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提出了界定汉语被动句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论证:近代汉语阶段“遭”字句也经历过词汇意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即“遭”曾经拥有过一段时期的作为被动标记词的用法,同时探讨了近代汉语时期一些被动标记词此消彼长、优胜劣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汉语大量的语料事实,文章对汉语“数量范围”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数量范围”除了有常见的表达式外,还具有多种标记词,这些标记词有的可以“对”用,有的可以“叠”用,标记词的“对”用使范围更加具体明确,而“叠”用则对范围起到了确认或强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热门词“给力”的构词要素“给”、“力”是汉语的基本词汇.“给”和“力”组合成词后,“给力”的语义引申和功能兼容是其得以广泛使用的主要原因.“给力”经历了“动词一形容词一感叹词一话语标记”这一发展过程,“给力”的语义链表明:“给力”的语义发展既是一个语法化过程,也是一个主观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安阳方言同一个词“咾”跨越几个虚化等级。笔者大致勾勒出动词“了”的弱化形式“咾”,从能性补语标记和非能性唯补词到补语性体标记,发展出表停顿的准话题标记的用法,然后逐步向纯体助词靠近的过程。采用比较方法,外部的比较有两个维度:从汉语史的角度作纵向对比,和山西晋语、普通话的比较作横向对比;内部比较同有相似用法的“啦”作比较,较为细致地描写出安阳方言“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助词“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构成“定语+之+中心语”偏正词组。吕叔湘等学者都认为“之”加单音节方位词能构成11个或12个“之×”双音节方位词,其实,在这12个“之×”中,有10个是定语标记“之”加“中心语”(单音节方位词),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只有“之后、之前”有时能够独立成词,但独立成词的“之后、之前”是时间词,而不是方位词。作为定语标记的“之”有时可以省略,时间词“之后、之前”中的“之”不可以省略。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大晟词派”,所追求的很难说就是“典雅”的风格;它也不能称为“格律”词派;周邦彦不能算作“大晟词派”的领袖。文章最后对“大晟词派”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必要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7.
“真的”的语法性质素有争议,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真的”发生了主观性引起的语法化,是处于语法化过程中有词化倾向的“形容词+助词”结构,话语标记功能的实现为“真的”的语法化提供了语义、语用、句法条件。话语标记的语法化研究不仅能促进话语、篇章结构的研究,也能促进语法结构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话语标记词“well”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The Gadfly文本语料的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作为话语标记词的“well”的语用功能分类为信息缺失标记语、言语行为面子缓和标记语、信息修正标记语、情感标记语和话题起始、转换及结束标记语,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其相应的翻译策略和可行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新邵湘语的补语标记助词“倒”和“起”都可连接述语和情状补语,“倒”使用频率最高,“起”最低。它们都是从结果补语语法化而来。比较发现,当补语是光杆性质形容词或单音节词时,由补语标记助词“得”引导。  相似文献   

10.
描写了常德方言“儿化词”的主要类型及其结构特点,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探讨了其形成及色彩意义。“儿化词”的形成是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的。“儿化词”是一种标记词,都是相应范畴等级结构中表小称的概念,多用于口语,语调轻柔,表现了行为主体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1.
契丹小字《郎君行记》的首三字表示"大金国"。其中对于意为"金"的契丹小字,前人曾为它构拟种种读音,但迄今犹无定论。《博州防御使墓志》中出现的另一个契丹字,据其语音可能也表示"大金国"的"金"。通过两种不同写法的"金"的对比,构拟了意为"金"的单体契丹字的读音。  相似文献   

12.
佛经文献有很重要的语料价值。文章对佛经中“玄黄”调查研究后发现《汉语大词典》对此词认识不足,有的书证未恰,有的书证少,有的意义缺失,有的意义待商。文章试对“玄黄”义进行补证、补义、商讨。  相似文献   

13.
《达·芬奇密码》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畅销书,不仅引起学者、神学家和宗教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新一轮的符号热。文中对圣杯符号的重新定义,引发了激烈而广泛的讨论;依据巴特和洛特曼两个符号学学者的有关理论,可揭示圣杯这个符号不同涵义和《达.芬奇密码》热潮这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大音希声"的原初含义是对有声之"五音"的否定,最完善最完美的"道"之"大音"是无声的,需要借助我们内心的体验和领悟才能把握.同时,"大音希声"又是以"道"的自然本色、不事人工雕琢的精神对完美至上音乐的一种追求与界定,是崇尚自然纯朴的表现,对音乐欣赏和创造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大音希声"还是老子人生哲学的折射,对于我们的品格修养具有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株洲方言大体可分两种 ,一种是以市区话为代表 ,属湘方言长益片 ,一种以醴陵话为代表 ,属赣方言。“咖”、“哒”是市区话的主要动态助词。它们用于动词后可帮助动词表达丰富的时态。  相似文献   

16.
"严打"是我国重要的刑事政策,是特殊时期社会综合治理的特殊手段,在社会治安恶化的情况下,"严打"收到了一定的功效.公正作为刑事政策的价值和目的,规范了"严打"的具体实施.笔者试图从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二维角度对"严打"进行价值和实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三十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看京派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史既有的研究成果一般性地说明了<大公报>"文艺"副刊(1933-1937)是三十年代京派文学的重要阵地,新闻史尚未藉重这一个例来丰富<大公报>办报思想的说明.本文试图做一些补缺工作,即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角度将<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文学作出共相对应的梳理,阐明两者都分享着共同的社会与思想资源.着重评述京派文学基植于思想自由,并由"人性论"与"距离说"所涵盖的艺术特征,从而揭示其自由主义文学标本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明代刊刻了大量的丛书,这些丛书一方面保留了很多珍贵的文献资料,一方面又存在着某些明人刻书陋习。本文对收在《格致丛书》中的明代韵府类书籍《新刻韵学大成》的真实面貌进行探求,证明《新刻韵学大成》和《韵学事类》实为同一部书,从这一点引发出明代刊刻丛书的弊病———“变幻名目,割裂首尾”。  相似文献   

19.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纪念李达诞辰115周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形态。李达是在中国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先驱者和启蒙者。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有着开创性的历史地位,被毛泽东称为“理论界的鲁迅”。  相似文献   

20.
国内"理工大学"英文译名形式多种多样,已经影响到了对外交流与人们对其认知。我们采用语料库驱动的方法,运用WebCorp和AntConc软件,调查了国内外"理工大学"英文名称形式,指出国内外该类院校名称格式的多样性及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并通过对"理工大学"译名的搭配力分析,尝试探讨其认知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