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谈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改革马德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改革是整个国家行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以及行政系统内部构成要素的变化,对自身结构功能和行政人员行为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目前,...  相似文献   

2.
“兴边富民”潮涌彩云之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边境一线共有8个地州,25个边境县(市),123个边境乡镇,边境线长达4060公里,占全国内陆边境线约1/5;边境8地州中,有6个是自治州,25个边境县(市)中有22个是民族自治地方;边境25个县(市)共有546.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于全省,全省52种民族成份在边境一线几乎都有分布,还有16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边境一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在云南实施建立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建设东南亚国际大通道…  相似文献   

3.
李娜 《民族论坛》2009,(4):32-33,50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历来是中国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中的特点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从中找出对策,以促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截止2000年底,我国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16个自治县,3个自治旗,共计154个民族自治地方。55个少数民族中有较大聚居地方的44个少数民族都有了自己的自治地方。我国成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年份:1954年。这一年成立了8个自治州、16个民族自治县,共计24个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之后成立的民族自治地方:2个自治州──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 1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12月1日,原称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56个自治县,共计58个民族自治地方。 我…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是中国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机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管理具有鲜明的特色,在行政管理环境、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方面,较之非民族自治地方有显著的不同,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依照<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环境保护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情况和特点,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事务的一种特定的行政权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的内容较为广泛,经全面实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时俱进,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针对其生态环境管理自治权的不足之处积极加以改进,以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管理职能,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建设事业的良性、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设置模式,是一种独特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权力划分方式,适应了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需要.将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政府与我国其他地方各级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特别是将五大自治区政府与其行政层级相近或者相似的"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行政权力相比较,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内涵和实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除了可以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一般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外,还与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共同作为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使得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权力不仅不同于一般的地方政府,而且不同于"较大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些原本也是特殊的行政权力配置.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治地方的小康问题横亘于中国小康之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变通补充规定等自治法规的特殊立法权,为自治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务必加强、完善自治法规的制定、修改、实施和监督工作,使其为自治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在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实施,婚姻法第36条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据本法的原则,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某些变通的或补充的规定。”新婚姻法从1981年1月1日实行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4个自治县(旗)共159个民族自治地方中,已经有4个自治区、10个自治州和16个自治县共30个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婚姻法变通条例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效保障了各民族政治平等、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繁荣。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民族自治地方遇到了现有行政体系阻碍城镇化发展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创新机制,修订相关法律条文,推动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建制改革,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到11月底为止,全国共建立130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1个;自治县(旗)9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多少?~~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9月)前言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设立是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等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而确定的。目前,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依据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的多少、面积的大小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行政地位分别相当于省、设区  相似文献   

13.
自治州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形式,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按照现行行政区划的通行做法,自治州应该与设区的市属于同一级别,但宪法并没有规定自治州能设置区,故当前30个自治州都没有区的建制.目前不少地方都实行撤县设区,以壮大中心城市力量,宪法第30条有可能间接导致自治州与设区市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甚至影响自治州的城市化进程.有必要追本溯源,再次思考当初制宪者为什么没有规定自治州能够设置区,是有意为之还是淡而处之.在《立法法》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背景下,适时开启自治州设区不仅有利于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便真正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14.
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是民族自治地方振兴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合法权益,促进民族团结,推动民主进步,完善法制建设,实现两个文明的基础性工程,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使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法制工程落在实处,笔者认为,一要明确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指导思想;二要坚持立法原则;三要充分发挥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权和立法功能,健全立法组织机构,改革立法运行机制,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一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任何一种立法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15.
自治市法律地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是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治地方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原因之一是宪法和自治法没有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地方的法律地位。宪法和自治法赋予自治市以自治州、自治县同样的法律地位,是自治地方城市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贡献。湖南的实践表明,抓住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庆典机遇,聚合各方资源推动民生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措施,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逢十庆典建设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模式。湖南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有700多万人,居全国第6位,民族自治地方有1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湖南省把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庆典作为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请问,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联合建立的自治州、自治县的州长、县长,当地自治条例是否可以规定由排在第一位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如甲族乙族自治州(县),可否即由甲族公民担任?读者南丁南丁同志:关于您提出的问题,解答如下: 1984年颁布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7条规定:“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即是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所指的民族。因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是在一定区域单位内的民族自治,这一特点已在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上明确地反映了出来。从目前我国建立起  相似文献   

18.
民族区域自治法已颁布实施多年。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原则指导下,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相应地制定了自治条例或实施细则,但是,从具体执行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民族区域自治法,还是各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与其他行政、经济法规“互相撞车”的事比较普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根据本  相似文献   

19.
边贸     
《中国民族》2008,(11):31-31
在全国陆地2.2万公里的边境线上,民族自治地方占1.9万公里。全国边境县有13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107个。其中,有30多个少数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民族风情独特,且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自治法规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法规的本质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定范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只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事项不在变通范围之内;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的程度亦应限制,包括目的性限制、原则性限制和不损害国家法制统一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