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以来,引力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双边商品贸易流量与潜力,但将其引入服务贸易领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0年的服务贸易数据,采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我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与潜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贸易引力模型能有效地解释国际双边服务贸易流量和潜力;影响我国双边服务贸易流量的因素依次为GDP、APEC、距离及FDI等四个方面;在我国30个主要服务贸易伙伴中,有12个与我国的服务贸易过度,18个与我国服务贸易不足.  相似文献   

2.
高铁开通极大提高了中小城市的交通可达性和旅游吸引力,对其快速发展旅游业意义重大.以宁安高铁线的芜湖为例,实证研究高铁效应下中小城市旅游地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和趋势.研究发现:高铁开通使芜湖方特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客源市场半径明显扩大,客源地数量增加;高铁开通前后芜湖方特客源市场空间使用曲线基本相似,近中程客源份额有下降趋势,远程市场份额增长显著,旅游地60%~8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有一定幅度的向外拓展,90%的客源市场空间范围向外扩散现象显著;高铁提升了方特旅游地对客源地空间吸引力.从政策引导、旅游服务组织、旅游景区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东盟旅游一体化的推动下,东盟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入境客源地和广西旅游收入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提升东盟入境旅游市场份额、提高东盟旅游者的旅华满意度,掌握东盟旅游者访问广西的行为决策过程,有必要探索东盟旅游者旅华的影响因素。运用扩展的目标导向行为模型分析东盟旅游者旅华驱动因素可以发现,东盟旅游者旅华驱动因素包括旅游地形象、访问态度、主观规范、预期情绪、感知行为控制、欲望和行为意向等;东盟旅游者的广西旅游形象认知对其访问态度、主观规范和积极预期情绪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积极预期情绪作为个体行为的情绪变量,对欲望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主观规范和消极预期情绪对欲望未产生显著影响。为此,要吸引东盟旅游者到访广西,促进广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应进行多渠道全媒体宣传营销,提升东盟旅游者情绪预期;打造针对性旅游服务产品,强化广西旅游地形象品牌;全面消除旅游壁垒,推动无障碍跨境游。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贸易引力模型纳入了GDP、人均GDP、距离、共同语言和文化、共同边界、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和贸易限制指数等变量对俄罗斯、中国和中亚五国2000~2007年相互间贸易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测算促进或阻碍中亚地区双边贸易的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用贸易潜力分析方法分析中俄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以规范分析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与中亚五国的贸易现状,总结出我国与中亚贸易不足的原因并确认了中俄在中亚经济中的地位和中亚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体验时代旅游地营销需要有新的策略。基于旅游心理学和游客行为模式,分析了旅游购买的影响因素和决策模式,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归纳出体验时代旅游购买的5大特征;运用系统动力学及反馈机制,建立了影响旅游地营销的因果关系图,重点分析了游客参与度、产品质量和门票价格对旅游地销售量变化的影响,为体验时代旅游地营销策略的选择提供了某种参考。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推动旅游资源与饮食文化的整合开发,既深入挖掘旅游地饮食文化及餐饮业的无限潜力,又逐步培育饮食旅游的营销价值与独特吸引力,成为目前及未来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探讨和研究的重要主题。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饮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表现为由菜系、民族民俗饮食、餐饮产业和节事构成的饮食景观体系,经组合成为饮食文化旅游资源,通过饮食文化旅游资源挖掘、餐饮产业培育和节事及文化营销等策略机制开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7.
不同旅游地乡村旅游者体验满意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关旅游者体验满意度的研究中,对乡村旅游者体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少,而对影响不同旅游地旅游者体验满意度的研究则更少.本文利用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调查问卷,通过建立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不同乡村旅游地的乡村旅游者在消费行为中的体验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参与旅游的方式、特色旅游项目、住宿选择、整体环境、性价比等因素对乡村旅游者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并在不同旅游地中存在影响程度的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桂林是中国典型的旅游区,桂林旅游产业既是中国旅游产业的缩影,也是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探索的先行者。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桂林市旅游总收入与各旅游产业要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MLR模型,并建立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产业要素的灰色系统GM(1,N)模型,以对比分析两模型的实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典型旅游地旅游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结构、管理体制以及游览方式,其合理组合可以有效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集散中心功能的发挥和运行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出游系统,影响城市形象和旅游市场的繁荣.研究客源地出游系统对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构建新的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南宁旅游集散中心的必要性、功能、产品模式以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区旅游是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而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是制约民族地区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本文综合利用利益相关者、社区增权和文化整合等相关理论,在界定西部民族社区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考察了社区旅游地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的类型及形成机制,最后提出以利益均衡机制和文化整合机制为一体的旅游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机制模型,为西部民族社区旅游地利益相关者冲突协调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产业转型的压力,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大庆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依据其旅游形象定位,针对其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人才、旅游地形象、旅游商品等角度提出了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东盟和中国旅游的精髓和灵魂应该是文化,只有通过文化的相互欣赏、学习而得到精神陶冶,旅游才会升华到心灵共鸣和审美愉悦.只有通过深度的学术与文化合作,才能使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更深入地了解相互的文化资源、文化特点和个性、文化的潜力和深入开展文化合作促进旅游的愿望,真正欣赏到旅游地的文化和民族的文化精粹,通过这种深入人的心灵层面、文化欣赏层面的旅游活动,"各美其美,美人所美,美美与共",使旅游真正成为一种能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深入了解和深厚友谊的平台和途径,并通过旅游这样的平台,达到共同关心旅游地的文化命运和民生,促成旅游地的社会和谐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北旅游文化及其形象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文化以及形象问题被醒目地提了出来。旅游地形象是指旅游者这一特殊人群对旅游目的地这一特殊类型的地理区域的综合感知印象,它是构成旅游地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旅游消费过程和旅游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旅游形象定位与塑造旅游业属新兴行业,从业者多数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历练实践,众多新景区的开发多是“凭资源吃饭”,在资源基础上搞旅游形象定位。比如涞源县旅游发展起初也是打资源牌,主要搞观光旅游,结果是旅客疲累不堪,山水也没特色。在后来的旅游地形象定位与塑造试验中强调了“…  相似文献   

14.
郭胜 《社会科学家》2007,(6):117-119
旅游文化是旅游地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种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积淀,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文化品牌塑造即通过旅游文化的主题定位和整合创新,保持当地的文脉,促进旅游经济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它不仅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而且对旅游地和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俐  周向红 《浙江社会科学》2023,(6):26-37+156-157
产业数字化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能,本文重点关注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发展的机理与路径。本文通过构建纳入数字化赋能效应的Hotelling扩展模型,从“流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深入探究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路径及动态演化机理,进而通过测度旅游数字化水平、构建基准回归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发展的路径主要是扩大旅游客流量、提升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推动旅游消费结构升级;(2)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发展的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以“质量”路径为主,在西部地区以“流量”和“质量”路径为主;(3)从路径演进看,数字化赋能旅游经济发展的“流量”路径效应日渐式微,将“流量”转换为“质量”是未来旅游数字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旅游流动加快,以及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制度结构与社会结构转型与分化,旅游发展成为旅游地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的同时,也带来各种社会问题。旅游地的社会问题是妨碍旅游地运行与发展、影响旅游利益主体正常生活、引起大众普遍关注的一种社会失调现象。对此,应采取以下对策:标本兼治,确立两类旅游地社会创新模式;基于系统思维,推动旅游地社会创新的科学建构,加强旅游制度建设,推动旅游地有序转型;构建多种旅游地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王进 《兰州学刊》2013,(2):216-218
对旅游地旅游形象的策划为当地自然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旅游吸引物的整合和优化提供了平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注意到旅游地之间的“形象遮蔽”与“形象叠加”现象,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尝试构建或更新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区域竞争力的旅游形象.文章站在旅游地形象视角,对国内外“形象遮蔽”(Image Defilade)和“形象叠加”(Im-age Superposition)理论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的拓展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我国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策划提供理论指导,特别是为目前正处于“形象遮蔽”状态下亚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突破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区域旅游竞争进入形象竞争阶段,旅游形象定位已经成为旅游竞争的关键环节。广西凭祥市应依据旅游发展目标、旅游业的现状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其整体旅游形象和主要景区的旅游形象分别予以定位并进行旅游宣传口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开展旅游教育 促进民俗文化旅游地的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旅游教育作为可持续旅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在我国,旅游教育事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吸引国际旅游者的重要类型,然而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文化与生态环境极易受到破坏。因此,本文就民俗文化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民俗文化旅游地的旅游教育保护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董原  王嘉瑞 《兰州学刊》2010,(12):212-216
随着竞争的加剧,旅游业在经历了资源驱动、产品驱动后进入了形象驱动的阶段。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地形象以及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可以帮助旅游地在旅游市场上较长时间地占据垄断地位。对于甘肃——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准确、合理地进行旅游形象定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