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合二而一”一语,见于明末方以智所著《东西均》一书的《三征》篇。原文是这样的: “曰有、曰无两端是也。虚实也,动静也,阴阳也,形气也,道器也,昼夜也,幽明也,生死也,尽天地古今皆二也。两间无不交,则无不二而一者。”“交也者,合二而—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有两端或两个办面,而两端或两个方面总是相“交”的,“交”.就是“合二而一”。根据最近王中、郭佩衡两同志所写的  相似文献   

2.
诗人李贺死后十五年,对他颇为仰慕的杜牧为其诗作序说:“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鳖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早期几个重要历史问题的真相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左传》中有一件很不寻常的记载 ,其文如下 :   (昭公十七年 )秋 ,郯子来朝 ,公与之宴。昭子问焉 ,曰 :“少氏鸟名官 ,何故也 ?”郯子曰 :“吾祖也 ,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 ,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 ,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 ,故为水师而水名。大氏以龙纪 ,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挚之立也 ,凤鸟适至 ,故纪于鸟 ,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 ,历正也 ;玄鸟氏 ,司分者也 ;伯赵氏 ,司至者也 ;青鸟氏 ,司启者也 ;丹鸟氏 ,司闭者也。祝鸠氏 ,司徒也。鸠氏 ,司马也。鸠氏 ,司空也。爽鸠氏 ,司寇也。鹘鸠氏 ,司事也。五鸠…  相似文献   

4.
<正>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以下只注篇名)这种“性善论”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其一指人的情欲本能,即自然属性。“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尽心下》)声色臭味之欲,是人生而具有的本能。其二指仁义礼智等伦理之性,即社会属性。这是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准。“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滕文公下》)其三指发挥“心思”的作用,探求、扩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书名《尔雅》,汉刘熙《释名》的解释是:“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宋邢昺《尔雅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我们认为《尔雅》的“雅”,同于《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雅言”就是“正言”,也就是当时较为标准和通行的  相似文献   

6.
一毛诗风雨篇:胡不瘳。传云:瘳,愈也。尚书金縢篇:王翼日乃瘳。伪孔传云:瘳,差也。说文广部:瘳:疾愈也(系传作疾病愈也)。方言:差,愈也。山东乡言病渐愈曰差,实存古语,字当作瘥。说文:瘥,愈也。瘉即愈字也。  相似文献   

7.
读者也许会对本文标题中的两个主题究竟有何联系迷惑不解。让我们看一下孔子是如何说的:“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我认为,孔于尊重“野人”(乡民)对音乐的品味,或者说,孔子喜爱乡村音乐。此外,孔子还用音乐来比喻由于遵循传统的“礼”而致使社会有序:“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相似文献   

8.
三达德指知、仁、勇,五达道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称五伦。《中唐》说:“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中庸》又说:“子曰:好字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相似文献   

9.
论湘军     
曾被称为军事学家的蒋方震①说过..“湘军,史历上一奇迹也。书生川民兵以立武勋,自古以来未尝有也。谚有之,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而秀才则既成矣。虽然书生之变相,则官僚也,民兵之变相,则土匪也,故湘军之末流,其上者变而为官僚,各督、抚是也,其下者变而为土匪,哥老会是也”②。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普遍性与相对性 中国古代多数思想家认为道德是普遍的,是人人必须遵守的。孔子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都肯定道德原则具有普遍性。孟子说:“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肯定仁义是人类生活的普遍原则。但孟子也承认不同学派对于仁义有不同意见,如杨子为我,墨子兼爱,杨墨两家就与儒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辛弃疾消极避世思想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同陶渊明静穆而非忘掉世事一样,辛弃疾于奋发进取中也有消极避世思想。前者已由鲁迅先生反复指出,而后者今人尚少提及。一生都在积极进取,这是理想化的辛弃疾,不是历史中现世的辛弃疾。现实的辛弃疾,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有悲哀,也有欢乐;在战斗,也在休息;为民族事业献身,也为个人的沉浮而自怜。  相似文献   

12.
1939年12月31日,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陪都重庆结婚。当时陶行知先生在结婚证书上特意题写了一首情趣盎然的散文式小诗。全文为: 天也欢喜,地也欢喜,人也欢喜。欢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  相似文献   

13.
章大炎说:“审名实一也,重佐证二也,戒妄牵三也,守凡例四也,断感情五也,汰华词六也,六者不具而能经师天下者无有。”三十年来,主要是“文革”冲击下,人们对太平天国人物和重大事件评价反复无常,不  相似文献   

14.
《易经》历来被认为是一本占卜之书。南宋大儒朱熹把陈抟所 制《易图》拿来放在《易经》卷首的同时,也放上了一篇《筮 法》。易就是卜,似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这里大有疑问。 《管子·山权数》篇记录了管仲答齐桓公问的如下一段话: “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 败也;行者,尊民之利害也;易者守吉凶成败也;卜者,所 以卜凶吉利害也。民之能此者:皆田、一金之衣。此使君不 迷之数也,六家者即见;其时使豫先蚤闲之日受之。故君无失时、  相似文献   

15.
(一) 二度曲折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发现,《玉台新咏》卷十“古绝句四首”其一:“稾砧今何在?山上复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诗谓夫出月半当还,后人详解曰:“稾砧者,铁也;稾砧今何在者,问夫何在也。山上复有山者,出也;言夫已出也。大刀头者,镮也;何当大刀头者,何日当还也。破镜者,月半也;破镜飞上天者,言月半当还也。”①《修辞学发凡》“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评改,在古代也有不少吉光片羽。王充《论衡》的《问孔》、《刺孟》、《艺增》等篇都具有文章评改的意义。如《问孔》篇有:“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此言人当由道义得,不当苟取也。”孔子的话见《论语·里仁》,王充提出了文字修改的意见。他说:“贫贱何故当言得之?顾当言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去之则不去也。当言‘去’不当言得。”  相似文献   

17.
傍水依山,瓦房几间,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种几亩责任田,种也由俺,管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晚归妻子儿女话灯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相似文献   

18.
美国和俄罗斯均为世界大国,也是外交大国。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总体上纵论苏东剧变以后美俄关系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彼此在对方对外战略中所处的地位,认为冷战后美俄关系既有对称性,也有非对称性;既有一致性,也有不一致性;既有确定性,也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双方关系复杂互动,相互建构,既是竞争对手,也是战略伙伴;具有既扑朔迷离又有游戏规则、既相互需要又敌友难辨的特点,谁也绕不开谁。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1837—1909)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政治业绩,论著颇丰。但是他的政治风格,却鲜有论及。 张之洞以“儒臣”著称于史。有人曾问张的幕僚辜鸿铭:“张文襄比曾文正何如?”辜答曰:“张文襄儒臣也,曾文正大臣也,非儒臣也。三公论道,此儒臣事也;计天下之安危,论行政之得失,此大臣事也。……  相似文献   

20.
一 “意象”最早作为两个互相对应的词来使用,始见于《易经》中。《易传·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说文》释:志也。段玉裁注:志即识,心所识也。用意类似于“主观意识”的意思。“象”,段注:像者,似也。古书多假象为像。《周易·系辞》:“象也者,像也”。故知“象”也即象形、物象的意思。用今天的观点来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