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构建我国欠薪保障制度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建宇 《中州学刊》2006,1(5):82-86
我国应构建完善的欠薪保障法律制度,以遏制企业或雇主拖欠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具体应确立工资的“第一优先受偿权”地位,建立统一的欠薪保障基金法律制度,强化工会组织在欠薪保障方面的维权职能,并完善与欠薪保障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行政执法机制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欠薪防治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欠薪防治立法存在相互冲突、立法歧义等严重问题,对欠薪经济补偿金和经济赔偿金双重保障在实际适用时容易造成相互混淆,未能起到对欠薪的惩治作用;应当修改《劳动合同法》第85条规定,取消欠薪的经济补偿金制度,将欠薪的经济赔偿金设计为法定赔偿金和实际赔偿金两种;应当区别恶意欠薪和因故欠薪两种不同性质的欠薪行为,重构以严惩恶意欠薪为主导的欠薪防治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频繁发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处理结果认同度不高,出现了作为债权人的患者及其家属拒绝受领赔偿的情形。以民法思维考量,该问题实质上是医疗损害赔偿之债的清偿问题,也即债权人受领迟延。可以引入传统民法理论的提存机制来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中拒绝受领赔偿问题,从根本上消灭医疗损害赔偿之债。引入提存机制可行性的原因在于提存理由适当、提存主体适格、提存物主要为金钱之债。  相似文献   

4.
从2003年底到2006年,在国家领导人的充分重视下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欠薪"清欠活动,为农民工讨回被拖欠工资330亿元。但是,政府出面为农民工讨工钱只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远之策,仅依靠行政手段清理了旧拖欠,又会冒出新拖欠。本文分析了农民工工资拖欠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找出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共投资项目中出现的"层层转包"和"农民工欠薪"问题时有发生,但目前对这一问题还缺少理论分析。文章通过构建一个两种"异质群"的演化博弈模型,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一级承包商与中间承包商"层层转包"的问题。文章认为,对终端雇用人员采取不同用工制度形成的超额收益及其他压缩成本的超额收益是影响公共项目"转包"的重要因素。随后,采用演化博弈的研究方法解释了在"层层转包"模式下农民工劳动报酬得不到充分偿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将企业中的农民工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但在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机制的缺失。应从立法上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与接续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  相似文献   

7.
刍议提存公证中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存公证是指提存人将提存钱物交由公证机关寄托、保管 ,由公证机关通知受领人在一定条件下领取提取钱物的公证活动。在提存公证中涉及到三方主体即 :提存人、提存机关和提存受领人。提存人是指为履行清偿义务或担保义务而向公证处申请提存的人。提存机关是指经批准设立的接受提存物、进行寄托、保管 ,并在条件成熟时交付债权人的机构。 1995年 6月 2日 ,司法部发布《提存公证规则》,从法律上赋予公证机关作为提存机关的法律地位。提存之债的债权人为提存受领人。三方主体相互之间存在着权利义务关系 :提存人有权申请提存 ;公证处有义务受理…  相似文献   

8.
突破"三农"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求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巫继学 《中州学刊》2005,25(6):23-27
对马克思关于农业问题的理论观点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归纳起来,马克思关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有五种重要观点,即农业是基础;劳动力所有权是农民的天赋权利;追求级差地租Ⅱ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向和重点;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农民工,打造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机制;区分土地的"国土所有制"与"经济所有制","构建土地公有制-土地使用权混合所有制"新土地制度等,上述问题的研究对解决中国的农村问题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采取多种措施,解决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应迫切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而解决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首要任务便是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作为相关政策落实的试点地区与成功范例,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在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治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全国其他地市提供了宝贵的善治经验。政府治理农民工工资问题,应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清理拖欠工作的组织领导;全面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设立统一的劳务服务管理机构,完善政策法规维权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排斥与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民工在城市社会遭受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保障、教育和空间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排斥.这种排斥通过制度机制、群体机制、市场机制、农民工适应能力等得以运作,它主要是一种制度性排斥.在社会排斥的境况下,农民工内部的不同群体在融入现状与前景上是有差异的,大量农民工将在城市长期维持一种边缘化状态,并形成边缘化的再生产,这可能带来一系列消极社会影响.为此,必须采取彻底改革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包容性改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形成时期和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存在着职能定位模糊、结构混乱、缺乏竞争机制、资源利用率低等非包容性发展问题。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环节,关乎公平和效率。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包容性改革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内、外部环境和谐的基础上,缩小收入差距,实现人的平等发展。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包容性改革还需要政府合理定位、转变职能和事业单位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方式转变等,将事业单位人才"洼地"变为人才"高地",激活事业单位竞争机制,既能确保事业单位本身的包容性发展,也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江立华  胡杰成 《文史哲》2007,(1):134-139
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现行策略难以切实发挥有效作用,维权困境的根源在于农民工缺乏真正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以地缘为纽带的维权组织”的出现说明了农民工对于组织资源的渴望,这种维权方式有其特点与功能,同时也存在局限。建立正式的、合法的、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民工维权组织,是维护和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可能之举,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恰当的引导,以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群体间交往的视角出发,运用奥尔波特的“交往假说”来检验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的朋友关系是否会影响前者的态度.基于对杭州城市居民的调查和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城市居民对于进城农民工的总体印象还是负面的,年长的和受教育程度高的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持更多的负面态度.城市居民与农民工之间一般性的交往不能改变城市居民的态度,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奥尔波特的“交往假说”.仅仅有农民工朋友不影响城市居民的态度,但朋友关系与四类特征变量的交互关系在城市居民态度方面有差异,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和收入水平对朋友关系与对农民工态度之间的作用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平等是一个正义问题,违反正义原则的不平等会引发社会结构的紧张冲突,因此社会系统需要正义原则来调节、以保证社会合作持续稳定。国企工人在弱势阶层位置上经历了2种不平等。一是经济不平等,即工人的实际收入不能充分反映他们创造的价值,工资、奖金的不平等分配没有利于工人;二是政治不平等,不是每个工人都享有平等参与企业治理的机会,民主选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公正,权利不平等分配对普通工人产生了不利影响。国企工人的经历表明,基本社会制度对收入与权利的分配在个人之间作出了区分,基本社会规范没有使各种对权益的冲突要求之间形成恰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五个国家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历程,确认其呈现出"绩效工资比重逐步提升,职务终身制度逐步打破,薪酬管理趋向以人为本,鼓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等改革趋向。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提出我国应进一步扩大高校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权,建立科学严谨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公平合理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办法,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对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李辉敏 《河北学刊》2006,26(5):86-89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背盐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陆路运输盐巴的一个职业,它兴盛于交通不便的山区地带,这一职业的存在一方面缓解了水上盐运周期性涨落引发的不便,另一方面解决了周边地区贫苦民众的生存问题。石柱地区背盐行业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兴,并且长期在川西南地区的盐运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盐运的兴起,背夫的出现和组织渐成规则,盐运产生的利益矛盾也不断反映出盐夫之间、商夫之间的利益分配方式和组织原则。作为一个独立群体,背夫为特定时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背盐因其特殊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行业文化,它不仅锻造了背夫们独特的心理品性,还引发了区域性经济、文化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earnings inequalities within dual-earner couples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drawing on household-level panel data from 1992 to 2016. It has three aims: (1) to analyze how the partner pay gap (the pay gap between partners within one household) has developed over time, given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whether the extent of inequality and temporal development vary between East and West Germany; (2) to explore variation in the partner pay gap by male partners' absolute earnings; and (3) to investigate the micro-level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inequalities within couples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ir relevance vari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Germany as well as by male partners’ absolute earnings. We find women earn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their partners, and our regression results find no indication of a declining partner pay gap. Besides substantial variati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Germany, our results also reveal important group-specific variation in the extent of the partner pay gap as well as in its determinants.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研究农户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支付意愿,分析性别、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均纯收入和家庭所在地域研究五个因素对支付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河北省8市农户的样本中,家庭所在地域对农户支付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家庭年纯收入和年龄,再次是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小的是性别;并针对农户不愿意支付的主要原因从加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廉政建设和农民思想道德教育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