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5所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参与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普通高校女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频次不固定者居多;大多数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体育价值;62.4%的女大学生有着积极的体育态度;47.8%和45.9%的女大学生是以上体育课和自发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多数女大学生选择羽毛球、健羡操和乒乓球作为主要体育锻炼项目;大多选择不收费的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薄弱,消费水平低;影响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场地器材的缺乏和学习压力大以及缺乏氛围。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目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高校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如身高、体重、胸围有明显的提高。但身高、体重、胸围的增长却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下降形成较大反差,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劳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多数学生不能科学地进行自我体育锻炼和自我健康评价,学生在课余和节假日自主锻炼意识尤为薄弱,因此,如何进一步培养大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综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常州工学院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能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且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能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内容的组成部分,并有意愿参与终身体育锻炼。然而,他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上与其认识存在较大反差。建议高校体育教学要加强体育理论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改进体育选修课和体育俱乐部。同时学校要酌情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满足和保证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参与体育的意识比较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平均每天达到一小时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4.59%,有43.52%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但男女生相比在数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男生体育意识和行为明显高于女生。  相似文献   

6.
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对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状况并不很理想;大学生迫切需要提高体育能力和科学锻炼能力.学校体育应重视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养学生的成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大学生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倡导和组织课外体育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体魄、培育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开展"三走"活动中存在着部分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沉迷网络、学校业余体育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硬件设施条件薄弱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等问题,应探索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群体性体育锻炼的长效机制,以此来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我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对体育工作的管理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之一。体育与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体育意识应当成为重要的意识组成部分,只有具备体育意识才能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最终实现体育生活化。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培养和激发大学生体育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在校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发现体育意识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形成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健康状况进行的广泛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客乐观.影响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因素很多,包括体育锻炼常识淡漠,缺乏健康的行为习惯等等.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中应加强大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注重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与健康意识、体育锻炼的实践、生活方式等情况,对烟台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体育的认识及参与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育锻炼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但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进入大学后不能对自己的体育锻炼有一个合理的安排。以江苏省S高校为例,基于体育社会学的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指出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来自自身、学校、环境氛围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并给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部分高校学生的体育认识与态度、动机、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旨在解大学生的体育认识与态度及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为学分制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外体育锻炼能够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且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分析入手,找出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强身健体,愉悦身心。  相似文献   

14.
在终身体育理念下对高校体育开展反思性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分析了高校体育反思教学的发展、涵义和意义.认为通过反思性教学,使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走向社会后能带动他人参与体育锻炼,传播终身体育理念.  相似文献   

15.
史友国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2):92-94,103
利用问卷调查法,深入研究了高校休闲体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积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习惯的培养、运动观念的改变等方面,休闲体育比传统体育具有更大的优势。以休闲体育为平台,打造终身体育的意识,引导当代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从事体育锻炼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全面的认识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际参与之间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无人指导、无场地、无兴趣和无时间因素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在大学生课余体育管理模式中既存在优势也面临诸多不足。以此总结经验提出今后高校课余体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校试行的俱乐部式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学生进行追踪对比研究表明,俱乐部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延续和习惯的形成,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因此,学校在育人中,体育教师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体育意识和体育价值观,传授健身知识、技能,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心理上享受到快乐,在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同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中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出,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高校体育应加强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使学生更加适应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目前在学校工作中,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不少中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对健康观念的理解、健康知识的掌握以及在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式上有待提高.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培育体育健身情感,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以开展健康教育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健康意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有效地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为今后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