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然之义和重要目标,是邓小平理论中的重要部分。随着党的十六大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略,与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东北地域文化建设也被提到重要地位。文化的社会作用决定其与信息化、工业化密不可分,信息化、工业化的文化诉求和文化依托的内容具体体现了几者之间的关系。就东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东北地域文化与东北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具备两重性,创新东北地域文化,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对内蒙古东部四盟市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蒙东四盟市与东北三省山水相连、文化相同、人缘相亲,在人才、技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有互补性,奠定了合作开发的基础。振兴东北,拉动内蒙,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大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三省一区联合互动,必然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会带动东三省和蒙东四盟市的新一轮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艺界出现了“东北热”。今天,东北风格的文艺形式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东北文艺现象也引起了更多关注。东北艺人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对弘扬东北文化的自觉追求使源自于东北地域民间文化的东北文艺现象从边缘走向中心,成为与政治文化、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紧密包容的主流性文化和文艺,改变了中国当下主流文化的品质和格局,对中国文化和文艺的发展历史都将产生重要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地域文化日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笔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特色、区域发展环境、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创新的影响作用,探讨了东北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效应,提出了基于促进区域经济有序发展的东北地域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时代,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东北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东北文化因其娱乐性、包容性和亲和力,在一些网络直播平台上拥有较大的市场,并为经济上陷入困难的东北地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因一些节目存在过度娱乐化的现象,以及粗鄙、低俗、肤浅的文化内容,也使东北文化饱受诟病,破坏了东北的地域形象。未来东北文化的发展,一是要继续扩大原有的优势,令东北文化“红”上加红,稳步实现量的扩张;二是要逐渐消除负面内容,进一步提升东北文化的档次和品质,做到雅俗相谐。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东北地区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大经济区,曾一度成为国家工业化的基地。但现在东北的主要经济指标与其他三个经济增长极相比,差距已十分明显。“东北现象”和“新东北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东北地区特有的战略地位、不可替代的分工优势,以及自身的潜力和后劲,都意味着东北发展前景广阔,成长空间巨大。因此,振兴东北、打造东北增长极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创新的理念,走创新之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参与和支撑,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从历史文化观的角度审视,东北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然而,又由于这种文化存在种种缺陷,造成东北经济上的落后。因此,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新型工业社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以观念更新为动力,转变东北的文化观念,大力倡导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这也是振兴东北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东北的文化崛起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东北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现代文化的建设,同样不可忽略。本文简略地描述了东北历史文化的现象,认为在中国文化与文学的漫长历史中,东北居于边缘;但现代以后,情况有所变化,特别是五十年代以科技、教育为代表的大规模的文化建设,为东北工业基地的建成提供了雄厚的基础和保证,并实际上支撑了东北五十年的社会发展。因此,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振兴和继续建设东北的文化并使之发展壮大,是影响到东北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域文化与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发展落后于全国,被称之为“东北现象”。本文运用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分析东北地域文化及文化性格与“东北现象”的内在联系,并提出怎样才能走出“东北现象”低谷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人才资源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地位,提出东北经济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并论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日本海航路交通网络是由日本到朝鲜三港的水上航路及朝鲜三港到中国东北腹地的铁路交通构成。日本海航路开通后,日本帝国主义极力经营朝鲜三港,使朝鲜三港的贸易迅速发展。随着日本海交通网络的构建,东北亚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兴工业带,并形成了以牡丹江、佳木斯为中心的东北亚城市群。  相似文献   

1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培育适应市场经济的创业文化。历史上,东北地区形成了闯关东和大庆精神创业文化。培育东北创业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这两种创业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转变创业理念,营造创业环境,创新创业体制,从而构建学习型创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着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基础上的"文化全球化"不过是推行西方文化的代名词.而且,由于美国化式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阻碍和挑战,所以,在事实上也不可能造就西方标准的"文化全球化",世界文化的发展仍然是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形成是各种移入文化整合的结果.以"铁人精神"为代表的文化精神曾对东北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文化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应当倡导文化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进行整合与重塑,包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先进文化、改变落后文化、塑造新型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大卫.雷克在比较美英霸权体系差异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中,美国霸权的存在有利于形成和维持稳定的全球自由主义的市场秩序。但是在“新经济“结束之后,全球政治经济并没有出现稳定发展的局面,相反,经济摩擦、政治冲突事件却在“后新经济”时代频频发生。美国“后新经济”时期的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美国经济增长周期与劳动生产率周期的差异、外部不均衡所导致的全球经济结构的失衡、纳斯达克市场效应的下降三个方面,这些特征会进一步导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加剧。  相似文献   

16.
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缓慢是与一组综合性的文化相关因素的整体堕距有强相关,东北文化堕距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体中起到内在的固化作用.东北文化长期存在"庸懒散"、"等靠要"、"官本位"等思想观念,缺乏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与网络化经济发展需要的快捷、高效、市场化、创新、恪守契约等行为不相适应.应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不受寒冷季节影响的产业,打破产业格局单一化,加大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培育.把杨靖宇精神与市场经济精神结合起来,创新东北文化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和平台,加大对干部群众文化教育的力度.以"高精尖"创新团队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激发东北地区大众创业、创新热情.改变干部工作作风,从权力上位抓起,克服"官本位"思想,积极营造有利于网络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创新环境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启示我们重视网络文化与生俱来的先进性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性、创造性、自由性、开放性、群体性;同时也启示我们正视与网络文化先进性共生或寄生的负面影响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价值观的混乱、正确政治立场的丧失、几乎等同于"美国文化"的国际互联网络文化的渗透;把握中国网络文化的先进方向要做到大力发展作为支撑点的知识经济,坚持邓小平理论指导,提倡不损害共同理想的多样性,发展对网络信息的过滤管理,吸收国际网络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18.
经济民族主义出于忠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在全球范围内追逐增进民族利益的权力和财富。它通过国家权力制定相应的经济战略,保护、壮大民族经济并为民族经济的对外扩张赢得市场和资源,争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世界经济机制和秩序。重商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结合是经济民族主义的重大理论特征,依附论是当代重要的经济民族主义理论代表。"积极的经济民族主义"是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和谐共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 ,目前制约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资金的短缺问题。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来看 ,中小企业在腾飞之前必然要有资金的大量投入。因而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