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镇系统是由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基层城镇构成的。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基层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两个经济增长极点的交互作用推动着区域经济不断发展。本文着重对重庆市城镇系统发展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剖析 ,提出了建设和完善城镇系统 ,促进重庆经济全面振兴的战略措施 ,即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 ,发挥其扩散、带动作用 ;利用辖区内各地优势 ,多渠道培育和发展基层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向城镇聚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数量规模、结构及变化总是与一定条件下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变化相适应的。它一方面为城镇经济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又给城镇的基础设施规模(如商业服务、物资供应等)和行政管理(如劳动管理、治安管理等)带来了压力。因此,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数量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数量  相似文献   

3.
人鱼之痛     
有时候怀念一个人,一个古代的人,一个外国的人,一个并不认识的人.有的人我经常怀念,比如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他的城欧登塞是我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加快徐州中心城市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路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趋向于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聚集,形成由一到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附近许多城市和城镇的经济发达、活力四射的城市群体。徐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铁路枢纽,地处苏鲁豫皖交接处,为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  相似文献   

5.
契丹族在其统治中心松漠草原的城镇建设,历经百于年,形成了以上京、中京为中心的草原城镇体系。松漠城镇虽然多来源于中原汉文化城镇建制理念,但也在诸多方面体现了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松漠草原城镇体系的形成改变了以松漠为中心华夏北疆的地理文化风貌,并对金元城镇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指出它具有5个方面的特征: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中心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3、只有改革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4、要坚持对外开放;5、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从规模等级和空间交互作用着手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先选取人口、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等因子,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等级,并考察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分布情况;再根据距离和等级规模计算各城镇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得到中心、次中心与周边城镇的空间组合关系现状;在二者基础上,提出按现状等级规模定位重点城镇,以及在与中心联系薄弱的地区加强交通和文化建设、打造重点城镇,最终形成网状空间结构、带动全局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13,(3):46-47
唐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腹地。2007年来,唐镇以"建设新市镇,发展新唐镇"为主线,着力打造更具特色的实力城镇,更有内涵的品质城镇,更重民生的和谐城镇,更富活力的创新城镇。随着新市镇建设的迅猛推进,唐镇出现了"被征地农民"和外来人员两个新的社会群体。近十年,唐镇已有89.2%的农民户籍转为居民,但这些集中居住在各动迁小区的"新市民"仍保留着较强  相似文献   

9.
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建立湖南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通过数学方法求取城市14个地级市和88个县级城镇的综合实力指标评价及等级层次划分.根据城市综合实力指数,选取11个中心城市,计算中心城市邻近城镇的空间影响力;再根据空间影响力的大小划分各中心城市经济影响区范围;最后以城市经济影响区为基础,综合考察各中心城市的区域特征、现实条件、发展潜力,确定城市经济区界限.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产品供给、中心城镇扩散效应与县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中心城镇的公共产品供给和扩散效应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关系.一方面,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会促进城镇扩散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城镇扩散效应的大小又反过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品的有效供给,与中心城镇经济发展扩散效应和社会发展扩散效应都显著相关,因此,保障中心城镇健康发展,发挥其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需要逐步增加中心城镇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对清末民国时期两个滇西北城镇——独克宗与阿墩子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基于文化复合性的视野,文章指出这两座城镇在历史上容纳了多样的人群与文化,又在多样的基础上构建起了整合性的社会秩序。多样的人群源于城镇与更大的社会体系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包括军事与贸易两个方面;而整合的力量则来自共同的社会规范、中心象征及围绕其展开的仪式体系,这套仪式体系中的交融使得人们形成了超越特定族群的共同体感受。城镇的社会秩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自发构筑的,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设施的日渐成熟,依托边贸带动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成为口岸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影响云南天保口岸贸易畅通的海关通关、互市贸易及边贸产业发展等因素与口岸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边境地区贸易畅通可以激发口岸城镇发展活力,而口岸城镇的发展又可促进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因此,应强化边贸与口岸城镇的互融共促关系,激发边贸型口岸城镇建设的内生动力、人口与人才活力以及文化活力,夯实边境地区民心相通的基础,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边境地区互联互动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3.
交通经济带是一种依托交通干线或综合运输通道的带状经济区域,它是融合了人口、产业、城镇、物流、信息的空间地域综合体。通过对京津冀区域发展现状分析,结合交通经济带发展机理,指出随着交通一体化和区域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建设交通经济带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与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加快构筑京津、京石(京广)、京秦(京沈)、京衡(京九)、石(家庄)衡(水)沧(州)等城镇发展轴,培育沿海经济产业带,建立起以北京、天津国家中心城市,石家庄、唐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其它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发展格局,形成若干条交通经济带,使其发展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助推器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黑龙江地区城镇发展的突出时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有利于扩宽黑龙江地方史研究视角,探察清代黑龙江中心城镇变迁的历史动力,揭示城镇空间结构特征,从而有利于完善区域城镇体系发展,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开发。清代黑龙江地区城镇研究影响着国家边疆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黔中经济区初步形成以大中城市和城镇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已进入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黔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属于典型的首位型城镇体系,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仍未形成,不符合位序-规模律,但从其发展趋势来看,将逐渐形成"内聚"和"外吸"相互促进的空间格局。优化黔中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的目标是加快建设"一群一圈一区三轴"的山地集约型城镇体系;围绕这一空间布局,需要从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两个方面做好相应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6.
从"城镇空间组织关系"、"区域自然生态条件"、"城镇发展水平"三个维度出发进行综合空间分类,大致可把陕西省小城镇分为中心城市带动型、自组织发展型、落后地区引导发展型三种类型,并在发展模式选择与实施等方面做了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城镇集体经济在改革的十六年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我国城镇集体经济由建国初期的手工业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城镇集体企业,走过了45年的光辉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16年间,城镇集体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首先,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中的第二大经济力量。目前我国城镇集体经济拥有350万户企业,3603万职工,它涉及轻工、纺织、冶金、煤炭、机械、食品、电子、交通、医药、农林等近三十个行业。45年来,从手工业起家的轻工集体企业,扩展到市、  相似文献   

18.
以ICOMOS为代表的世界遗产国际组织对包括历史城镇在内的各类世界遗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为世界范围内的遗产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本文以ICOMOS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历史城镇和历史中心的相关文件为依托,以四川成都洛代古镇为例,在世界遗产视野下反思了我国古镇保护中凸现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山西旅游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层次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旅游城镇有不同的类型,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的等级和规模层次结构.文章通过用定量的方法测定山西省不同旅游城镇的中心性强度,并结合一定的原则确定了山西省旅游城镇的等级规模层次结构,最后探讨了各级旅游城镇的旅游功能和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心商业区,国际上称CBD,是指现代大都市中商业最集中的区域,如纽约的曼哈顿、东京的大手町和香港的中环等等。中心商业区,是大都市的心脏,它汇集着商品、资金、信息、服务和商务人员,是大都市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枢纽,是大都市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同对也是大部市的消费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社交中心等。中心商业区以其巨大的经济能量,牵动着大都市经济的脉胳,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大都市的活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幅射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