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筒子楼轶事     
初进北京,我住的是一座“筒子楼”。那是一种“Ⅱ”形建筑,一条走廊贯穿两端,走廊两边是一般大小的房间,此外就是公用的水房和厕所。筒子楼的住户大多是临时的,大量家里放不下的家具堆集在楼道里,剩下的空间又成了各家各户的厨房,一到做饭的时候,伴随着锅碗瓢盆儿的“鼓乐齐  相似文献   

2.
李凤林 《社区》2012,(13):40-40
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我们社区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天,春区29号楼的居民来找我,说他们楼道里边有一股莫名其妙的臭味,都好几天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希望社区去看看。我喊上辖区民警李警官,一起赶到29号楼,果然,一进楼道,一股恶臭就扑面而来,我禁不住捂住了鼻子。经过一番检查,楼道里并无什么不妥的东西,那这臭味儿是从哪里来的呢?我和李警官一起,挨门挨户地询问,家里没人的住户,我们也在门前停留片刻,认真确定气味儿的来源。走到4楼东户门前时,这股味道更浓了,简直让人窒息,我们使劲敲门,半天也不见有人来开门。我大约记得这户人家住着一个姓郑的独居老人,性格很倔,脾气好像也不太好,  相似文献   

3.
住在平民区     
杨志军 《市民》2006,(6):61-61
住筒子楼,八年,梦想住进楼房:一家妻儿老小不用挤在一间屋里,不用在楼道里做饭,不用上臭气熏天的公厕,不用夜晚在楼道里看书……终于住进了单位分的小两居,50多平米。不久又生愿望——住宽敞楼房:客厅不能这么逼仄,不用一到早上就和女儿抢卫生间,读书不必等到家人安睡才开始……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三里河二社区筒子楼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虽然过去一段时间了,但是不管谁提起此事,大家还是激动不已,记忆犹新。记得夏天的一天傍晚,家家都在屋里吃晚饭,楼道里静悄悄的,突然有人大声喊:“张旗是住在这儿吗?”这一声喊叫,打破了压抑、沉寂了有半个月的楼道,不管是大人,孩子几乎都是同时从家里跳出来,嘴里还不住地在回应着:“是住在这里!是住在这里!”大家簇拥着来人,将他送到住在最尽头的陈阿姨家。这时的陈阿姨,从听到陌生人喊张旗的名字时起,她已经是泪流满面,半个月的担心、惦念、寻找,一时间渲泄出来,已是年近七十岁老人,拉着来人…  相似文献   

5.
飘飘 《北京纪事》2015,(3):101-103
1979年12月某日9点50分,北京海淀区一所著名的小学里,随着一声响亮的下课铃响,3层的教学楼里传来了此起彼落的开门声,从教室里涌出一群群小学1~3年级的学生。孩子们或追跑打闹着在楼道里狂跑,或慢吞吞地向楼梯进发。1分钟不到,三层楼都被孩子们挤满了。我是三年级(2)班的学生,从二层的一间教室里随着同学一起向楼梯口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和身边的同学说着话。  相似文献   

6.
路长海 《社区》2012,(9):32-32
我是燕郊新城的一位业主。2010年买房装修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物业的保洁员在楼道里忙活着,拖地、擦窗框、擦电梯墙围等,一刻不得闲。那时,装修的住户还很多,可楼道却始终干净无比,使我非常想急切地搬到新房居住。可如今,我搬进来有一年多了,楼道里的卫生却大不如从前。楼道里小广告贴得满  相似文献   

7.
筒子楼(上)     
费米 《北京纪事》2015,(3):96-100
为数不少的北京人的童年是在筒子楼里度过的。当然,我说的是有把子年纪的北京人。我刚在北京成家时就是住的筒子楼。筒子楼虽说生活上有诸多不便,但它的好处是你对你的邻居了解很多,因此可以很快融入这个人群里。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民以食为天的话,那么要把这个"天"烧出味道和风采来的燃料和灶具,就可想而知有多么重要了.因为巧妇不光难为无米之炊,也同样难为"无火之炊"啊!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家庭取暖烧饭菜用的都是煤炉.60年代初,我家从平房搬进部队大院,使用暖气来取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煤炉的用途就只有做饭了.那会儿家属宿舍大都是简易筒子楼,没有厨房,所以每家门口都摆着个煤炉.到了做饭时间,各家一齐开火,味道串起来很有点大排档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逝者:王亮性别:男籍贯:河南享年:46岁今年春节,我回到居住了3年的筒子楼,去看望给过我很大帮助的邻居王师傅,没想到今年才46岁的王师傅在2月3日春节期间,为救掉进冰窟窿里邻居的孩子,献出了生命。我认识王师傅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冬日。那时我刚来到豫西新密市郑煤集团工作,单位  相似文献   

10.
我想     
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山;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座城市;在城市里,有一个很奇怪的人——他的名字叫我想。我想今年十五岁了,在市中学读书。他常穿一件黑上衣,背一个黑书包,骑一辆黑色自行车,在黑夜里穿行无阻。他还有一个口头禅,那就是:“我想”。  相似文献   

11.
李璐  郭超 《北京纪事》2016,(7):30-33
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是蔡建强最愿意乘坐时光穿梭机重返的岁月.那时候,是他作为住院医生最忙碌的时光.那段日子,一家人住在筒子楼,蔡建强站在楼道里系着围裙炒菜,时常,刚把菜放锅里就被医院的电话叫走,他忙不迭地撂下铲子,关了火,摘了围裙就往医院跑……  相似文献   

12.
范伟华 《社区》2013,(4):28
"咦?你们在台阶上画黄线干什么呀?"上海杨浦区殷行社区开鲁四村24号楼居民王老伯从外面回家时看见居委人员在楼道门前的台阶上画着什么,不禁打听了起来。当居委人员告诉王老伯,是为了预防老年人跌倒以及考虑居民居家安全,居委在居民楼道门前的台阶上画警示线提示。王老伯听后连连叫好。  相似文献   

13.
胡续冬 《可乐》2008,(7):58-58
总算可以搬家了。我在楼道里像痤疮一样滋生的搬家公司小广告中,胡乱选了一张长得不太像痤疮的。一个电话过去,四条汉子就赶了过来。坐在驾驶室里跟司机闲聊时,我从他的渝普口音里听出了俺的正版家乡重庆。我开始递烟。在追忆重庆地图等隆重的老乡相认仪式后,自然是搬家费略有折扣。我对司机哥们儿感叹:"真幸运啊,要是叫其他搬家公司,可能就碰不到老  相似文献   

14.
范伟华 《社区》2013,(6):28-28
“咦?你们在台阶上画黄线干什么呀?”上海杨浦区殷行社区开鲁四村24号楼居民王老伯从外面回家时看见居委人员在楼道门前的台阶上画着什么,不禁打听了起来。当居委人员告诉王老伯,是为了预防老年人跌倒以及考虑居民居家安全,居委在居民楼道门前的台阶上画警示线提示。王老伯听后连连叫好。  相似文献   

15.
虫子,虫子     
谢天慧 《新少年》2010,(7):70-70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给我拿来两颗巧克力,让我吃完,休息一会儿再写作业。 于是,我剥开一颗,把它送到了嘴里。巧克力的味道十分甜腻,我一边享受着美味,一边剥开了第二颗。就在我要把巧克力放到嘴里的时候,突然从巧克力里探出了一个小脑袋,接着又钻出来一个小脑袋……“啊!”我惊叫一声,扔掉巧克力,吓得半天没回过神儿来。  相似文献   

16.
花了不少钱搬进了这个环境优美的小区,可我并不是很开心。每天在楼道里穿行,总是看到一扇扇冷冰冰的防盗门,让我觉得这里比我原先居住的地方少了一份人情味。每次在楼道里碰到邻居,彼此都是投以冷漠的目光,一点交流都没有,这样的生活也着实让人无趣。  相似文献   

17.
小无奈 《社区》2012,(6):32
我是燕郊新城的一位业主。2010年买房装修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物业的保洁员在楼道里忙活着,拖地、擦窗框、擦电梯墙围等,一刻不得闲。那时,装修的住户还很多,可楼道却始终干净无比,使我非常想急切地搬到新房居住。可如今,我搬进来有一年多了,楼道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6,(15)
半年前,小刘住进刚买的新房,高层、电梯、大户型,一切都如愿以偿,只是原来在单位宿舍筒子楼居住时的热闹一去不复返,与邻居在楼道里遇到,别说问候,相互一笑也成奢望。在淡漠的邻里关系中,小刘将闲暇时间都交付网络,在网上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网友小李刚刚结婚搬进新家,和小刘“同病相怜”,邻里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孤独,让他们将相互之间的心灵交流、情感沟通都交给了互联网络。  相似文献   

19.
王瑶 《社区》2012,(4):61
周末,朋友打来电话,说她丈夫出差在外,两岁的女儿茵茵感冒发烧要去医院,她因焦虑声音变得沙哑了。我一边宽慰她别着急,一边迅速穿好衣服出了门,准备赶往住在城东的朋友家。一出楼道,我才真正感觉到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的透心凉。路边站着三三两两挥臂等车的人,结果他们大多看着一辆一辆的出租车擦身而过,却只能望  相似文献   

20.
大盗霍震波     
《新少年》2011,(7):34-37
一天,卡斯柏尔的奶奶坐在自家门前的长凳上磨咖啡。这只咖啡磨具是卡斯柏尔和他的好朋友崔培尔,在奶奶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老人家的。它与普通磨具的不同之处是,摇把一摇就会播放出一首叫做《五月里来好风光》的歌曲,奶奶最喜欢听这首歌了。然而正当奶奶一边磨咖啡一边听歌的时候,院子里突然闯进一个彪形大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