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洞穴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它的频繁出现,有着深层的心理因素.运用弗莱、荣格的原型理论,将作品与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洞穴仙境"意象加以联系审视,从它在作品中的具体显现,分析它潜藏的意蕴,可以拓展志怪小说微观透视的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精心建构了一个奇特的"水"意象,对它的解读是我们开启作家隐秘心扉和理解作品的一把金钥匙;沈从文对水的钟情有特定的文化和心理根源;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原型意味,沈从文从水与忧郁、水与生命、水与自然三个方面借用了"水"意象的传统资源,来构筑他的艺术世界和传达他的审美理念.在挖掘和利用"水"意象传统资源时,赋予了它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乌托邦情怀,显示了卓越的文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谢天振教授虽然在1999年提出"文化意象"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其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但却并未将它和传统的意象进行对比,指出其差别,导致文化意象与传统意象的混淆,未能将"文化意象"更好的理论化。  相似文献   

6.
《四个四重奏》:"玫瑰园"多层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玫瑰园"是《四个四重奏》中的主体意象,它链接四个四重奏,又把每一个四重奏的各个乐章连为一体,给《四个四重奏》构成了一个以它为中心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框架结构和整体意象;同时又体现了T.S.艾略特精神世界的最高境界,实现了宗教信仰的圆满宿愿,构建了多元宗教文化作支柱的"伊甸园"式的"天人合一"的完美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审美意象经历了"易象"、"意象"和"审美意象"三个发展阶段.本文从纵向对审美意象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目的在于明晰古典审美意象的发展历程,厘清"审美意象"这一范畴的内涵、外延及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古典文学界把意象当作意境的构成元素是值得商榷的.在实践上,意境理论不能概括所有的中国诗歌,存在大量有"象"无"境"之作;在理论上,意境与意象在适用范围、内涵、性质、形象的审美特征上各自有别.这说明,它们是并列关系.在文化变迁中,意境取代了意象,从玄妙难解走向生命体验,显示着意境对意象的超越,这也同样证明它们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进一步加强文艺理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实践的结合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目前的广告功利性太强而人文性、文化性太弱,使广告在形式上出现同质化、媚俗化、浅薄化等诸多问题,其所建构的符号体系是一种"拟像",而不是一种真正有价值的"意象".这种形而下的拟像的普遍存在,对于中国广告文化的长远发展是危险的,它导致中国广告"文化性"与"感受性"缺失.所以,我们应从"拟像"到"意象",来建构广告符号体系的文化性;从"有意味的形式"出发,来表现视觉元素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起源的"卵生"意象,反映了原始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最初认识,它是天人一统观念的最初形成,是认识史上由物质到非物质的认识论的飞跃,是人类英雄主义的滥觞,它对于认识人类自身、认识人类发展史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中心范畴.但也可将它理解为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核心要素,因为它既是手段、方法,又是结果,同时还是艺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空灵"则是在纯净、虚净、空荡的气氛中时时透出生命灵气的那种艺术境界,它最能、也最深刻体现中国人传统的"天人合一"和绝对自由的最高审美境界.而"线的律动"不仅是中国传统艺术总的形式特征,也是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再现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13.
"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见于中国古典诗论,但又为各种传统艺术门类品评时所共用.与文学和绘画结缘极深的书法艺术,"意象"的营造则贯穿其萌生、发展的始终和创作、批评的全过程,大凡论书者,都没有离开对意象的研究和评说.当代书法理论对意象的本质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意象"是"意"在物象上通过比喻、象征、寄托而获得的一种具象表现,将书法艺术史中"自觉"和"自然"阶段列入"意象"范畴,其"意"偏重于客观文字所包含的具体"含义"之"意",其"象"偏重于文字的符号图像;一种认为"意象"就审美心理角度说是心和物的同一,就艺术认识论角度说是意和象的契合,就作品表现审美特征说是情和景的交融,意象不是比喻、象征和寄托,应从书法"自觉"阶段开始,"意"是书法创作者主观思想情感的表露和反映,"象"是被完全抽象了文字符号原有实用性质之后的艺术之"象".笔者较为赞同第二种认识,并认为"意象"是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文学艺术思想等深层次的综合反映,具有不系统而深刻、不全面而广泛、不具体而抽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兴"和引起的所咏之词并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起"兴"的并非某种单一的"它物".而是由多个意象结合而构成的某种场景或情景,而原始宗教崇拜对象都是单一的动物、植物.<诗经>用作起兴的"它物"基本上都是原始人类采集、渔猎生活的对象,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兴"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采集、渔猎生活,与原始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意象是诗歌理论中存在的一个重要概念(术语).从古到今,无论东西,对诗歌意象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歇过.本论文以俳句季语为主线,通过分析俳句中国典故的借用、构思和意象三者的关系,论证了汉语这一"意象语言"对俳句及其审美意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在十四行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并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体现诗歌的主题."眼睛"作为人体器官,属于人体词的基本范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统计表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人体词是"眼睛".分析"眼睛"意象所涉及的七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突出诗歌的主题思想,传达诗人的丰富情感,为诗歌意象和修辞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是四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一个奇特的存在.她小说中的"月亮"意象丰富、新颖、别致,可分为不带杀机与带有或充满杀机的"月亮".这意象的创造是张爱玲对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探讨,指出诗人借助"夕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领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趣,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特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0.
意象与艺术     
"意象"即"表意之象".它通过"象征"或"浪漫"的手法,实现"立象以尽意"之目的.故意象又有"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之区别.象征意象在于暗示,浪漫意象在于表现.相对而言,西方艺术偏于象征和暗示,中国艺术偏于浪漫和表现.象征意象和浪漫意象是两种不同艺术形态之反映,它们均为"表意之象",即"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