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人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历史主体,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人又可分为个体和群体,即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以往的主体研究对个体与群体往往缺乏区分与联系,因此难以从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角度来审视人的活动,这是一种哲学研究方法的缺陷。认真研究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的辩证关系,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本质上就是为了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对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的研究归根到底就是对人的研究.马克思不是把“社会事实”以及“个体行动”而是把“现实的人”作为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的起点,“现实的人”不仅是家庭的一员,而且存在于特定的社会阶层之中,由此将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这为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奠定了基础.为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现当代西方社会家展开对话,不断夯实社会运行与社会发展理论,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体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自主、主动、创造等方面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改革了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与政治体制,创新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从而不仅为我国个体主体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而且也使其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并使其主体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与主体个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人这个主体。但在不同的经济形式下,主体也具有不同的规定性。在自然经济、甚至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体基本上是以群体的特征出现的,市场经济则使主体以个体的特征出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主体个体化的进程。一、市场经济是主体个体化确立的经济条件所谓主体个体化,就是从群体中分化出来的、现实存在的、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生成过程。个体化了的主体必须具备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个体必须摆脱对群体的人身依赖关系,置于真正普遍的、全面的社会联系之中,能意识到自身的…  相似文献   

5.
论外因内化     
关于事物发展中外因和内因的关系问题,人们普遍认为:内因是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和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认识从总体上说无疑是正确的,但其中有些问题有待深化。这里就以人为主体(包括个体主体以及由个体组成的群体主体和社会主体。文中凡讲主体的地方,都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外因内化问题谈点粗浅看法。至于人以外的其他事物的外因内化问题,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评价活动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社会评价活动的机制陈新汉上海财经大学与个体评价活动相对应的是社会评价活动,它可以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予以规定。社会评价活动的主体是群体,作为主体的群体可以是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国家和人类等。然而,现实的评价活动总是以个体为现实主体的。以群体为主...  相似文献   

7.
论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从有遵从和屈从之分 ,形成服从关系是权威得以成立的标志。民众评价活动对群体内的个体、权威机构和群体外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良心在本质上是社会评价活动的内化和心理积淀 ,良心的不安和谴责对个体主体自身的巨大作用体现着民众评价活动对个体的权威。民众评价活动作为“普遍的、隐蔽的强制力量”指向群体内个体 ,权威机构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迫使群体外的主体予以正视 ,也意味着权威。  相似文献   

8.
人的发展是在个体、群体和类等许多层次上同时进行着的。个体是"一类事物的单个存在",是相对于群体、类来说的,是指单个的人。但是,人作为个体、群体和类是辩证统一的。现实的个人,既是一个个体的人,同时也是人类的一分子;既是"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这是人的存在方式的二重性。本文着重研究人的社会层面发展与类发展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围绕个体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主体道德自觉:价值、功能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主体的道德自觉是达到群体主体道德自觉和社会主体道德自觉的必备前提条件之一 ,是确证和完善主体性的重要内容。主体道德自觉具有自主性、自励性、自控性、自我评价性以及自我完善性等功能。主体道德自觉是通过人格教育逐渐达到的。主体道德自觉、人格教育与人的现代化三者的紧密联系 ,构成了主体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生动图景。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之一,是交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而且必须以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为前提。因此探讨交往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交往既是实体——关系范畴,也是活动——功能范畴。作为实体——关系范畴,交往的主体和交往对象都是人,交往关系由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阶级、阶层、民族、国家等)、群体与群体所构成;作为活动——功能范畴,交往是个体之间、群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换其所有(占有)的物质、精神、信息等的一种活动,并在这种活动中实现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了解。  相似文献   

11.
一、承认个体具有道糟的价值‘人的生命本体,是个简单个体性生物学事实。由此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也首先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人类的历史最终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承认人类个体具有道德的价值,就是承认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诚然,人是以群体的方式生活的,任何个人都只能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只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当然…  相似文献   

12.
尽管按照历史影响的不同,存在着英雄(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普通个体)的区分,但“人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①换言之,人类的历史进程始终是由各种各样的个人的活动所构成,因此历史的主体总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个体。而个体作为社会的存在,总是与他人处于同一社会空间,形成共在的关系,于是历史之域的个体与群体之辨就进一步展开为主体间的关系。李大别把“众意总积”、“自由的认可”等论题引入个体与群体之辨,在批判英雄史观,对英雄与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给予合理定位之后…  相似文献   

13.
求证自我何以成为社会价值源点,是社会转型期重构社会价值体系大厦打地基的工作.社会价值体系起源于社会价值主体.群体价值是探寻社会价值原点的中间阶段.个体因其生命人格的真实性而成为我们寻找社会价值源点的一个关键环节.自我作为社会价值源点是由自我的根本特性决定的,自我区别于社会价值主体、群体价值主体、个体价值主体的特性决定了只有自我才具备作为社会价值源点的资格.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自我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意识”,是人的群体与个体对自身的地位、自主性、影响力的一种自觉意识。自我意识是人们精神生命之核心,是人作为人的首要品质,人和社会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方哲学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区别性,证明了这一判断。在西方,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充分的分化,首先是人与自然的分化,人的群体自我意识因此觉醒。然后是个体与群体的分化,人的个体意识因此觉醒。在东方,这种分化是不充分的。东西方哲学的区别根源于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群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能动地认识和改进自然;人的个体自我意识的确立,使人意识到自己的潜在,从而为发挥个体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自我意识包含着对于传统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批判性审视,使个人超越历史传统而站在时代的前沿。当一批具有高度自我意识和新思想的先进分子的奋斗得到了大众的响应,唤起了新的时代精神时,社会就前进了一步。自我意识的作用具体地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发展中,它是促进观念变革和人格发展,开发创造潜能、推进政治民主化和实现文化换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主体结构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本质上是人的需要、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即人的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一本质规定性是以个体主体内在结构的复杂系统性为基础的。主体活动的外在结构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外在的社会环境条件 ,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环境和社会政治制度环境。主体内在结构和外在结构的统一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社会实践水平 ,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技术是人的技术,人是技术的主体,主体性自然构成了技术发展的本体论基础;技术发展的“个体化”人本诉求内蕴着人的本质表现样态由类本质—群体本质—个体本质的拓展,其极端化发展导致了人类的生存性危机;技术发展的“社会化”人本诉求内蕴着人的本质表现样态由个体本质—群体本质—类本质的回归,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主体文化自觉是确证主体性的表现和过程,它包括个体主体文化自觉、群体主体文化自觉和类主体文化自觉三个基本维度.文化生成于主体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的实践过程,主体主观世界是外在文化世界的"观念化"和"意识化".主体文化自觉是人在追问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和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询的过程中产生的,它以正视和提升人的自我的精神存在和主体价值选择、实现人积极而自由的生存状态为认识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在基督教以神为主体的道德统治欧洲千年之后,费尔巴哈将道德回归于人,创立了以人为主体的人本道德论.费氏整个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以人为核心,以发扬人类德性为主线而展开的.其中,“利己主义”作为行为道德基础,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牺牲”作为行为道德的最高否定形式,是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体行为道德基础与群体行为道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使个人成为个体,有了不同于类主体、群体主体的价值理性的个体价值理性。个体通过自主、有目的、主动、能动、自由的活动,展现他的"主体性",而个体价值理性就是在个体发挥"主体性"的对象性关系即主客体关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以建构的。个体价值理性的建构性特质包括从人是建构性的存在、个体是自己价值理性的建构主体、个体在生活活动中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个体的主体意识不断形成和强化,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的个体差异愈来愈大,社会的个人化和个体主体的分化趋势也越来越强,人类个体的生存发展遭遇到新的危机和挑战,促使我们不断促进个体意识的适时创新与个体主体性的建构以应对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市场经济中个体主体的地位作为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性得以确证,每个人的个体主体性便获得了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