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出于私利而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它是世界各国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毒瘤,直接威胁着全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权力腐败的直接内在原因,从心理的层面上透视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各种权力腐败现象。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可分为集体腐败、群体腐败和个人腐败。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在最终作出腐败行为以及在整个社会上导致腐败现象严重恶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它通过心理互动、心理沟通,使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腐朽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尺度和社会心理环境。因此,要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消除种种导致腐败行为最终发生的“腐败心理”。  相似文献   

2.
对权力腐败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得私人利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权力经商和权力换食换特色.权力腐败的产生有外部诱因,更有内部原因.根除腐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消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二是构建完善的反权力腐败机制.  相似文献   

3.
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是诱发腐败犯罪发生的外因,而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将腐败行为真正转化为犯罪行为的内因.文章试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探讨腐败发生的内在心理机制,认为个体对权力、期望角色、个人需要和腐败行为的认知偏差是导致腐败发生的内在心理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腐败应以教育为手段,纠正个体的社会认知偏差,在源头上遏制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发的场域视角,非典型腐败主要包括政治域的隐匿权威、法律域的立法腐败、经济域的信息腐败、社会域的语言腐败、学术域的学霸腐败和艺术域的权威腐败。本质是民主政体和市场体制不完善及相应制度规范缺失状态下权主为个体或集团利益实施的一种滥用公权、私权和共权侵占公共利益的行为,且具有隐蔽性、全域性、泛权性、阶段性、群体性、相生性、致损性等行为特征。非典型腐败的动力机制可解构为其生发运行的人性基础、内生力量、心理基础、社会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制度条件。从体制转轨角度看,大量存在于夹缝中的制度租金不但诱发了寻租行为,而且因以权力粗暴干预市场为特征削弱了治理寻租的正当性,也为非典型腐败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相对于权力治理,非典型腐败宜采用制度治理。以制度约束权力,建立对市场和个人权利的尊重,重塑社会治理结构;制度供给及时响应制度需求,消除制度租金,并坚持以市场化为制度供给的基本导向;强力反腐,制造“奥尔森震荡”以改变反腐制度的演进路径,推动反腐制度变迁退出低效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权力与私利的交换可以分为有形化交换与无形化交换两种形式,从而呈现出权力腐败的原生性与衍生性.从原生性权力腐败向衍生性权力腐败的演变,没有改变腐败行为权私交换的本质,而是腐败形式衍变、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下降的过程.衍生性权力腐败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性、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角度认识腐败、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6.
造成教育腐败严重的因素很多,教育权力者的道德水平与社会道德水平一起下滑以及教育领域某些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的界限不清无疑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对教育权力行为进行伦理的规治是防治教育腐败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要从伦理角度对教育权力腐败进行规治就要建设以个人道德自律为根基并以道德制度化、法律化和政治化等外在强制为保证措施的教育权力伦理规治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出现明显的炫耀性消费现象,他们的炫耀性消费行为主要是基于对商品外显符号意义的考虑,目的在于实现对其社会认同的重新建构.炫耀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悖反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此种悖反一方面体现为其收入与消费的不匹配,另一方面体现为其社会认同内部结构与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不一致.新生代农民工在混乱的社会认同状态下通过畸形的炫耀性消费行为建构新的社会认同,是对于其城市边缘身份和不平等社会地位的一种抗争,以期借此融入城市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8.
吏治腐败总的特征是“滥权”、“贪利”和“侵害公共利益”。腐败行为可能出现于公共权力的各个部门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过程的各个环节 ,因此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从构成要素来划分腐败的一般表现形式 ,构成腐败行为首先要有行为的主体 (即腐败者 )和行为的客体 (即腐败行为指向的对象 ) ;其次还要有腐败的动机和机会 ,前者指腐败行为的主观心理准备即主观条件 ,后者指腐败者所拥有的权力条件 (稀缺资源 )和制度条件即客观条件 ;其三 ,要完成腐败 ,把可能变成现实还要通过一定的手段 ,即做案手法 ;其四是腐败行为的完成 ,即腐败的结果。如此 ,就可以对腐败行为的表现形式有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10.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非权力赋予的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本文从腐败分子滥用公共权力的方式及程度,分析了转型时期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失控条件下绝对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危险倾向日益显现等新特征。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保持监督制度与权力格局的动态平衡、加强对监督人权益的保护,构建网络监督反腐新平台等反腐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造成极大危害。行政权力腐败的因素很多,遏制腐败也必须从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督和制约,从多方面监管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2.
俞文  刘忠 《兰州学刊》2003,(6):152-153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 ,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表现 ,是权力走向市场的结果。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顺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宏观导向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从腐败的社会现象 ,腐败的内外在原因及如何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腐败 ,力求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权力产生“腐败”吗?——社会心理学的答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可能滋生“腐败”,这是大众和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共识。这里。社会心理学描绘了关于权力作用更加丰富多彩的图景。权力的存在和使用广泛地影响了人们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社会认知、情绪和社会行为,这些心理和行为既包含“腐败”的成分,也包含中性和积极的成分。对此,只要唤起当权者的责任意识,权力的“腐败”性作用就会受到制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权力与“腐败”问题,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不仅仅指公权力,权力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社会权力的滥用也会导致社会腐败.从权力生成的社会根源上看,治理权力的滥用不是权利与权力的划界问题,它们也不可能划界,需要划界的是公权力与私权力.从民主治理腐败的视角,在权力的社会关系中,界分公权力与私权力各自的运行轨道,防止它们并轨运行,是治理权力滥用的有效图式.  相似文献   

15.
章敏敏 《理论界》2013,(10):60-62
自从凡勃仑提出炫耀性消费后,这一现象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凡勃仑总结的炫耀性消费的动机对炫耀性婚礼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婚礼消费符号化、个性追求以及面子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炫耀性婚礼有双重作用:给人们带来心理满足的同时也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对此,笔者认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正确的婚恋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炫耀性婚礼的泛滥.  相似文献   

16.
腐败通常表现为掌握一定的社会权力的组织和个人违反法规纪律和道德规范而谋取私利的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出现腐败,有种种复杂的原因。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防腐和治理腐败,建立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约束力的预防腐败的体系  相似文献   

17.
政府采购腐败风险是政府采购权力的行使者违背政府采购制度基本原则,使政府采购的实际结果与政府采购的预期目标相偏离的可能性.表现为职权划分的腐败风险、制度执行的腐败风险、方式确定的腐败风险、信息发布的腐败风险、人员自身的腐败风险等形式.其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制度的不健全,导致腐败滋生的漏洞;政府采购权力本身的腐蚀性,导致腐败寻租的可能;政府采购人员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利益驱动,导致腐败行为的出现;政府采购腐败风险防范机制的缺乏,导致腐败风险的易发.要防范政府采购腐败风险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识别、评估和预警机制,从而达到预防政府采购腐败,提高治理政府采购腐败的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毅 《兰州学刊》2004,(2):34-35
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本文拟特从权力的角度对腐败的成因及防治作以剖析。权力只是腐败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腐败实质上是权力的滥用、权力的异化、权力的错位。导致权力腐败的原因主要有权力自身的腐蚀性、陈旧腐朽的权力观念的影响、权力资本化和市场化、权力监督的弱化以及道德约束的软弱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试论观照腐败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观照腐败的视角是制定治理腐败方略的前提与基础。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腐败”的定义进行归纳与分析,探讨腐败滋生的原因,从而科学地理解与把握道德论、现代化论、权力关系论、社会文化论、体制.制度论、政治经济学等各种观照腐败的不同视角,并对这些观照视角进行类型化的分析,可以探究出腐败的本质属性及其滋生蔓延的规律,为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腐败方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权力腐败通常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即以权谋私,公权私用.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分工出现专职的公共权力行使者后,腐败现象就产生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世界性、现实性的问题.近2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巨大的辉煌,权力腐败的黑影也在不断扩展,而且呈蔓延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