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容易在政治过程中被有意或无意混淆的概念包括:公共利益、集团利益、政府利益、政府成员利益,以及一系列的亚层次概念,如政府政治利益、政府经济利益等。与公共利益不同,政府利益关注的是政府自身的组织生存和发展利益。由于现代政治具有民选和授权的特征,政府的自身利益更有机会转化为公共利益,但即便如此,政府利益和公共利益仍然是两种不同的利益。同时,政府利益往往与政府成员利益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一种关于语言传达和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又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当人们对话语的分析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深入到语义分析的领域时,话语便成了人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权力,即“话语权”。在现代多元民主社会里,人民群众应该充分行使自身的社会话语权,政府应不断倾听社会的声音,使各阶层话语权得到均衡与整合,将国家利益内置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中。只有以公共利益为为价值取向,政府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社会才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国家、地方政府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由此可以知道公共政策的执行与公共利益是息息相关的。然而公共政策落实的主体是政府的工作人员,这就意味着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种势必会受到两种利益关系的影响。本文讨论的重点是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相互之间的冲突问题,找出其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找到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互惠的路径,避免政府利益对公共政策产生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惠平 《管理科学》2002,15(2):49-53
从正确认识公共利益出发,分析了政府利益及利益团体对实现公共利益的影响;然后结合公共政策的本质,提出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就是坚持利益原则;最后结论是制定公共政策必须提倡公共精神,致力于追求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是公共利益的实现.本文从公共利益的实现主体和公共利益实现的最大化的角度分析了两个认识的误区;从社会利益中的不和谐、地方政府公司主义及其政策博弈、政府官僚科层制、政府公共行政权力的扩张、政府的自利特性、对公共利益理解的差异、公共利益实现主体等七个方面分析了公共利益实现的障碍;并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克服措施.  相似文献   

6.
贺军 《决策与信息》2009,(11):50-50
本文是从利益法学的理念出发来研究法的利益基础的。从利益发学角度出发,法律的任务是维护特定利益的。历史上公法在利益选择方面是维护公共利益。但伴随着时代的呼唤,现代公法也必须维护好私人利益,其利益基础应当是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并立与整合。  相似文献   

7.
马驰 《经营管理者》2011,(23):73+62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彰显着民主、公平、参与及责任的公共精神。作为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转型期制度设计不完善使得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流失严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需要在政府利益、政策制定体系、公民参与、行政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防止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解决事业单位的弊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过多地关注经济利益,忽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扭曲了改革的目的,阻碍了改革的有效进行。本文拟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历程的回顾,总结其所持价值取向,并对其进行辩证的批判,以期能引导我国新一轮的改革回到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上来。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政策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公共政策制定需要公正、公平,才能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有效配置,社会才能和谐发展。拥挤收费是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措施之一,文章以此为例着重揭示了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联系,用利益博弈的方法,分析各方的利益得失。  相似文献   

10.
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务员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公共利益为信仰,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职业标准。然而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揭示出,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中适用的理性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政治领域的公共选择活动,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目标。在我国机构改革中,不应忽视公务员的现实的、物质的需求,应设法在健全和完善制度约束的同时进行制度激励,奖罚明晰,将公务员的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杨雪冬 《决策》2014,(10):14-14
社会多元化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面对多元化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如何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包容的价值共识、合作的集体行动,更好地凝聚和维护公共利益,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检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大多数人认定的公共利益就是真正的公共利益?在现今国内有一些热点事件,人们把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混淆,偷换概念,利用国家权力行使私人利益。笔者对现今热点事件及其背后影射的"公共利益"进行分析,以期界定和识别广泛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政府应该发挥其社会公共利益捍卫者应有的角色,在社会公正的取向下,推进社会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4.
法的价值是关于法的目标、理想或主要功能作用的抽象,是法律科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实质公平与正义在经济法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经济法基本精神的具体化。而经济法以追求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平衡基础之上的社会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是经济法宗旨、原则赖以存在的前提。追求实质公平与正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长三角为例,认为漠视或规避多元主体利益阍的冲突是传统区域规划失败的根本原因,雏护公共利益是区域规划的本质要求。从地方本位入手,指出长三角地区各个行政主体间由于利益不协调的一些。表现,阐明协调政府间利益是区域规划的重点任务,并提出了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调整若干建议,从而提高区域规划编制的合理性、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反映到现实的政策过程中就是公共政策必须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依归,实现公共化运行.然而在实然层面公共政策却存在着非公共化的危机,使得政策过程存在着功能失效、公共利益受损以及政策主体权威削弱等潜在风险.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化运行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中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提升公众参与水平是根本保障、推进信息共享与程序正义是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政策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政府存在自身利益追求,客观存在着公共利益与政府利益的混淆,对其中的利益分析及对公共利益内涵的明确极为重要。通过建立保障公共利益实现的民主参与机制等相关制度,才能有效地抑制利益错位,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8.
赵颖 《经营管理者》2012,(3):195+19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力的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防止了权力机关滥用行政权,对于树立诚信政府,维护政府和法律权威,以及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政府权力扩大、法治不完善等原因我国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适用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如适用范围狭窄、"公共利益"界定不明确、缺乏司法保护等,本文旨在运用行政法相关理论对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进行阐释,希望能对后来学者完善信赖保护理论和机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政府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具有自利性。文章主要探析了政府自利性与及其危害性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控制政府自利性的膨胀。过度扩张的政府自利性将导致政府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不断受到侵蚀,降低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意识,从而给政府合法性带来危机。  相似文献   

20.
<正>利益表达机制,是指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各种途径、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过程。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目的是影响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和利益取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