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我国改革总格局中相对滞后,目前实行的"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大政策在现实中遇到了许多麻烦,并引发了腐败和低效率,对我国加入WTO的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国内外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已到了必须坚决实行市场取向改革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1998年 4月开始实施的以“三项政策 ,一项改革”为重点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经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两年来的共同努力 ,改革在促进粮食生产、保护农民种粮利益、实现粮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遏制企业亏损大量增加、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粮改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粮产区普遍感到粮改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 ,改革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 :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  相似文献   

3.
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以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随着近年来粮食流通形势的变化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进行,也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对于吉林这个粮食生产大省和粮食经营亏损大省来说,深深感到深化改革所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新粮改政策运行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已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在粮食供大于求,市场粮价持续下跌的形势下,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导致库存积…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放开销区、保护产区、省长负责、深化改革”新的粮改政策。新政策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向市场化方向又迈进了一步,无疑是对1998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收购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进一步完善。但笔者认为,所谓的新政策仍是过渡性政策。新政策并不能解  相似文献   

5.
冲出粮农低收和粮企亏损危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 ,我国粮食系统出现了粮农收入下降、粮食收储经营企业持续亏损、“卖粮难”等问题 ,致使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处于两难之中。如果为了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用政策刺激粮农持续增产和保护粮农利益 ,继续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 ,则粮食收储企业资金负担重 ,压力大 ,亏损持续增加 ,如果撤除保护价收购政策和国家绝对控制粮源的政策 ,一方面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和利益将再度受到损失而影响国家粮食自给安全 ,另一方面粮食收储企业将失掉经营产品依托而扭亏补损再毫无希望 ,使改革处于欲罢不能、欲进不能的进退维谷状态。一、…  相似文献   

6.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挥了政策优势,也面临一些问题。必须坚持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以直接补贴为核心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更好地发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力。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 ,从 1992年 4月 1日至1998年 5月 3 1日 ,全国粮食系统的财务挂帐中 ,亏损挂帐 12 0 0多亿元 ,挤占挪用约 80 0亿元。这数字意味着自1992年 4月 1日以来 ,粮食系统平均每月产生 2 9 7亿元的窟窿 ,平均每天一个亿。难怪朱镕基总理用“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来形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收购资金持续稳定封闭运行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项政策”之一 ,是粮改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在现实生活中 ,政策性收购资金严重流失 ,进而出现“财政补不起 ,企业转不动 ,银行垫不停”窘境的情形普遍存在。收购资金…  相似文献   

8.
流通环节的国有粮食企业,一直在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竞争中,国有粮食企业积累了很多问题,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国有粮食企业要走出困境和走向市场,必须进行彻底、有效的产权制度改革,但这种改革应坚持这样两条原则: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的产权改革形式应有所不同;二是产权改革既要实现市场化功能又要兼顾政策性功能。为此,本文为这两类国有粮食企业设计了产权改革模式,按照这种产权改革模式,改革后的国有粮食企业可具有经营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又能为实现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粮食顺价销售政策是当前粮食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针对许多地方粮食市场购价与销价存在倒挂现象 ,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难以顺价销售 ,大量积压 ,不断发生新的亏损等问题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顺价销售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外资开始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粮食收购领域国有企业仍然占主导,但收购规模有下降趋势;粮食批发零售环节,外资主要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提高控制力;粮食进口规模急剧上升,大豆、大米等重点产品的进口需要引起关注。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粮食流通产业外资控制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表明各地区农畜产品批发、粮食进口、综合零售对各地区粮食流通产业的外资控制水平影响比较大。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外资控制粮食流通产业在空间上存在集聚特征,集聚区域主要在广东、北京、上海等粮食主销区,区域消费能力是影响外资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粮食流通体制和政策也几经变革和反复。1998年开始的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历时4年,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勿需讳言,新一轮粮改进展并不十分顺利,其绩效远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明显,改革的政策效应也在减退;一些老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又出现。下一步粮改究竟如何深化和完善?社会各界都在思考。本文试图从当前粮改的问题分析入手,对粮改的政策取向与选择作些探讨。 一、当前粮改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从1985年开始,粮食收购由统购改为计划内的合同定购和计划外的市场议购的“双轨制”政策。这是我国粮食收购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旨在建立新的粮食购销体系,搞活粮食商品流通,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和发展。但是,由于市场机制发育不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弱化,加之近几年粮食生产徘徊不前,粮食需求矛盾突出,导致粮食收购秩序出现严重混乱,粮食收购“大战”的现象屡见不鲜。突出的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固定影响变截距模型,对粮食最低价收购政策影响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收购政策的实施,影响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粮食的播种面积和粮食的总产量,影响到农民总收入和粮食安全.最后,从优化政策设计、提高政策执行效果、完善政策配套措施三方面提出了优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1年3月以来,我国粮食主销区相继取消粮食定购任务,粮食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就其内容而言,此次改革是中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中具有真正意义的市场化改革。虽然粮食主产区仍保留定购任务,但主销区的市场化改革必将对主产区原有的粮食产销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政策机制 自1992年我国提出“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 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向以来,粮食购销体制开始由“双轨制”向“布场化”转轨。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虽然对保护粮农利益、搞活粮食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也伴随着“卖粮难”、“地区封锁”、“打白条”、“压级压价”、“拒  相似文献   

15.
受省情、粮情、经营政策等因素影响,江苏省粮食流通中存在经营不畅、顺价不顺销、亏损挂账、库存庞大等现象。合理确定粮食企业转制切入点、构建平等竞争环境、改善粮食仓储设施、建立规模适当的粮食风险基金、调整粮食行业结构,以及规范相关政策等,是深化江苏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要、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备受世人关注。自去年5月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全国各地都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经过一年多来的运行,已经取得明显成果。但是,任何重大改革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由于这次改革的重点是解决粮食企业亏损严重,国家财政不堪负担,市场粮食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利益受到影响等当前突出的问题,一些长远的和深层次的矛盾还没得到完全解决,加入世贸组织也要求我们按国际规则……  相似文献   

17.
总揽全局推进粮食流通体制鲁晓东十四大以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为推进改革步伐,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由于这些举措都是在一定的粮食形势下出台的,受近几年粮食供求形势变化较快的影响,使有些改革政策已难以适...  相似文献   

18.
粮食流通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社会稳定和发展,都试图建立一套同其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采取相应的流通政策。因此在研究中国市场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时候,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分析国外主要市场主要国家的粮食流通体制,以便吸收其对我国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加快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阶段转变背景下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格支持政策是粮食政策的重要工具,以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为主要措施的价格支持政策对于我国粮食持续增产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价补合一”的价格支持政策也带来粮食供需结构失衡、财政负担沉重、下游加工企业陷入困境等诸多问题.对于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和粮价与农民收入关系的传统认识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陷入困局的症结所在.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向结构失衡转变,规模经营主体成为重要供给主体.在此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政策应由以总量安全为核心向结构安全为核心转变,收入保障政策要由单纯关注种粮收益水平向重点关注种粮专业户收入转变,粮食市场调控方式则应由直接入市收购向更加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为此,应从降低价格支持水平、完善储备体系、探索目标价格保险、提高粮食产业组织化水平等角度深化我国粮食价格政策改革,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和种粮农户收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粮食市放开的进程逐步加快,去年江南红小麦已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今年部分沿海省份和地区的水稻也将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由于粮食购销主体的进一步扩大,作为承担政策性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的农发银行来说,传统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业务逐步减少,包含有商业性贷款性质的粮油调销贷款业务将逐步扩大,以丹阳市为例,截止2000年末,发农行各项贷款总量为21128万元,其中,粮油收购贷款仅占总贷款的26%左右,因此,如何在大力拓展调销业务的同时,切实加强调销贷款的风险防范,确保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当前农发行,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粮食市场放开步伐较愉地区的农发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粮油调销贷款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粗浅地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