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长久以来,在中国,生儿育女不只是个人的事。从上世纪70年代“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到80年代”只生一个好”,再到如今“还是两个好”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讨论生育政策去向的时候,我们必须关注的是,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形势、现有的生育政策将造就怎样的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又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们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都希望能参军,能当个军人,可那个时候参军很严格很难,我没能如愿。但我希望能有套军装穿穿,不仅是我,那个时候的年轻人都喜欢穿军装。我想穿军装,可我们家没有亲戚参过军,到哪里去求一套军装呢?  相似文献   

3.
对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郑钧“代表的是反叛;对于70年代之后出生的人来说,”郑钧“代表的是理想。而用郑钧自己的话来说,他只是个工作着、生活着的普通人,一个为生计和创作奔波的男人……  相似文献   

4.
身为一个在1950年代于台湾出生的所谓“外省第二代”,从小就听父母及亲友长辈们谈论着北平如何如何,山东济南和青岛是怎样怎样,以及他们在大陆时候的许多故事。但是在五六十年代以后,因为政治思想因素,大陆及台湾两岸的人民在军事手段下可谓完全阻隔。自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至1987年两岸正式开放三通,这个“三不通”——禁商、禁航且禁邮有将近四十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以来。转眼间已过三十几个年头。计划生育的目的是对人口的出生增长实行计划调节和控制,以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十几年来,计划生育政策不仅深刻改变着每一个中国家庭的生活。而且改变了整个中国发展的轨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例如人口老龄化、生育率过低、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人口“逆淘汰”等问题都引起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论。种种问题最后都指向中国的生育政策:是继续推行还是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6.
鼓掌     
很久了,我都想弄明白,我的学生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鼓掌。 2008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节课,随便问了两个同学的年龄,都生于90年代。我问:1989年出生的有吗?没有人举手。20世纪80年代就这样被一笔勾销了。  相似文献   

7.
张振杰 《老人世界》2014,(12):51-51
老辈人说:“吃豆赛吃肉。”记得我小的时候,每当家里吃豆腐,父亲就会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豆子就是地里长出来的肉。”他招呼我们兄妹六个多吃豆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多数家庭比较穷,再加上那个时候买肉凭票,所以很少吃肉。我记得那个时候的豆腐一毛钱就可以买一大块,够全家吃一顿了。  相似文献   

8.
负重     
上世纪70年代,在农村还很少能看到汽车,人们上街赶集都是步行。后来,公社买了一辆大型拖拉机跑运输,顺便带人是很有限的。有时候即使搭上车,也只能坐在拖斗里,“驾驶室”可是有脸面的人才能坐上的!当时,有件事让我好长时间都弄不明白,就是每遇拖拉机载重上坡,驾驶员都要停下来,招呼所有坐在拖斗里的人全部挤到“驾驶室”里去,待上得坡后,大家又重新回到拖斗里。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对这一幕应耳熟能详:节假日,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来到军烈属大娘家,担水劈柴、洒扫庭院。收拾停当后,挥手作别。大娘追出院门:“孩子们,我还不知道你们叫啥名字呀……”孩子们笑着说:“我们都叫雷锋。”  相似文献   

10.
严彦 《中外书摘》2010,(11):75-77
“80后”,目前中国最受关注的一代,他们代表了中国的未来。“80后”作为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人,特指国家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后所出生的一代人。据统计,中国的这个群体超过2亿人。  相似文献   

11.
“什么飘一代、闪一代、X——新世代都与我们没有关系,e时代才是我们的形象代言人。”“网络也许就像猪饲料催化剂一样,快速让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成熟;相反对于更早年代出生的人,网络就像是饲料退化剂,竭力使自己不成熟。”这些都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的宣言。如果非要找个理由,在物质或精神上替“生在20世纪80年代”与“生在20世纪70年代”的这两  相似文献   

12.
《安家》2011,(11)
“设计年代-品文装饰”导航店于2011年10月在上海红星美凯龙真北店隆重开张.“设计年代是由设计师宋建文一手创立,在精英团队的努力下,一直秉承着为业主打造时尚家居风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血缘与亲情     
何杰 《老年世界》2010,(9):13-14
上世纪50年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个普通的牧民叫莫日根,他是我的姥爷,我没有见过他,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实巴交的穷人。他有八个孩子,妈妈排行老五,她出生时左臂有一块圆圆的黑印,接生婆见了撇嘴道:“出生带黑痣是不祥之兆,这个孩子的命不好,趁早送人吧!”姥爷当时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相似文献   

14.
对于19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的情景的,但也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一向清苦的乡村生活因为春节的来临而变得热闹起来,色泽鲜艳的年画将原本冷清的屋子装点得喜气洋洋。  相似文献   

15.
徐云华 《老年人》2011,(6):20-21
有这么一群人,在上世纪50年代,为了湖南的工业和交通建设,挥洒了青春和热血;上世纪90年代初,他们从各自的岗位上退下来,过起了含饴弄孙的生活。可他们不仅怀念难忘的过去,也十分珍惜彼此的情谊。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老工交联谊会,以此来互通信息,增进友情……  相似文献   

16.
张贵 《老年世界》2008,(9):26-26
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用当民办教师时积攒了三年的工资,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这辆“老飞鸽”,是我家近30年来唯一的交通工具。我骑着这辆“老飞鸽”,曾下地种田、外出探亲、接儿送女、买米驮面。只要一跨腿,半天工夫就可轻轻松松地走百八十里。它为我应急解难,化忧为喜,与我有着深深的情缘。  相似文献   

17.
安子 《女性天地》2008,(4):48-49
郑渊沽,对于出生于70年代、80年代,乃至90年代初的人来说,都是一个标志性的名字:27年前,郑渊沽创作了一部3万字的童话——《皮皮鲁外传》,从那以后,他就成了中国童话界的“大腕”、虽然他的最高学历只有小学四年级,可他却单枪匹马创办了《童话大王》杂志,从写刮印再到发行,他统统拿下。郑渊洁的童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中陶少年儿童。就是这样一个“童话大王”,在教子过程中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子童话。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承诺     
王举芳 《老年世界》2014,(18):23-24
50年代初,他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极其贫穷的农民家庭。在他之前,父母已拥有11个孩子,然而他的出生却被邻里乡亲视为奇观,因为他是笑着来到人世的。因此,取名字时,父亲想叫他“林清奇”。去报户口的那天,接待父亲的工作人员恰巧在看武侠小说,书中有一个武功高人叫“清玄道长”,于是建议给小孩起名“清玄”,父亲想了想,采纳了工作人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张华胜 《老年世界》2013,(18):12-12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我和其他热血男儿一样,参加了由李井泉任总指挥、彭德怀等任副总指挥的“三线建设”,筑牢了“云贵川战略大后方”战略大坝,增强了国家安全的能力。期间,我们千军万马以犹如当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阵势,开赴目的地,凭的是双脚千里行军。为抢时间昼夜兼程,许多人边行军边做梦,脚上是新血泡摞旧血泡,一到目的地就开工。夜间卸水泥,没有口罩和防尘衣物,头发让汗水凝固在了一块,好长时间也洗不掉、梳不展。施工中,同志们有流血牺牲的、有重伤不下火线的、有落下终生残疾的,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人人心里都有一个明确目标,那就是“为国家的安全,为人民的安宁,为祖国的强大,众志成城,同美帝、苏修争时间,抢速度,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众营养在中国的兴起,年代并不久远。我的记忆,大体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当时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而大众的饮食结构随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是从谷物淀粉类食物向肉、蛋、奶的转变,简单讲,也就是由吃饱向吃好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归功于改革开放,自不必说。饮食结构变化的背后反映了老百姓手中钱的数量,很简单,当你的钱只能用来吃“钢丝面”和土豆白菜甚至野菜的时候,是很难谈到营养保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