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闺秀词话>是一部收录宋至清代尤其是清代女词人生平与词创作的作品.除了少数几篇涉及宋、明女词人外,所收录的超过4/5都是清代女词人,因此,可视为"清代闺秀词话".<闺秀词话>反映了清代闺秀词春色满园、冠绝千古的盛况,对研究清代闺秀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价值主要在三方面:一、地域文学、家族文学价值;二、清代女性词史价值;三、清代女性对词境的开拓立异.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的词学思想不仅承载着特定的时代观念,更洋溢着鲜明的个性色彩,这使其《人间词话》在成为20世纪文论经典的同时,也一直经受着不少非议与批评。王国维的词学与创作之间相当一致,只是主张以“自然神妙”的艺术形态来创作“学人之词”,并要求以人生的普泛性哲思来代替“学”之内涵而已。质疑《人间词话》经典地位的声音渊源甚早,但不能因此而忽略了王国维对传统范畴的创造性理论激活与现代性体系建构。王国维的词学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其词学建构的经典意义和卓越地位。20世纪词学体制确实存在着内外之分,但在王国维之时,这种内外相对的格局尚未最终形成,实际上王国维兼有体制内与外的双重身份。王国维在文学思想上对胡适多有启迪,但他只可能是相关理论的奠基者,而胡适才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合适人选。只有厘清并合理地解决以上五大关系问题,才能更精准地契入对王国维词学的本体研究,并科学评判相关学术史的发展轨迹,从而推动王国维词学研究整体而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钱斐仲,名聚瀛,字斐仲,号雨花女史,清代女词人,是继李清照之后第二个有论词著作的女性。其《雨花庵诗余》及《雨花庵词话》的版本并不复杂,但目前尚无系统介绍。考证可知,《雨花庵诗余》有稿本一卷、同治七年刻本、《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本、《全清词钞》本等版本,而《雨花庵词话》有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刻本、《词学季刊》本、《词话丛编》本。  相似文献   

4.
清代关于"词学"的理解有一个从指向创作到研究的过程,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体制、创作、词史三大知识版块。清代词学的体系建构主要表现在汇编型词话上,到晚清逐渐从单一知识型逐渐向知识、思想兼具型转化,《艺概》《论词随笔》《人间词话》即是其表现。进入清末民国,因为现代教科书编写蔚成风气,词学体系建构亦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5.
枟诗经枠“四言体”的结构呈现为一种“二二 ?四”式语音-节奏框架。其压模范围覆盖了周代诗乐舞诸范畴 ,形成了汉语四言结构的“绝对压模”时代。“诗体”的典范---枟大雅枠诗组规整的句式 ,其实是周代“双音钟”制约下的雅乐节奏的折射。而雅乐节奏的源头 ,则是文王时期所创的井田耦耕节奏影响下形成的岐周民谣的节奏框架。“诗体”的存续归根结底要依靠井田制的有效运行。而庞大的井田制 ,其根基其实建立在小小的木质农具周耜之上。因而 ,当战国初期“中国铁器时代”到来之时 ,井田崩溃 ,雅乐亡佚 ,“诗体”也走上了消亡之路 ,汉语四言结构的“绝对压模”时代终告结束。  相似文献   

6.
论《花间集》对宋词女性意识的奠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倚声填词之祖”的《花间集》,无疑对后世词创作与词学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它奠定了词“以艳丽为本色”的性质,以佳人美貌及男女艳情为主要叙写对象,以是否能合乐(尤其是女乐)而歌判断词体性之正变,甚至《花间集》中美女与艳情的描叙也开启了后世词学为尊词体而勉力攀附香草美人之《风》、《骚》之旨。换言之,《花间集》奠定了宋词的女性化特质,使得以后近千载的词创作几乎没有完全脱离过言“闺情”的“本色”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女性意识的刻画和反映。  相似文献   

7.
康与之 ,南宋著名词人 ,而枟宋史枠无传。枟全宋词枠康与之小传较简略 ,且有讹误 ,兹予补正。要点如下 :与之 ,原籍西京登封县(今属河南)。家陈州宛丘县(今河南淮阳县) ,遂为宛丘人。枟四库全书总目枠及枟全宋词枠以其为“滑州人”,误。生于徽宗大观元年(1107)前。非秦桧门下十客之一。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后 ,摄淮南西路安抚使司幕职官。二年 (1128)十二月 ,犹在此任。约绍兴七年(1137)前后 ,曾监临安太和楼酒。坐盗库钱等事免官。八年 (1138)七月至九年(1139)三月间 ,曾任湖州(今属浙江)检察御书。十五年(1145)正月 ,除籍田令。四月或稍后 ,阶官改宣教郎。绍兴十六年(1146)五月前 ,阶官已至右承务郎。五月 ,监尚书六部门。十七年(1147)九月 ,为军器监丞。十八年(1148)六月 ,罢 ,与外任宫观。二十五年(1155)十二月前 ,已任福建路安抚使司主管机宜文字 ,阶官为右承事郎。十二月 ,除名勒停 ,送钦州(今属广西)编管。二十六年(1156)六月后 ,始抵钦州。二十八年(1158)三月 ,移雷州(今属广东)编管。四月或二十九年(1159)三月 ,移送新州(今广东新兴)牢城收管。又移广州(今属广东)。卒于孝宗淳熙四年(1177)后。枟四库全书总目枠谓其著有枟昨梦录枠,误。枟昨梦录枠作者实为其弟康誉之。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词,早在唐代就传到了日本。弘仁十四年(823),日本嵯峨天皇、有智子内亲王和滋野贞主就有模仿追和之作。但日本关于中国词的研究,起步较晚。明治时期的森川竹蹊,是日本较早研究词学的专家。森川竹磺编著的《鸥梦吟社丛书》收录有中国词话著作七种,并予标点注释,这比唐圭璋先生编的《词话丛编》要早出版二十多年,比1921年况周颐和王文濡编印的《词话丛抄》也要早十来年。日本的词学研究,跟研究小说和诗歌的学者相比,人数较少,知道词的人也不多。近十五年来,研究词的学者逐渐增多,论著也增加了不少。村上哲见先生的《宋词研究——南宋篇》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云间三子”是明末清初松江地区以陈子龙为核心、以李雯和宋徵舆为羽翼的一个文学群体。这个文学群体积极地展开文学活动 ,从诗到词 ,从创作到理论都多有建树 ,从而推进了松江地方文学的兴盛 ,使天下士子为之注目。“云间三子”文学群体于崇祯六年(1633)至崇祯十年(1637)逐步形成 ,尤其是崇祯八年(1635)、九年(1636)以及崇祯十年陈子龙奔丧归里之后至年底这段时间 ,陈、李、宋交往最为密切 ,文学活动最为频繁 ,作品频频结集。“云间三子”的形成在松江地方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它打破了几社社课诗的沉闷局面 ,促进了云间派诗歌的兴盛 ;其次 ,它创立了云间词派。“三子”词合集枟幽兰草枠的结集刊行 ,标志着云间词派的形成。经过“三子”的努力 ,云间词派成为明清词学革新的先驱 ,为清词全面复兴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早期词学专科目录著作,《词录》是王国维迈入“文学时代”、顺利实现学术转型的第一批具体成果。这部词学目录与《人间词》、《人间词话》、《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等书产生“协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创作—理论—文献“三维一体”的词学体系,其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与《人间词》的词创作、《人间词话》的词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互补上,真实反映了他对于“可爱”且“可信”的学术境界的追求与构拟,更凸现了其文化心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12.
明代提出的格调说,以唐人为其诗学圭臬,着眼于诗歌的气格声调,其艺术因素较为明显,而沈德潜则强化了伦理道德因素,意味着儒学对诗学的统摄与控制,这与清初期文化背景与沈氏个人经历与诗学趣味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是一部收录清代前中期诗歌的选本,自问世以来引发了历代诗歌评论家的争论,或褒或贬,莫衷一是。客观地讲,《清诗别载集》保存了许多清代前中期诗人的生平资料和诗歌作品以及诗学评论,因而具有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另外,沈氏此集对后世总集编纂和清诗研究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全清词》的编纂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因清代词人词作数量巨大,除去别集外,多有词作散布于各类文献,为编纂带来很大难度,难免有所遗漏。今从词选、词话、家乘、方志等各类文献中辑得词作94首,及残句5句,为《全清词·顺康卷》及《补编》和各类辑佚文章所未收。  相似文献   

15.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2家31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6.
以沈德潜的古诗鉴赏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其古诗鉴赏所采用的评点、分时和分体、总评和分说等鉴赏方式进行探析。认为他的古诗鉴赏具有阐发诗教观念、指示诗之法式、援引前人观点、比较其它诗篇、锤炼鉴赏语言等鲜明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沈德潜的古诗鉴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献学意义上、狭义的文学作品互见中甚为晚出的一类,词作互见也可以说是由来也久。清代互见词,迄今所知,涉及全时段的至少十七位词人、一百四十五首词,其中仅可以大致考定四十八首词所分属的五位词主。互见清词的文献来源和清词互见的基本类型,与前代尤其是宋代大体相同,即主要来自互见双方的词别集,同时或稍后的词选本,以及与词有关的其它典籍;同一时期的词人之间出现两两互见,甚至是多人交叉互见的可能性,要比不同时期更大一些。清词互见的原因首在文献,而非作品的题材风格、流播方式或作家的文学观念,这就使得相关的辨析结果往往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不过,围绕这些互见词作的考辨和处理,也能体现出一定的词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诗有“诗史”之称,《梅村词》也表现出时代风会与个人遭际的影响,以其《满江红》词表现最突出,可称词史。明清易代之际的大背景促成了吴伟业词风的变化,也促成了时代词风的变化,即由软媚柔婉到慷慨悲凉。由媚而雅是明清之际词学转变大势,直接影响到清词的品格,开启清词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19.
王士祯的"神韵说"和沈德潜的"格调说"是清代两个很有影响的诗学主张,实际上两人都是在讲"神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的诗学思想必然会在他们的诗歌选本中体现出来,本文以两位的古诗选本《古诗选》和《古诗源》为例,通过其中所选诗歌的不同来更形象地认识他们思想的不同,以及浅析两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清代一些批评家以诗或词的形式表达词学思想或进行词学批评,一些著名的论词诗和论词词成为词论家的代表性的词论文献,成为词学理论的载体,对当时乃至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浙西词派的厉鹗、常州词派的宋翔凤均有《论词绝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朱祖谋也写有论词诗词,有些表达了对词体特征、词史发展、词坛利弊的看法,有些评议了历代词人、词作风格特点、渊源、影响等问题,颇具理论色彩。这些论词诗词是他们词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