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根本要求、显著优势和制度安排等重大问题作出系统阐释,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作出庄重宣示,赋予"中国之治"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纲领性文献,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理论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
政治制度是国家治理的依靠和保障,二者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相关性,政治制度的良善、进步、成熟与否关系着国家治理的方向、水平和能力.从卢梭的政治制度论来看,国家治理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基于民族特点,依靠法治,依赖制度文明,增强政治认同.这些原则实际上是对古今中外国家治理普遍规律的精辟概括,也是对人类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经验与教训的深刻总结,与中国共产党当前提出的治国理政理念高度契合,对我们今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研究的整体现状及主题趋势,基于CNKI数据库,以CiteSpace软件为研究工具,运用科学计量和可视化图谱方法,把2012-2020年发表在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上的2318篇以"国家治理"为篇名核心词的论文以及2012-2019年的349篇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从文献的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及机构、高频被引文献、关键词共线、关键词时区、关键词聚类和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相应可视化知识图谱,并从特定的角度清晰直观地展现国家治理研究主题的演进过程、前沿趋势以及研究热点.目前,关于国家治理的学位论文主要集中在国家治理现代化、政府、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以及政治国家等方面,期刊论文的热点主题主要分布在治理现代化、改革开放、机构改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人工智能、话语体系、制度优势等方面.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在于: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重视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注重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来推进国家治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由政党、国家与社会三个主体性要素构成,其中政党具有领导功能,社会主义原则与"党建国家"的路径使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中更是起到了核心推动作用。这就意味着党的建设决定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反过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也对党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随着国家治理体系逐步走向定型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出,法治与制度建设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由此决定了党的建设也必须在制度化以及根据新的要求进行制度改革上同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制度发展应该从政治结构空间和要素结构空间两个维度入手,推动党的领导制度、党的执政制度、党的治理制度以及党内管理制度等四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府创新是一种全球性现象和世界性趋势,一般不涉及国家基本政治制度框架,而是一种国家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公共权力机关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和增进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创造性改革.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进步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在政治和文化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所一直强调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并不是基本政治制度框架的改革,而主要体现在政府体制改革和创新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目前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积极进展和尚需改进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首次将主题教育上升制度层面,而且还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只有通过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去分析其制度建立的必然性,才能更好突显出其制度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执政50年来,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分别作出了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回答.毛泽东坚持的群众治国、邓小平提出的"依法治国”、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这些治国方略一脉相承、固为一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而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确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标准。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应包括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科学化、效能化、公平化等六个方面。这是一个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标准体系,既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国家治理的总体趋势,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具体要求。只要严格遵循这些标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9.
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政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重大议题.高度重视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表明,防范化解社会风险,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始终坚持党在社会风险治理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遵循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和人民战争的制胜战略,是百年大党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对国家治理起着主导性作用,所以,剖析党内民主之于党执政的价值意义,可以放到国家治理的过程中.从当前国家治理的热点入手,考量党内民主对国家治理的积极影响,就应该特别关注以下五个问题:党内民主推动善治、党内民主推动社会和谐、党内民主推动依法治国、党内民主推动群众自治、党内民主推动党政分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政治理念,学术界正在加深对它的认识,有的很深刻,但有的却是误读.文章对国家治理理论中的“舶来品说”、“管理、治理对立说”、“公民社会说”以及“多中心说”予以解读与澄清,并在法治的轨道上提出“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植根在中国基层治理的历史演进之中。传统中国的基层治理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消极治理,其蕴含着国家消极无为与社会自然之治之意。晚清以降,中国开启了现代化的历程,国家政权不断下沉,基层治理模式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产物,诞生之后又作为历史要素汇入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以“新”的面貌开启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迈入新的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经过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开辟和指明了中国式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向,这种新路向的核心理念和价值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地方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结构阶层化、社会关系复杂化的趋势,这些都对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正在形成.相应的,一种超越传统的科层治理与市场治理的新范式--网络治理(network governance)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基于网络治理的视角,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进行合理地评估,有助于推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二日,江泽民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这标志着中国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这一决策深得党心,深得民心。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1-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治理领域进行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方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决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合法性的根本基础,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核心理念,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题中之义,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原则。《决定》从依法治国的目标主体、过程主体、运用主体等层面,把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各个环节中,并着力使之落实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6.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依据、价值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贯彻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国家学说的必然要求,是对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创设的经验总结,是全新历史方位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创新成果.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不仅有助于系统阐明党的全面领导概念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型政党的政治定位,而且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巩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立足新时代国家治理全局,要通过维护制度权威、完善法律法规、注重宣传阐释、凝聚价值共识、增强制度供给等路径,不断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效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后发的全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是正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国家,也是正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家。置身于这样的特殊国情,我国国家治理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核心,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以推进政府廉洁高效为主要任务,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重要价值追求。科学把握我国国家治理的突出特点,对于有效推进我国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各国间利益分化加剧,全球治理时代的来临已然势不可当。作为治理主体之一的各国政府和政党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扮演以及价值实现已成为当代政党政治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来说同样如此。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发展、时代逻辑的辩证统一。当下全球治理的时代背景为党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基于此,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19.
后发现代化国家通常都会遭遇“好事不会同时发生”的困境,发展资源的有限性、治理能力的边界性与发展任务多元化、治理需求扩展化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国这个超大型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得更为复杂多样。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领导者,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出摆脱现代化困境的中国式道路,其核心理念就是“统筹”。从“统筹兼顾”到“统筹发展”再到“统筹治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认识理路的不断跃升,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升级转型。统筹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新时代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则。在中国,统筹治理要发挥党的领导的确定性以应对发展中的诸多不确定性,要保持战略定力,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深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20.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百年历程中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形成的独特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攻坚克难的力量源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保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形成是党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练的结果,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的整体,具有独特的内在特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价值和意蕴.中国正处于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应把握革命精神的灵魂,坚持革命精神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精神,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