“天禄”二字;右为辟邪,身高165厘米,长235厘米,其左膊前原刻有“辟邪”二字,现已漫游不清。在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的《后…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西方古代美术意识的对比中,从把握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中,从形成秦汉"大文化"的背景中,看构成中国秦汉时代特有的审美文化的哲学理念,探讨霍去病墓前石雕所具有的高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秦兵马俑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写实的,精细而准确;汉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表现手法则是夸张变形的,大气且简练。二者的艺术风格差异明显。汉代霍去病墓石雕艺术风格的形成包含了民族心理因素的成分,其真正的根源在于对古代“胡人美术”造型语言的吸收和运用。  相似文献   

5.
在蒙古到黑海沿岸的辽阔草原上至今仍保存着为数众多、风格各异的石雕像。生活在欧亚草原上的游牧民自古以来就有为颂扬本部落的勇士而在他们的墓前塑造石雕像的习惯。这些石雕像只有在欧亚草原上才能见到,它们成为游牧民族造型艺术的独特遗存。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它们与  相似文献   

6.
曲阳石雕艺术是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重要分支。曲阳盛产大理石 ,其地理位置又靠近大同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开凿 ,对曲阳石雕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曲阳石雕自东汉始 ,历经两千年 ,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古代雕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剑川白族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诏时期石钟山一带的石窟遗像,已具很高水平。剑川古代的建筑装饰石雕,是石雕艺术中十分丰富多采的一个方面。 在剑川有不少房屋、墓地、桥梁、牌坊、石碑、宝塔等,一砖一石都要精雕细凿、加以美化,使其为建筑增添光彩。其中,墓地的石雕数量最多,现留存至今的古基地,除中科山一带有所损坏外,其它地区保存完整,多数属于清代所建。这些石雕精巧玲珑,满饰雕刻,取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有威严肃穆的神兽和文官武将,也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动活泼的花草鸟兽。房屋建筑的石雕装饰,多在大门两侧、墙墓、拄础、花台、栏杆等处,但房屋主体为土木结构,易于毁损,附属于房屋的石雕也随着  相似文献   

8.
水族石雕以其特殊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民间实用美术的功能。文章主要从石雕在生活中的应用,石雕的文化内涵及今后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论述水族石雕艺术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集美鳌园因其精美的石雕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以游廊石壁上的镂空雕刻作品最为精彩,是闽南石雕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以鳌园游廊石壁青石浮雕为对象,从游廊石壁形式、以非传统题材为雕刻选材、雕刻制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闽南石雕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南派石雕特质。  相似文献   

10.
西域式造型特征始终贯穿于莫高窟各期壁画佛教造像艺术中,本文以莫高窟早期三窟壁画中飞天造型为切入点,对其具体特征予以分析研究,推导出西域式造型特征在莫高窟早期三窟佛教造像艺术之一飞天造型中的复杂演变过程,归纳出隶属早期飞天艺术独特的西域式造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中传统民居的石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群类,它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关中特有的自然与文化环境。经历了几千年的岁月打磨,形成了特有的审美文化内涵。在对丰富多彩的历史遗留进行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柱础、门枕石和拴马桩三种代表性的石雕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时空特点,展现其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青山秀水,气候温暖,养育了聪慧平和的闽南人,孕育了南派雕刻舒缓柔情、细腻收敛、雅致通透的风骨。惠安土地资源缺乏,各种石材相对丰富,以打石为生的惠安艺人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石文化,惠安石雕融合了中原传统文化、闽越本土文化、海洋文化、西洋文化等多重文化因子,有着鲜明的移民文化特征。在艺术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题材、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着玲珑剔透、纤巧灵动的艺术风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南派石雕艺术的最重要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湘南民间石雕艺术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形成环境。因其艺术价值之高,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其历史、文化学术性都具有很高的研究、留存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雕塑艺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即多采用夸张、变形、象征的写意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彩、风韵。从霍去病墓石雕的表现形式上可看出这一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一石雕,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宏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它依然遵循看传统哲人的“天人合一”、“合物我”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特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又是石雕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本外文化”的使命。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杰中姜千贲什与垆米纳扭会青青  相似文献   

16.
大同观音堂八大明王雕像在石雕基础上加以彩绘,每尊雕像形象各异,造型生动,体现了辽代民间佛教石雕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唐朝在统一西域过程中承袭了西汉开创的以屯田定西域的传统方式。唐代是继两汉以后西域屯田的又一高潮时期,西域屯田是唐朝维护西域统一局面的经济基础。唐代西域屯田分布地域辽阔,各项管理制度完备,成效卓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草原丝绸之路是欧亚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形成时间长,沿线范围广。10—13世纪是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各民族文明交流和互鉴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移民是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时期,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政权之间的人口迁徙促进了西域和中亚等地区农业、手工业、商贸的发展,推动了中原、西域、中亚地区的技术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东西方民众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彰显了移民沟通东西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移民在带来草原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明交流的同时,也推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对东西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南派石雕艺术代表作的鳌园石雕,因为主持人陈嘉庚先生的文化理念与那个特定年代——新中国建国之初十年的文化遇合,成为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中人的艺术代言.鳌园石雕有突出的主题,又有多样的文化投射,它是中国历史的画廊,也是中国革命史的画廊,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廊,也镌刻着陈嘉庚先生个人深刻的文化印记.建设鳌园是陈嘉庚先生在毕生兴办学校教育的同时,以艺术形式教化民众的宏大构想与具体实践.因此,它的价值才超越了那个年代,并不断扩大着它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自古就有“室无石不雅,园无石不秀”之说。在中国历代庭园艺术中,石文化尤其值得关注。今年西冷春拍中,以“中国庭园”这一载体表达“生活的艺术”的“中国首届历代庭园艺术·石雕专场”格外引人注目。此次专场共呈现100件拍品,涵盖了宋、元、明、清历代庭园石雕佳构,以石盆、石凳、石桌、抱鼓石为主体,亦汇聚了石狮、蔗镇、赏石等石艺术作品,在“叠山理水”的景境之外,更多地从实用性的角度,体现文人庭园生活的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