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诗的“散文美”这一奇特,尖新的美学主张,是艾青于一九三九年在他的《诗的散文美》一文中提出来的,并贯串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想结合他的诗论与创作,联系新诗发展的背景,对“散文美”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 “散文美”决不是“散文化”。艾青作为一位著名诗人,对这起码的常识是不会不清楚的。他说过:“我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又说:诗决不是分行排列的散文,如果认为“诗只不过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文字形式”,那么“即使你写了许多采用诗的体裁的东西,结果依然不是诗”。既然艾青并不喜欢散文化的诗,那么为什么又要提出“散文美”的主张呢?让我们先温习艾青在《诗论·美学》里的一段话吧:“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它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这也就是说,“敢文美”主张的提出,首先是为了适应诗歌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诗的"散文美"理论是艾青美学思想的核心.它代表并凝聚着诗人一以贯之、毕生追求的诗学理想,也是他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创造性贡献.诗和散文是文学家族的两姊妹.诗歌引入散文的自由活脱,清淡自然,不拘成法,构成一道独特的诗学景观--散文美.艾青倡导诗的散文美,意在使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做派中走出来,走向诗句的口语化,形式的自由化,意境的整体化,走向一种流转如弹丸的圆润之美.  相似文献   

3.
朱光潜和艾青是中国现代诗美学的两位奠基者。意大利汉学院院长沙巴提尼教授认为朱光潜的美学“是移西方文化之花接中国文化传统之木”,这个见解是符合实际的。 朱光潜在他的《诗论》和其它论著中,宣称他的诗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意象——意境说,他采撷了西方的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的“艺术即直觉”(“直觉”的“意象”)说和中国的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意境”(“境界”)说,把二者沟通起来,作为他的诗美学的基  相似文献   

4.
杨朔是一位富于诗人气质的散文作家,在当代文学发展史上,是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诗化散文的艺术主张。他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刻意追求诗的美,他在散文中追求诗一样具有意境美的语言。这些追求,形成了他清新明澈、婉约含情的个人风格,并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美为艺术核心”和“主张纯艺术的艺术”的闻一多 ,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要达到‘纯形’的境地”。在经过孜孜不倦的求索和跋涉后 ,认为要“赤身空拳打出招牌”就“非挑衅不可”的他终于写出了《诗的格律》等文艺评论文章 ,完整地提出了诗之“三美”的格律化主张。闻一多坚信“自然的不都是美的 ,美不是现成的”和“美的灵魂若不附丽于美的形体 ,便失去他的美了” ,因此 ,他强调“做”诗 ,主张诗“越是带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 ,跳得好” ,并认为真正的诗家 ,作诗要如“韩信囊沙背水 ,邓艾缒兵入蜀 ,偏要从险处见奇”。虽然如此 ,但闻一多并不否认文学应该贴近生活 ,他说 :“文学是生命的表现”、“文学的宫殿必须建在生命的基石上”。强调“艺术的真源”是“伟大的同情心” ,因此 ,诗人就“应该是一张留声机的片子 ,钢针一碰着他就响”。他的诗作 ,也无不实践着他的主张 ,或色彩浓丽 ,或风格沉劲 ,或感情愤激 ,或心理细腻 ,均因体现着“三美”的特征而达到了艺术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6.
韵律是中国现代诗形式的重要质素,对现代诗韵律的探索,诗学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然音节论,二是以新月派诗人为代表的诗应有音乐美的主张,三是以梁宗岱等人为代表的“纯诗”理论的音乐本体观,四是以戴望舒、艾青为代表的无韵自由体主张。在现代新诗的韵律观念的发展上存在着一种新诗歌谣化的趋势,而戴望舒和艾青对无韵体的倡扬其实是对中国现代新诗自由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美学的讨论,自从李泽厚一面批评了朱光潜,一面又批评了蔡仪,而发展为美学上的“两条战线斗争”之后,朱光潜紧接着针对“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主张“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虽然已经有人指出他的这种“新”见解,仍然是“既不唯物也不辩证的美学”,(曹景元)然亦有不少人附和,或不约而同地发表与他基本一致的主张。(包括许杰、叶秀山、孙潜等)他们主要的论点是:美是意识形态;美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不属于社会下层基础,不是“社会存在”。(后一点是专驳李泽厚的)尤其朱光潜特别强调他是根据马克思论艺术时所持的“生产观点”和“上层建筑性”的观点;看来到底美是不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之焦点了。  相似文献   

8.
<正> 杨朔作为一位有成就的散文家,他的散文美学思想是值得重视的。剖析一下杨朔的散文美学思想,可以加深对他的散文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了解。杨朔在他的散文名作《茶花赋》中,对灿烂若火焰的云南茶花给以传神的描绘和热情的赞颂,同时作了深刻的美学思考和概括,说:“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这句话不妨看作他长期审美经验的总结,是他整个散文美学思想的一块基石。他曾对友人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亦是诗意的源泉。我们时代的生活本身是美的,所以作品就只该给人美的享受。”①他明确宣称美存在于生活,诗意来源于生活,而我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对白居易的美学思想作了新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在李白、杜甫之后,白居易通过说诗、论诗、评诗和写诗表达了他对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鲜明地亮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美学主张。  相似文献   

10.
艾青作为由绘画转向诗歌的诗人,绘画影响了他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抗战时期,他娴熟地把色彩和线条运用于诗歌创作,突出了色彩美和构图美。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农人的后裔”,他诗中的色彩和线条饱含了他对祖国的深情,闪耀着朴素的光泽。  相似文献   

11.
苏轼的诗、词、散文俱佳,又擅长书画。他的诗歌理论,除了吸取前人的理论成果外,主要是结合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而形成的。苏轼主张诗歌要有为而作,以“济世”、“救时”为目的。与此相联,他还主张“不能自已而作”。在艺术表现上强调随物赋形,文理自然。在艺术风格上,提倡“自成一家”,但又力主风格多样化。苏轼的诗歌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学是黑格尔庞大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美学》结构宏大,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美学体系。“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可以说是他整座美学大厦的奠基石。 黑格尔把美学定义为“艺术哲学”,他对美的本质及其内涵的阐述,充满了艺术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美学界跌入传统美学困境和陷入“反美学”迷惘中时,巴迪欧适时地提出了“非美学”方案.与传统的教诲式、浪漫式和古典式的美学方案不同,“非美学”方案强调艺术对于哲学的独立性,主张艺术是真理的生产者,反对传统的美学思辨,倡导在具有独立性的艺术作品中探寻“内哲学效应”.在真理与艺术的关系上,“非美学”方案兼具真理的“内在性”和“独特性”,而其他方案各有偏失,这体现了“非美学”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14.
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争辩使知觉研究进入唯理主义的理性视野,对知觉重要性的认识使鲍姆加登以“知觉的科学”的名义倡导创立美学学科,但作为“知觉的科学”,美学并不将其对象指认为一般的知觉,而是指认为诗、艺术和美。经验主义哲学家夏夫兹伯里虽然没有提出“美学”之名,但他对艺术(美)的特征的强调和对艺术知觉的重视促使了美感与道德感的分离,从而为美学的独立奠定了根基。作为唯理主义与经验主义相融合的结果,鲍姆加登与夏夫兹伯里所奠定的美学,内容基本一致,即艺术和美。  相似文献   

15.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经历了学习前人而最终推陈出新的过程。其诗深得“活法”精髓。他的诗论对儒家诗教的“美刺”说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诗歌是“矫天下之具”。他的“诗味”和“活法”说也具有美学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赞成散文诗是“诗的本质”、“散文的形式” ,也不赞成先诗后文之说 ,而认为是诗与文一体化的融合 ,因而同时具有诗美和散文美。从局部的美的语言不能认识散文诗。散文诗的整体美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契合和形式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许评 《东岳论丛》2000,21(5):141
王景科同志的新著《中国散文创作艺术论》一书 ,从大处建构 ,细处落墨 ,旁征博引 ,通达古今 ,吸取了古今中外的文学批评和美学理论 ,特别是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和现代美学、现代审美心理学、现代艺术理论等 ,以一种兼纳并蓄的宽阔胸襟和开放化的理论视野 ,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对散文创作艺术的规律 ,作出比较全面的透视和系统的探索。该书不仅从宏观上多层面多维度地对中国散文创作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而且以细腻的笔触从微观上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全书分十章 ,深刻论述了散文是“真”的艺术、“情”的艺术、“美”的艺术、“活”的艺…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继承了中国古典美学重表现、重美中求真的传统 ,且深受孔子中庸美学的影响 ;他强调善 ,主张“以善为美” ;他崇尚自然纯真、原始野性的生命形式 ;他重视艺术形式美 ,重视艺术风格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一些美学家在批评黑格尔的美学时,大都责备他忽视或轻视自然美。按其自然美论在黑格尔的整个美学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种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演讲集》里,虽然一开始就写道“这些演讲是讨论美学的;它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但他马上又把这个“广大的美的领域”仅仅限于“美的艺术”,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艺术”,美学“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笔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活动大体有三个方面 ,一是艺术哲学 (或者叫作文艺美学、艺术美学 ) ;一是中国古典美学 (主要是李渔美学 ) ;一是中国百年文艺学学术史。本书内容集中于第一个方面——艺术哲学 ,所以取名为《艺术的哲学思考》。  “艺术哲学”是黑格尔对他的“美学”的定名和定位。对于黑格尔美学来说 ,这个名称是恰切的。因为黑格尔把“美的范围”定在艺术 ,他在美学中讨论的就仅仅是“艺术的美”,所以他的美学自然就是“艺术哲学”了。不过 ,在笔者看来 ,美学同艺术哲学还是不应该划等号的。因为“美的范围”不限于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