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文光 《社科纵横》2012,(11):28-29,48
社会管理运行职能是社会管理运行中管理主体的职责和功能。本文认为,社会管理的运行职能主要应该包括社会认识、社会预测、社会决策、社会计划、社会组织、社会沟通、社会协调、社会预警、社会控制等九个方面。明确社会管理的运行职能,并按照社会管理的运行职能开展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王永平 《探求》2012,(3):24-29
基层社会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只有把基层社会管理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管理的任务和目标。抓好基层社会管理的落实,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基层社会管理的落实,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抓落实的方式方法,才能切实做到基层社会管理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有实效。  相似文献   

3.
社会管理是相对于国家管理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各种社会事务实施领导、规划、决策、管理、协商、沟通、控制、监督的行为及其过程,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各种社会事务的自我管理.在对比分析其他国家“社会管理”一般含义和中国“社会管理”特定含义的基础上,可以看到近几年中国的社会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主体的多元化、规则的法治化、行为的组织化和重心的基层化、方式方法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改革与创新的常态化.但是,中国的社会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于强调“维稳”而忽视了“创稳”;过于强调社会管理或社会控制而忽视了社会服务;过于强调党政影响力的基层延伸而忽视了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和村民自治能力的提升;过于强调方式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过于强调放权而忽视了放什么权、如何放、放权后该如何监控和评估等问题.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中国社会管理改革的未来走向: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分三步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与其他体制相配套且有顶层制度设计;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要从党和政府管理为主转向社会自我管理为主;要注重促进社会自治组织的成长及其自治能力的提升;要在完善“社会管理”或“社会控制”方式方法的同时,努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要重视形成中国特色、地区特色的社会自我管理和运行的规则体系;要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走向多中心的公共治理;要由被动的“维稳”走向主动的“创稳”;要注意吸收国际社会经验,并加强国际间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是当下社会管理的热点话题。文章对广州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社会管理创新为社区教育的发展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人本理念、搭建了与众不同的组织载体、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社区教育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容和有效形式,也将助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于阳  郝晓敏 《社会工作》2012,(11):29-31
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与当前国内时代背景高度契合。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完善科学合理、高效民主的社会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实现效率与公平,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党中央决定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正是管理理念和工作思路创新的具体体现。以创新社会管理方法为依托,以更新社会管理理念为主导,社会管理精髓在于以人为本和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严强 《阅江学刊》2012,4(1):5-11
虽然社会管理的任务已经从"加强和改进"上升到"加强和创新",但是社会管理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仍然是要认真探索社会管理的领域对象、核心价值和战略地位。弄清楚这一问题乃是发展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前提。现代社会管理的领域是由民生社会、民间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所构成的,是一个处在发育中的人们生活的特定领域;当前社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民生社会、公民社会和公共事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行为和利益。现代社会管理虽然与维持人类生活共同体的稳定和秩序密切相关,但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应当是通过协调社会利益、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在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已成为新的工作重心,已成为与经济建设同样重要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7.
杨明伟 《社会工作》2011,(22):61-62
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正、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体制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就是要以主动的建设和变革为手段,以改善社会的状况、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公平正义既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追求,因此,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为创新社会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田华 《社科纵横》2011,(9):22-2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和管理理论的提出和逐步丰富完善,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时期的必然,也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生新转向。当前,一个整体上的以社会建设为目标、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框架已经形成,中国改革发展已从重视社会建设与管理理论阶段飞跃到了开始进行熟练操作和运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物本、人本与能本员工管理思想的立论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有道 《社科纵横》2006,21(4):44-45
员工管理决定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其管理思想可归纳为物本、人本和能本。物本管理的体现在人、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完成生产的工具。人本管理把满足人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目的。能本管理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的价值观。三种管理思想都以当时社会的主流人性观和经济发展需求为立论基础,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今天,不能简单说那种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就是普遍适用的,而应辩证思考,综合运用,以追求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共识是管理伦理的规范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伦理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也可以说是社会公共关系发展的结果,因此,管理伦理的规范基础来自于通行且广泛的社会共识。在现代中国,培育适应于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组织的社会共识,尤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currently endeavouring to establish a new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different parties in society, among whom NGO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management is considered the essential approach for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innovation. The post-disaster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left an indelible mark in the developmental history of Chinese NGOs, and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us to examine the survival condition of NGOs. For this paper, we use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trace the four-year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a severely afflicted township in Sichuan Province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and examine the work of NGO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post-disaster operation, the role that NGOs played during the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s of NGOs in China's contemporary social management pattern. By analysing the obstacles that NGOs have encountered in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简单从技术层面来理解,而更需要从文化层面来考量。就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良性运行而言,制度伦理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文化基础作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管理面临的诸多问题都缘于制度伦理的缺失。在实践中,需要通过加强制度伦理建设来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13.
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体系的均衡与稳定显得尤为重要。掌握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政策法规、充分利用社会管理资源、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成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发挥其功能与作用;强化服务体系与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社会管理环境建设,在实施方式、手段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不公平、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和一些政府官员道德败坏是影响我国公民道德发展最为突出的三方面社会环境问题,而社会管理创新能够为公民道德的生成和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增进和公平地分配公共利益是政府公共行政决策的伦理标准,内蕴着关怀全体公民福祉的道德价值,理应成为社会管理理念创新的首要伦理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伦理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发展的根本基础。社会管理创新要求政府不断提升诚信水平,为公民道德的发展塑造诚信友善的社会环境;政府官员的道德形象对公民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官员应成为普通公民的道德表率;民间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广阔领域,应充分发挥民间社会组织在推进公民道德发展中的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5.
张继亮 《阅江学刊》2013,5(2):68-76
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在于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社会管理创新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政府对公共权力及其价值的基本认知。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形成协同治理的合作状态。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社会整体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社会资本以人际关系、组织间关系为基本研究论域。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信任社会资本、网络社会资本、规范社会资本能够有效地提高集体行动的效率,降低行为风险和社会管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The politics of case management and social work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case study analysing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management into British social services supports the argument that social work is constructed through political processes. In such processes, the interaction among the interests of stakeholders within service innovations influ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Case management was introduced to Britain, but developed in three different forms: social care entrepreneurship, brokerage and multiprofessional case management, including assertive outreach. The forms adopted were affected by the political interaction of stakeholders rather than the professional possibilities offered by case management itself. Evidence for the politics of case management is drawn from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the texts of official document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utcomes.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management led to a debate about how the nature of social work was affected by the innovation. Three alternative views were that social work was improved, or attacked by case management, or made a valid contribution to case management as a different form of practice. It is proposed tha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 service innovation on social work, four factors must be considered: the character of the innovation itself;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in which it is introduced;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interests of the stakeholders themselves; and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during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建构一个以社会组织为基层主体、以居民自治为特征的社会结构形态。作为一个相对于西方市民社会发展的后发进程,我国的社会建设既面临着传统资源匮乏和现代社会多重压力的困扰,又具备了在借鉴西方社会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实现超越的可能。通过实现从管理社会到社会管理理念的转变,我国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事业需要在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和道德价值基础两个方面发现自身的发展逻辑,规划符合这一逻辑要求的发展路径,以最终落实于超越利益共同体层面的价值共同体的建构,来推动我国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乐平 《创新》2012,6(1):80-84,128
从社会法的视角看,社会管理创新应当吸收社会法的基本理念,以社会利益本位为逻辑起点,以发展、规范各种社会组织为重点,将保障公民社会权的实现作为主要目标,以培育社会资本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