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既沿着社会历史结构→人和社会关系的路径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又从人→社会历史结构→人的路径对其进行了主体性的分析,并且将这两种分析统一起来,使现代社会转型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符合人性与人类本质的诠释。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框架出发,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是:在同一时空里,既要实现结构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又要实现社会主体形态意义上的“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转型”的思想是西方社会功能结构学派现代化理论的经典思想。社会转型概念在我国理论学术界被相当普遍地使用 ,已成为描述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重要理论之一 ,也成为理论界研究中国社会的热点及重点问题的表达方式。但由于各自研究的领域、范围及对象的差异 ,使“社会转型”这一概念仍然存有争议。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科学 ,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特征、动力及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摩擦和冲突 ,提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的方法及途径 ,也就是提出中国社会转型的哲学理论 ,为中国社会顺利转型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理论工程 ,需要研究再研究。本文仅从哲学的视角就社会转型概念的界定 ,社会转型的内涵、主体、特征、动力及我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 ,谈以下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这是两次大的社会转型。与双重的社会转型相适应,中国还经历着双重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经济转型以及相应的组织转型必然引发管理转型。要科学地把握分析企业管理转型的主要成因、各种表现和基本特点,揭示转型管理的混合状态和存在矛盾及其解决的途径,阐释转型管理对转型组织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研究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减轻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特征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从一种型式向另一种型式转换。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中,社会犯罪具有明显的转型特征:第一,犯罪具有突发性、潮涌性和规模性的效应。所谓突发性、潮涌性和规模性,是指犯罪现象在…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目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正经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急剧转变的现代化转型,其基本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层面的市场化、政治层面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二元化、文化层面的多元化、社会层面的信息化.在此趋势下,中国的社会转型应以效能化与民主化为目标取向,才能达致科学、和谐与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在转型过程中,政府治理面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客观分析、积极应对,进行理性治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的现代化社会转型 ,在社会发展的客体性、主体性和制度建构三个向度上体现为时空压缩 ,具体地说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应是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和制度建构的前提下 ,在社会主客体的生成关系上实现两个“社会双重转型” ,协同共进地处理好生产力形态、人的生存形态和基本制度形态三个方面“转型”的关系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作为一个新话语概念,其基本本意在于创造一种新的语境和一套的语音规划,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变革搭建一个意义平台.新闻转型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中发生的,因此,新闻转型只具有整体性变迁的性质.新闻转型的类型主要有新闻理念转型,新闻体制转型,新闻媒体转型等五种.与此同时,新闻学也需要转型.  相似文献   

8.
李晓华 《东岳论丛》2006,27(3):182-184
由于社会转型的需要,城市居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社区组织也需要做出回应,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作内容的需求。转型的目标应是回归“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一本来定义。为此它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在设置合理性、理顺关系、人员配置等方面做出进一步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前社会科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热门术语。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变动,其特征主要通过整体性、异质性、重叠性与形式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受历史与现实等因素影响,造就了当代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在所处历史方位、驱动机制、策略方针、主要内容、路径取向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的社会转型与道德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转型,道德文化体系也进人了一个转型期。道德体系是一定社会秩序的产物并反过来维护这种社会秩序。当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类型的社会秩序转变时,旧道德体系的解体与新道德体系的重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自觉认识和顺应道德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搞好思想道德和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一、社会转型与道德转型社会转型是指由一种类型的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向另一种社会性质或社会秩序的转变过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不是社会性质的转型,而是社会秩序的转型。它意味着社会经济基础和上…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文化失范是指在社会转型期间社会处于一种主导性文化价值的缺失及文化秩序的混乱无序状态。以马克思评价历史现象的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相统一的原则为评价标准,期望能进一步提高关于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深度,从理论上回答当代中国人思想中存在的困惑和矛盾,为有关方面着手解决文化失范所造成的各种负面效应,推动社会顺利实现转型和文化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有关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几点思考马敏一、“西力东渐”与近代社会转型的启动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动、大转型的社会,这种变动和转型不是起因于一种“内发的力量”,而是源于“外发的压力”,即西方的冲击,这一由邓嗣禹和费正清在50年代所提出的“冲击—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的中国处在全面的社会转型中。精神文化转型伴随着经济和政治转型而发生发展,又是社会其它层面转型的精神动力,同时最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素质,并直接地通过人的素质提升而表现出来。整个社会转型最终都要通过精神文化转型而得到反映、体现、确认与完成。因此,精神文化转型对于世纪之交我国社会转型的顺利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世纪之交我国社会的精神文化转型的有关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精神文化生产方式及其管理体制的转型精神文化生产同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生产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产包…  相似文献   

14.
改革后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因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家的退出为中国社会转型提供了"第一推动力".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享有一定自主性的国家发挥积极作用,包括提供社会价值和运行规则,规制利益诉求,维护社会结构稳定.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结构与过程,构成现代国家的治理基础,当前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求政治层面的变化,还要求加快推动社会发展,以配合现代治理模式的运行.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逻辑在于,国家治理转型需要现代社会提供基础,社会的良性发展又要求国家提供政治动力和保障.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嵌入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义利问题: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即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而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加速期。(郑杭生 ,1996:序)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着重指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这种社会的加速转型是以“市场转换”(transtitiontothemarket)———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核心和主轴展开的。曾几何时 ,市场经济还被视为一种为了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16.
在政府治道变革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是能够用来解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性质和特殊性,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解释又是极其有限的。运用西方非线性政策过程理论和工具解释中国转型社会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中国非常态社会的丰富多彩的政策实践,使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转型范畴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包括文明转型、形态转型、制度转型和体制转型。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为社会转型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范例。社会转型的主体是人而不是社会结构。当前东方文明道路的探讨是对社会转型研究领域的拓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转型是全方位的。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决定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大变化。建构新型价值观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建构新型价值观的目标同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扬弃与渐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转型,而社会转型首先是从经济系统开始的,与之相适应,人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及其评价会发生深刻的变动,表现为:受计划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其社会性格和社会特征的人,开始转型为受市场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某种社会性格和特征的人,即由计划人向市场人转型。比较分析转型时期人的嬗变,对于塑造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代新人,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度将社会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为“最初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法律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控制是当今任何社会都需要的 ,尤其是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更需要法律控制。如何建立和完善与转型社会相适应的有效法律控制机制 ,这是摆在当代中国社会面前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认为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法律控制 ,要以调整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利益关系为基础 ,着眼于问题的解决。为此 ,必须努力做到 :利益明晰化、利益市场化、利益制度化 ,并使之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法律控制的三个重要环节 ,以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实现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的法律控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