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万杰 《学术界》2007,(5):243-247
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流亡入关的东北各阶层爱国人士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以"收复东北失地、打回老家去"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东北救亡人士为东北救亡运动的重要领导者与参与者,他们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下,争取张学良的思想发生转变,沟通张学良、杨虎城之间的关系,促使他们下定"兵谏"的决心,发动了转变历史的惊人之举,其历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二年六月十一日,于毅夫同志病逝于长春。邓颖超、习仲勋、廖承志、许德珩、杨尚昆、刘澜涛、李维汉、王首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打来唁电致哀,高度评价了他在民族解放事业和党的统战工作中作出的贡献。于毅夫同志早年曾致力于东北新文化的开拓。在东北抗日救亡运动、创立东北人民政权,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毅夫端方无私、光明磊落的一生,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和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相似文献   

3.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流亡关内的东北军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开展以"打回老家去,收复东北失地"为宗旨的东北救亡运动.它不仅参与、策划"逼蒋抗日",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而且还作为一支生力军汇入全国抗战的洪流,支持抗战,推动国共合作,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刘澜波是东北救亡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坚决贯彻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杰出战士。九一八事变后,他受中共的派遣,长期在东北军中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开创了中共在东北军中的工作。在中共北方局、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为贯彻、落实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进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关内的东北爱国人士阎宝航、高崇民、卢广绩、车向忱等建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以下简称“东救会”),是东北人民的第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它在宣传抗日救亡,联络与支援东北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在东北义勇军斗争史和早期东北救亡运动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党的统战方针与东北军在山东抗战张梅玲七七事变,举国同仇敌汽,奋起抗战。东北军被蒋介石分别调遣于一、二、三、五战区作战。其中,在山东抗战的东北军,先是51军和57军一部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继之,于学忠任苏鲁战区总司令率东北军2万余人入鲁作战。由于我党实施...  相似文献   

7.
西北时期的救亡活动是全国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籍救亡群体为西北杭日救亡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与重要领导者.在他们的影响下,不仅使张学良思想发生转变、西北实现三位一体的大联合、促使张学良采取扣蒋行动,而且在西安事变后,支持与维护西安事变的成果,其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负责主持中共在南方党组织和国民党统治区统一战线的工作,对中共广东组织的建设和抗日武装斗争,开展统战工作,抢救被困于香港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等,作了大量的指示,给予了正确的指导,为广东抗战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指导中共广东组织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组织,壮大抗战力量  在八年抗战过程中,中共广东组织及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开辟了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了抗日游击战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与周恩来的精心指导分不开的。(一)帮助中共…  相似文献   

9.
刘澜波同志是东北军党的工作的主要创始者,是新中国燃料工业、电力工业的优秀领导者之一,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个有理想,有远见,胸襟开阔的人,是个有骨气,有血性,疾恶如仇的人,是个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尽瘁而后已的好同志。光阴荏苒,和澜波相识至今已经五十多年了。一九三○年,我随东北军进关,当时任一‘六师参谋处长,驻防南苑,听说一○五师师长刘多荃有个堂弟叫刘澜波在北京大学读书,是共产党员,但是没见过面。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到一九三三年初,东北军经过热河抗战,撤离长城防线。张学良被迫下野出国。我接任六四七团团长后,移驻易县城里,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送蒋回宁原因新探罗玉明湖南怀化师专对于张学良送蒋回宁,时人都难以理解,以致杜斌丞拍胸顿足,发出"我们是不是在此做梦,天地间竟会有这种事"的惊叹;周恩来同志也感到"非常惊愕",驱车前往机场劝阻;东北军将士更是"感到愕然,惶惶不安"①。可以说,张学...  相似文献   

11.
翟志 《北方论丛》2001,(3):55-58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屐的西安事变,改变了国内的政治关系。张学良将军率领的东北军在西安事变后,遭到了蒋介石的嫉恨,东调改编(实为缩编)于先,抗占中削弱消灭于后。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又把仅存的一些东北军部队全部投入内战战场。但是,中共及其所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战战场上,与东北军密切合作,帮助东北坚持进步,坚持团结。坚持抗战,使东北军实践了张学良将军的夙愿,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主政时期的东北政体改革与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 ,遵循历史进步的法则 ,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扭转了政治方向 ,使东北从半封建的军政合一的政治形态向民族民主化政治形态转化 ,政权性质发生了质变。以三民主义政治思想为指导的东北新政权 ,是一个爱国反帝的政治集团 ,一个为民族解放而极力维护祖国和平统一的新政权 ,一个带领东北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领导核心。东北政体的变革推动了那一时期东北现代化建设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对日本内政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张学良采取"不抵抗方针",东北军不战而退,仅仅四个月就使东北全境沦陷,而日军占领东北的代价微不足道.东北的快速沦陷助长了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结束了日本协调外交与政党政治,刺激军部实施新的对华扩张行动,使得中日两国发生全面冲突的危险性大大加剧了.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东北管理体制是东北史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中,产生了旗、民分治、合治,以及军府建置等众多观点.表面上看起来莫衷一是,实际上,并不存在200多年不变的制度.笔者认为,清代东北三将军辖区的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并不能一言以蔽之.简单地说,黑龙江将军辖区,以军府体制从始至终;在吉林将军辖区,雍正及乾隆初年,旗、民分治的体制乍现即逝,亦演变为军府体制;盛京将军辖区以旗、民分治为管理的根本原则.但即使是在盛京地区,也不排除旗、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5.
关靖华  孙瑜 《北方论丛》2023,(1):133-142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伪开始对东北的各项产业进行统治。电业作为给民用生活及工业生产提供重要能源的产业,成为日伪率先谋求控制的事业之一。此时合并东北各电力事业成立合营会社成为日方的主要目标。但由于日本内部对利益的争夺,合并电力事业的工作被一再推迟,最终在日本关东军与“满铁”、日本拓务省针对未来合营会社的管辖权、资本构成、经营范围和企业属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商讨之后,各利益集团达成妥协,成立“满电”的方案被最终确定,“满电”成为合并后电力事业的主体,是统制伪满洲国电力事业的核心机构。  相似文献   

16.
65年前,我国东北惨遭日本关东军铁蹄的践踏,在人民沦为亡国奴的黑暗日子里,给人们以阳光和希望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他们高举武装抗日大旗, 以血肉之躯在南满、北满和东满筑起反日长城,不仅挫灭了侵略者不可一世的凶焰,更显示了中华民族酷爱自由、勇敢顽强的战斗气概.东北抗联以自己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新的民族“正气歌”,其中旋律最激扬者当属东北抗联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  相似文献   

17.
(一)七个月东北军从1936年11月18日到1937年7月6日,我当过七个多月的东北军。不少同志问到我:你是广东人,上学的地方在广州,怎么会跑到大西北去当东北军?说来话长,一言难尽。概括地讲:是在广州搞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到“一二九”以后呆不下去了,往上海、北平走;同时,入党以后,一心想去陕北进红军大学,到了西安就给留下了,因为当时东北军  相似文献   

18.
董说平 《理论界》2000,(5):55-56
张学良在其政治生涯中 ,曾经两次离开东北军 ,第一次是在 1933年 ,热河战役失败后 ,他代蒋受过 ,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下野出洋 ;第二次是在 1936年 ,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实现全民族统一抗日之目的 ,他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 ,被蒋扣压 ,一扣就是半个世纪 ,再也没回到东北军中。在两次离军之时 ,张学良均指定客籍军官 ,第五十一军军长于学忠为其代理人 ,授予他统率东北军的权力。本文就张学良两次启用于学忠的原因 ,作初步探讨。 一东北军与其前身奉军相比 ,是一支新型的 ,具有进步性的队伍 ,但是 ,奉军原有的封建忠君思想依然被原封…  相似文献   

19.
为促成重庆谈判成功,可以说早有“和平将军”美誉的张治中紧密配合周恩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张治中1890年生于安徽巢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凭着自己卓越的才能上军校,进黄埔,开始了戎马生涯.早在黄埔时期,就深得蒋介石的赏识.1925年.就被提升为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副官长.由于他学识过人,足智多谋.关心他人.严于律己,使其在国民党军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大革命以后,国共两党虽分为两大敌对阵营,可张治中与周恩来的私交从未间断,对中共没有敌意.他曾两次率军与日寇在上海血战;却又是国民党军队中唯一的一位握有重兵、可从未与共产党人直接对抗厮杀的将军.蒋介石曾怀疑张治中与周恩来等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人感情深厚,关键时刻误了大事,曾有意地安排张治中率军去直接和红军打仗.可张治中却宁愿交出军权,去军校当教官也不去和共产党人对垒.蒋介石又怀疑张治中亲共通共,安排戴笠等进行搜索证据.可非但没有查到张治中的半点线索,反而得到了张治中手握重权.却从不以权谋私、  相似文献   

20.
一、坚决抗日,誓死收复旧山河万毅原名万允和,1907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金县四十里铺的一户农家.8岁时,入蒙学堂.1930年6月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同年7月,调到东北军第二十旅二十团任少校团副.1931年9月18日,万毅所在3队到南满铁路西侧训练,并且随身携带武器弹药,这是与以往训练不同的.说明东北军的当权者们已在相当程度上知道了日军将有异常行动的消息.果然,当夜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万毅所在部队因远在郊外,士兵们没有听到炮声,还蒙在鼓里.在蒋介石“不抵抗”的军令下,部队撤到锦州、北平,后调到陕西去“剿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