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汉民族人口中的同姓名现象越来越严重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姓氏过于庞大。由于汉字姓氏中 ,绝大多数是单姓 ,而常用汉字的数量有限 ,这就必然限制了姓氏的数量。因此 ,中国人的同姓名问题的症结 ,与其说在于单名 ,不如说在于单姓。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 ,就要考虑增加双字姓甚至多字姓 ,通过变换字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姓氏 ,而创造姓氏的途径则是姓氏分流 ,同时 ,通过改变姓名结构 ,区别构件功能 ,改革我国汉民族的姓名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汉民族人口中的同姓名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姓氏过于庞大。由于汉字姓氏中,绝大多数是单姓,而常用汉字的数量有限,这就必然限制了姓氏的数量。因此,中国人的同姓名问题的症结,与其说在于单名,不如说在于单姓。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就要考虑增加双字姓甚至多字姓,通过变换字的排列组合来创造姓氏,而创造姓氏的途径则是姓氏分流,同时,通过改变姓名结构,区别构件功能,改革我国汉民族的姓名制度。  相似文献   

3.
东晋南朝侨姓高门之仕宦——陈郡谢氏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侨姓高门之仕宦,一般认为以世袭高官而又不务军政为特征。这未免失于简单。本文试图以一流名族陈郡谢氏为线索,祥细考察侨姓仕宦的具体状况,以此说明门阀社会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4.
1.姓名.在《英语国家姓名译名手册》中有些同音异形(homophone)或音形各异的英语姓名并非为一个姓氏和名称,而为不同的姓氏及名称,若被译成汉语的一个姓或一个名,令人颇感似有遁名匿迹之嫌现举几例如下;1.1“Rid①,Reed②(姓或名),Ridder③(姓),Rede④(姓),Ried⑤(姓),Reday⑥(姓)”这六个异体字分明是英国家中六个异姓氏(①姓或名,而汉语却以“里德”一个同名取代.为真实再现原语姓名,宜以实译实,当繁即繁,——对译,我认为应该译成里德①;涅德②,里得③,澄德,喱德⑤及涅得⑥.1.2“Beal⑦(姓).Beale⑧(姓),Beall⑨(姓),Bill⑩(名)”.三个异姓氏和一个名称均被译作汉语的“比尔”一个名字.若将⑦⑧⑨分别译为“毕尔、必尔、秘尔”何如?1.3“Hill⑾(姓)、Hille⑿(姓)、Shell⒀(姓)、Shier⒁(姓)、Seheer⒂(姓)”的汉语译名皆为‘希尔’”.倘若将⑿⒀⒁⒂依次译作“海尔、郗尔、矽尔铱尔,人们自然就不以为是同一个姓氏了.假定我们翻译一部英文小说,凑巧这五个姓全出现这部小说中,而汉语都以“希尔”一个姓取代,那么.该译品显然给人以真伪难辨之感.由此及彼的实例还有“Marx(马克斯)、Marcks(马克斯)、Marks(马克斯)、Mareus(马克斯)及Max(马克斯),在英语中前三者为姓,而后三者为名.可是,译者在泽成汉语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明传奇<金丸记>和藏戏<苏吉尼玛>、<卓娃桑姆>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解析这三部题材相近的藏、汉戏曲所蕴含的优美人性,从而探究藏、汉民族在文化精神上的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6.
(狱)簋盖铭中的"燹夆"二字,可释读为"芬芳","芬芳馨香"大概语带双关,兼指器主举行的祭祀及其德行的芳馨之气.铭中" "字应是" "(廩)的形声异体,当读为"禀(禀)受"之"禀";"百生(姓)"的含义是"族人",而非"百官族娃".  相似文献   

7.
本院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在“民族学”一栏里登载了曲又新同志的《藏族人名简谈》一文。这篇文章探讨了藏族人名的两大基本特点,即藏族人姓名之没有姓及其与佛教之密切关系。曲文在探讨和证实第一个特点时认为,藏族本来是没有姓的,为避免鱼目混珠起见,必须注意以下六种情况:一、有的人在本人名字前面冠以家族的名称。二、有的藏区头人因效忠一定朝廷,被当朝皇帝赐姓的。三、藏汉杂居区的有些藏族人解放前在汉族学校上学,由老师依其藏名取谐音汉字为姓名。四、有的人则在自己藏名前自愿加上汉族  相似文献   

8.
人皆有名。人之有姓名,犹如物之有标志。如张三、李四、王二等姓名是人的称谓符号。人的姓名,其实包括姓和名两部份。对于“姓”与“名”,中国人偏重前者,姓是祖宗传下来的,一般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动。而名字则不同,是可变动的。一个家族同属一姓,但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的名字是不同的。翻开古典小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称谓:岳飞字鹏举,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等。古代名是名,字是字;今人  相似文献   

9.
(3)辞的“年”泛指谷类作物的成熟,《说文》:“年,谷孰(熟)也。”《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宾组、出组等卜辞说“~年”、“受年”,历组等卜辞则说“~禾”、“受禾”,其义当同。(6)辞的“生”,不少人认为是生育的意思,我们认为其义应近于“子”。古汉语名动相因,所生之子也可以称为“生”(古书中多写作“姓”)。《广雅·释亲》:“姓,子也。”王念孙《广雅疏证》:“姓者,生也,子孙之通称也。”“姓与生,古同声而通用。“《左  相似文献   

10.
元昊改姓考     
文章认为元昊袭封后改姓嵬名氏而非元氏,“嵬名”和“元”不能勘同.改姓嵬名的不光是元昊的近族,还包括整个拓跋氏.元昊废弃宋赐姓赵后,并没有恢复旧姓拓跋,而是改姓嵬名,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外摆脱北宋的控制而独立建国;一是对内突出业已发展为皇族的拓跋氏在整个党项羌中的地位.《西夏书事》关于元昊改姓“疏族不与焉”的记载,当为吴广成对史料的随意发挥,系出自对匈奴赫连勃勃改姓的比附.西夏国姓“嵬名”或许来源于开国皇帝元昊的小名“嵬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