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质是一种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较强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儿童的气质类型对儿童的社交活动起着重要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公关活动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作出的决定及实施过程,主要目的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并与公众建立相互信任的联系。从这一定义出发,公关活动的目的在于达成企业决策,这也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法。文章主要针对现代社会中公关活动的营销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又名“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4.
个体的锻炼习惯是个体所有锻炼行为的总和,个体是一种微观现象,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很大的差别,而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则不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一个特定群体锻炼行为共性的表现总和,因此,是可以分析研究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汉语的学习方式、家族制、文弱审美以及功名价值取向等方面都会对青少年的运动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对某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较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本文从生物、家庭、学校、个体四个方面出发,以期对社交焦虑的成因和缓解社交焦虑的方式提出一些有益的观点和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苍中洪 《职业》2017,(1):104-106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要素及意义 不同学者从各自领域、不同角度对职业能力的内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心理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能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结构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由完成某项任务所需的道德、素养、经验、知识、技能等全部能力单元的构成.过程学派认为职业能力是在特定职业活动中通过对已有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类化而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综合以上观点,笔者将职业能力定义为:个体成功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或在特定情境下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能力特征和素质的综合,是个体具有的职业素质的外化.  相似文献   

7.
社会化研究虽然是社会学探索的一个旧话题,但在今天,若能从人类身心健康的角度对此作一次尝试性的考察,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按照广义社会化研究的观点.人的社会化几乎贯穿于人类个体的整个一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个体身心健康的因素.我们姑且把在这个过程中因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个体心身损害的结果,简称为"社会化后遗症".它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社会化前后遗症和社会化中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社会排斥是指个体被某一社会团体或他人排斥或拒绝,个体的归属需求和关系需求受到阻碍的现象和过程。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排斥会引发多种不良效应,如诱发个体的攻击行为。然而对社会排斥是否是因为引发情绪悲观而产生攻击行为的理论目前仍存在着争议。心理学者普遍将竞争态度分为良性竞争和过度竞争,并且认为过度竞争的个体存在着攻击他人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肖雪 《女性天地》2011,(10):53-53
催眠是一种自然发生的心理状态,即人的思想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自觉地跟随指示或暗示所做出某些反应的过程。它能让人完全专注并达成某种目标。  相似文献   

10.
情绪是个体心理重要内容之一,是人类情感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态度体验。而情绪宣泄,是人们把内心体验通过外显的行为释放出来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使心理能量得到发泄、排解、转移或升华,从而使个体身心清新舒畅、均衡协调。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这样一个敏感的复合型社会亚群体。对自身的成长和社会的转型中各种现象和矛盾有着深切的体验:或欣喜,或郁闷;或冲动。或冷漠;或自信自强,或自卑自儒…这一切都是青年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关键是应该对情绪及其宣泄有一个科学认识,从而帮助青年从自我…  相似文献   

11.
法律与艺术     
艺术,从法律的角度看,是一种表达自由。中国宪法第47条规定,公民有进行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探究法治的精髓,法律对于这种自由,非因尊重他人权利或名誉,以及保障国家安全或公共秩序,公共卫生或风化,并以法律明文规定,不得限制;非因鼓吹战争或其他暴力,鼓欢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并以法律明文规定,不得禁止。那么,法律怎样对待与艺术相关的问题呢? 法律认可艺术是私领域中的事,给每个个体以空间。每个个体有等量的选择自由,于是有个体间的平等。每个个体的选择只能在自己的空间以内,干预别人的艺术行为,是侵权;强使别人接受自己的艺  相似文献   

12.
付伟  张绍波 《职业时空》2008,4(1):111-112
一、高等学校建筑文化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的体现,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建筑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价值以及所属地区的区域特征等在群体或个体建成环境中的反映。建筑文化是由“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构成的。  相似文献   

13.
智力概念的飞跃——社会智力 智力一向受到人们的珍视,但把它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还是近来的事。如果在智力前面冠以社会二字——社会智力,则可以概括一种与个体智力密切相关,而又从内容到形式都远远超出个体智力的社会现象——社会或社会群体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创造性地从事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能力。按照黑格尔的思想,概念自身是会运动的。概念的运动有着内在的规律和  相似文献   

14.
范思 《女性天地》2013,(7):34-37
协议是双方或多方为了开展某项活动,经过共同协商后达成的一致意见,在社会生活中司空见惯。而某建筑公司的项目经理却和他的情妇签下了一份荒唐至极的"情感协议",那么,这份协议在法律上有效吗?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社会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决然不能分开的统一体,甚至可以说,二者在内核上是互相包容的。精神生活是个体内心对客观现实的一种体认、载录和诠释。作为一种体认,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静态形态,而作为一种载录和诠释,它反映的是个体内心的一种动态形态。无论是静态形态还是动态形态,都表明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天然的内在关系。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实际上是其精神生活从“内部”向“外部”的延续,是精神生活的“物化”表现。从这方面来看,精神生活无疑就具有物质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不受限制、自由随意的一种自我意识的个体创作状态,顺其自然。在生活节奏急剧变化的今天,到处是忙乱的人群,喧嚣的噪音,人们变得浮燥焦虑。随着雕塑的成型,我捕捉一种感觉,一种情绪,那是宁静的、平静的、忧郁的或抒情的、快乐的,是内心冲突中的自我体验。  相似文献   

17.
遗体捐献大聚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却是众所周知的。本刊对此作了全方位报道,以期能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这一关系人类生命延续的社会现象。捐献个体的器官或遗体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延续方式,这种延续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受体的人在移植器官后生命得以延续,挽救了受体的生命;二是作  相似文献   

18.
自我悲悯(self pity)是人面对压力事件时一种普遍的、初期的情绪反应,但由于其隐蔽性,对于自我悲悯的研究一再被众多学者所忽略。自我悲悯是指个体由于自己身体或精神上的痛苦引起的对自己的同情和由衷的悲伤。嫉妒、抱怨乃至攻击他人都是自我悲悯人群的常见行为表现。自我悲悯被认为是一种无效的应对压力的策略,影响因素包括个体影响因素和环境影响因素,它的未来研究须进一步考察自我悲悯对个体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自我悲悯产生的特殊家庭因素,加强样本多元化、本土化研究,重视自我悲悯情绪的调整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马桂芳 《职业》2008,(32):26-27
<正>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马斯洛看来,高峰体验是一种短暂的自我实现,是我们人类每一个个体在攀登人生最高境界历程中不断出现的一种瞬间的积极而  相似文献   

20.
台湾是率先实现全民健康保险的地区之一,全民享受、优质低价的公共医疗服务常被誉为全球典范,民众对健保制度满意率也非常之高。全民健康保险,是一种非商业性的社会保险,而是以社会安全的立场为出发点,从而形成的一种危险分担机制。换句话说,是由社会大众共同努力、积少成多地帮助某些少数因发生重大伤病或意外事件而遭受严重损失的个体,个人所遭受的不幸由众人共同分担。将这种分担危险的法则应用于医疗市场,即成为健康保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