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案情简介2005年1月,贵州人黄某应聘至浙江某纺织企业工作,并签订了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签合同时,黄某明确表示其不想参加社会保险。为慎重起见,该纺织企业在劳动合同文本的"其他约定事项"一栏中与黄某约定:"黄某自愿申请不愿参加社保,企业予以同意。若黄某日后反悔要求企业补缴社保费,企业只按相应年份的正常标准为其补缴,由此单位因补缴而多缴的部分由黄某承担。"2008年12月,黄某提前一个月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纺织企业提出要求企业补缴社会保险费、因未参加社会保险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企业则认为,合同订立当初系黄某主动要求不参加社会保险的,现在要求补缴社会保险并支付经济补偿金没有法律依据,遂拒绝了黄某的要求。2009年2月黄某一纸诉状将该纺织企业告上当地劳动仲裁委。  相似文献   

2.
张先生任销售经理4年来,其所在的工程公司从未与他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只在每年初与他签订当年的<营销责任书>.因公司拖欠销售提成,前不久张先生离开公司.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拖欠的销售提成及因此产生的经济补偿金;因公司原因致合同解除的经济补偿金等累计30余万元.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30日,一家已关门停业的超市的唐某等10名员工到金堂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称,在该超市工作多年,单位未给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单位违法与其解除劳动关系等,要求该超市依法支付其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为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监察大队遂依法立案调查。经查,唐某等人分别于2002年8月起,先后到该超市上班,超市与她们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7月,超市与唐某等职工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而社会保险一直未予办理。今年6月27日,该超市由于经营亏损,关门停业,并于当日通知唐某等职工与单位结清工资,解除劳动关系。超市以关门停业为由拒…  相似文献   

4.
<正>案情简介原告阮某系被告某乳品配送公司的送奶工,原告诉称,其于1997年2月起自备运输工具在本市东井村奶站从事乳品配送工作,被告按工作量(瓶数)向原告支付工资。原告每天午夜12点半开始送奶,至早晨6点半结束,全年无休,被告未支付过加班工资,也未为原告办理社会保险,原告被迫于2009年1月15日提出辞职。现请求法院判令被告:1.补缴各项社会保险金;2.支付加班工资39642元;3.支付经济补偿金21600元;  相似文献   

5.
<正>问:王某等10人于2010年3月1日到某塑料加工厂工作,每天按厂方规定上下班,每月中旬支取上月工资。由于该厂未办理营业执照,于2011年9月30日被取缔。王某等10人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某塑料加工厂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厂方代理律师称某塑料加工厂属非法用工单位,与王某等10人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不具备合法经营资格的用人单位是否应当支付已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6.
基本案情 申诉人:许某,男,某公司职工 被诉人:某公司 申诉人许某以公司拖欠其1997年以来的工资,要求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及以公司解除劳动合同未提前30天通知为由,于2000年3月17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要求公司支付克扣的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及经济补偿金,以及承担解除劳动合同未提前30天通知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王生系公司员工.曾从事单位后勤工作(即二线工作).2004年4月王生与公司签订《食堂承包协议》.协议期满后.公司不让王生在食堂上班.单方解除了劳动关系。王某向劳动争议促裁委提起申斥.要求公司支付其解除劳动奖系的经济补偿金8000元,并支付因没有上班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问:刘某于2011年3月到某用人单位工作,双方签订了2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其中合同第九条约定:"乙方的月工资为880元,社会保险费补贴300元(含甲方应承担部分),社会保险费补贴由乙方领取,自行向当地社会保险部门办理。"刘某领取社会保险费补贴后,并未向当地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请问,该合同条款有没有法律效力?如果刘某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提出辞职,企业是否应支付其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本栏目部分问答来自各地作者的来稿。由于劳动保障立法各地的一些实施细则规定不尽相同,仅供参考。问:李某与某纺织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4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1日。合同期满后终止,公司未提出续订。李某要求纺织公司支付5个月的经济补偿金,但公司认为合同自行终止,不应支付李某经济补偿金。请问公司是否应向李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应该,应支付几个月?  相似文献   

10.
事件回放 某污水处理厂职工罗某,2011年2月8日上班期间,未请假擅自离开门卫值班室外出办私事,在返回途中不幸发生交通事故当场死亡。罗某父亲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要求认定罗某为工伤死亡。  相似文献   

11.
李龙成 《劳动世界》2020,(11):10-10
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未到期时,劳动者到新的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新的用人单位是否承继原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签订的原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劳动者与新的用人单位之间就订立劳动合同未达成协议时,新的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新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还是按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支付赔偿金。  相似文献   

12.
《劳动法》对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满后双方未续签劳动合同(即所谓的事实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时是否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作规定,形成一个法律漏洞。理论上对这一问题存在争议,一种意见认为,劳动法对此未作规定,所以用人单位没有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另一种意见认为,这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会鼓励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从而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不签订劳动合同反而可以…  相似文献   

13.
<正>问:王先生夫妇退休后,在市内某机关单位做门卫兼保洁等工作已有5年时间。2013年9月,用人单位打算请物业公司来做保安和清洁工作,二人被辞退。请问:该单位辞退他们后,是否也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答:经济补偿金指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其前提是双方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并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共同认可确认,同时也必须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14.
案情简介■2010年4月1日,王某进入某服装公司从事检验员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为1500元,每月20日发放当月工资,该服装公司一直没有与王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1年12月31日,王某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办理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2012年3月10日,王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1、某服装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16500元;2、某服装公司为其办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3、某服装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  相似文献   

15.
案例:申诉人周某系原山东省聊城市某镇建设服务站站长.1998年7月,申诉人被该镇镇政府清退.申诉人要求支付欠发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6.
咨询     
如何认定非全日制用工咨询台:2013年7月,我到某报社发行站工作,当了一名报刊投递员,每天工作时间为3小时,个别地段投递时间不超过4小时。投递工作结束后,我可以从事其它工作。上述为口头协议,双方未签订劳务合同。2016年3月,报社发行部解散,口头通知我们不再上班了。我问报社为何我工作了两年多,却没有给我缴纳社会保险,解除劳动关系时又无经济补偿金。报社说我与报社之间是非全日制用工关系,无需为我缴纳社保,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请问,我与报社的用工关系是非全日制用工关系吗?  相似文献   

17.
<正>先看这样一个案例:袁某于2006年2月20日进入本市一家广告公司,任会计工作,最后一份劳动合同至2014年2月19日,2012年6月工资为4500元。2012年7月31日,公司以拟提前解散为由当日解除双方劳动合同。袁某于2012年8月9日申请仲裁,要求裁决公司:1、支付经济补偿金29250元;2、支付未提前30日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替代通知期工资4500元。公司同意支付经济补偿金,但不同意支付"代通知金"。袁某主张,《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  相似文献   

18.
正案由温某于2012年9月1日到某公司上班,公司未与温某签订劳动合同,未购买社会保险。2013年10月7日,温某以用人单位未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以邮件形式向公司送达了辞职申请书,并于10月14日领取了当月工资后离开公司,此后未再上班。后温某将该公司诉至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和一个半月的经济补偿金。裁决结果温某提出的双倍工资的请求得到了支持,但温某提出的由于该公司未为其  相似文献   

19.
[案例]:2008年1月12日,熊某进入上海的一家实业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工作.2009年6月1日,双方签订了一份期限为2009年6月1日至2009年12月30日的劳动合同,合同中未约定具体工资标准.劳动合同到期后,双方未能续签,实业公司也未向熊某支付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20.
政策问答     
1、我们单位为了限制劳动者跳槽,拒不为辞职的员工转移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给劳动者带来不少损害。请问:《劳动合同法》是怎样规定的?答:对于这些做法,《劳动合同法》分别明确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自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则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和赔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