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达浦生阿訇(1874~1965年)不仅是一个伊斯兰教育家,而且是一个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都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六书》卷四中,他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建构了既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伊斯兰教对理学的吸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表古代阿拉伯文化的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一样,在中国的传播、生发过程中必然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接触、影响,其中主要是和儒学的接触。伊斯兰教的东传始于李唐,盛于元蒙,所以说伊斯兰教所接触的儒学即是宋明儒士发展了的新儒学——理学。中国广大穆斯林,尤其是穆斯林学者(实际上他们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接受、译释、传播伊斯兰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将理学的某些重要范畴、命题引入伊斯兰教,从  相似文献   

3.
天命观是王岱舆"以儒解回"的典型表现,他在运用儒家的"天命观"阐释伊斯兰教思想时,坚持了伊斯兰教立场并赋予其伊斯兰教含义。王岱舆的"天命"指真主从天所降下之"明命",真主自天降下"明命"目的是"修道而立教"。"天命观"在王岱舆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运用这一范畴,王岱舆系统阐释了他的中国特色伊斯兰教哲学体系,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教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以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儒家文化思潮的浸润与影响,产生了中国伊斯兰思想文化,使中国伊斯兰教具有自身的特色,形成了区别于其它国家和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一方面它仍是伊斯兰教,虔诚的穆斯林们照样严格恪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遵守宗教功课,其表现出的浓烈的宗教感情与宗教气氛和其它国家的伊斯兰教并无二致。另一方面它又适应中国的国情,具有中国或西北地区所特有的其些宗教观点、宗教制度、宗教组织和礼仪方式。伊斯兰教同民族问题紧密相连。我国基本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有回、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可、塔塔尔、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伊斯兰哲学道德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哲学道德观对信仰伊斯兰教民族穆斯林的伦理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族传统家庭婚姻伦理文化、政治经济伦理文化、自然伦理文化等都深受伊斯兰道德观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道德观与回族传统伦理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和探讨了都市化过程中的伊斯兰教世俗化现象,认为现代都市的共生与竞争结构有助于提高伊斯兰教的包容性;城市社会结构的调整刺激了都市伊斯兰教的适应性变迁;现代都市促进了现代科层制度的建立;都市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改变了穆斯林的传统思想意识,伊斯兰教在都市化进程中体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西安会议,八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九日在西安举行。到会的回、汉、维、东乡、满、蒙族代表八十八人,收到论文、资料、译文和赠刊共102篇,会议就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一、关于伊斯兰教的研究如何为两个文明服务的问题;二、关于伊斯兰教与十个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问题;三、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及其特点的问题;四、关于中国伊斯兰教各教派的兴起及其教义的问题。中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在哈萨克人中的传播经历了三个阶段,哈萨克游牧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具有其特点,伊斯兰教对哈萨克的社会文化影响巨大,改用了阿拉伯文字,文字作品打上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字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著文概述了中国伊斯兰教的七个基本特征:①中同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传播后的四十年(610~651)期间就传入了中国,主要是落居中国的外国穆斯林构成的。②封闭性的宗教。在传教方面,中国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保守的,它不向非穆斯林主动宣传教义和吸收教徒。③教派门宦比较复杂。大体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于公元9世纪末10世纪初传入新疆.作为外来宗教,伊斯兰教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不可避免地要与已经在本土占主体地位的宗教产生冲突,由此,伊斯兰教与佛教展开了长达600多年的宗教战争.高昌地区被征服以后,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新疆的佛教,其伊斯兰化对近代维吾尔民族的形成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2.
帖古迭儿作为伊儿汗国首位信仰伊斯兰教的君主,其伊斯兰教信仰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充满兴趣、虔诚皈依到公开推行的变化过程.帖古迭儿继伊儿汗位后,为加强统治,实施了一系列亲伊斯兰教政策.这些政策遭到了以阿鲁浑为首的蒙古传统势力的抵制,最终导致了其汗位的丢失.帖古迭儿亲伊斯兰教的实践虽然失败了,但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伊儿汗国伊斯兰教的发展,并为伊尔汗国的伊斯兰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为穆罕默德创立。其基本教义是信奉“真主”安拉,以《古兰经》为经典,以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戒功、朝功)作为教徒必须遵循的教规。由于对法学理解的分歧,伊斯兰教分为若干教派。其中最重要的教派是苏菲依派,传入东南亚地区的伊斯兰教主要是属于这一教派。该派的目的是想达到和真主的统一。它以苏菲主义作为它的一种传播手段。 伊斯兰教首先传入波斯、印度,然后沿着从红海到中国的商路,通过阿拉伯商人在东南亚航路随近的一些居留地,逐渐开始了伊斯兰教对该地区的影响。十三世纪末期,在苏门答腊北端的八儿刺,伊斯兰教获得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长期巩固的地区,这里成为东南亚传播  相似文献   

14.
在伊斯兰教传入新疆以前,新疆有一个较长的拜火教盛行时期,充分证明了新疆文化的多样性;维吾尔族在信仰伊斯兰教以前,有过比较长的信仰拜火教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维吾尔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以后,拜火教作为一种习俗依然保留下来,并成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部分内容后来还被伊斯兰教吸收,成为宗教仪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人类的历史上,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还是某些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思想。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五十多个少数民族中,有十个少数民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因此,深入开展对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对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宗教工作,加强民族团结,调动各族穆斯林投身祖国四化大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增强我国和信仰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中国回族金石录》中的碑刻资料为中心,分析了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佛道儒的五种态度.比较来说,对佛教既有反对,也有认同;对道教着墨相对最少,仅仅一笔带过;对儒教着墨最多,认同儒教,并且用伊斯兰教教义比附儒家思想.以儒释伊、援儒释伊正是伊斯兰教在传播过程中模仿佛教所用的办法,不过托大其教而已.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的回族伊斯兰教汉文译著家在阐述伊斯兰教思想时,阐述了他们对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看法,并且对各种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评价。他们坚定伊斯兰教信仰,尊崇儒家思想,批判佛教和道教,在比较中提高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巴基斯坦建国后伊斯兰教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基斯坦建国后,伊斯兰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对巴的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巴伊斯兰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不同阶段伊斯兰教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公元11至13世纪上半叶是中亚伊斯兰化时期。7~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中亚西部呼罗珊和中亚腹地河中地区;10~11世纪,在喀喇汗和伽色尼两个王朝的推动下伊斯兰教向东、向南传播,今中国新疆西部、阿富汗中部和印度河流域的居民陆续皈依了伊斯兰教;11~13世纪,伊斯兰教深入到中亚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亚居民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物质文化、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三个层面剖析了伊斯兰教对中亚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教是比较年轻的宗教,它的教义较之其它的宗教在解释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无疑有新鲜之处,它的人生观社会观别开生面,在世界宗教中具有较大的诱惑力,以至能使人心驰神往。这也正是伊斯兰教的活力所在。 (一) 什么是伊斯兰教的人生观呢?伊斯兰教的人生观就是既讲出世、又讲入世的两世兼顾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