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从抚河河道变迁的事实出发,得出其变迁的特点,分析其变迁的原因。提出应加固抚河右堤、疏通东汉河与开挖下游分流河行洪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谢保安 《老友》2014,(6):15-15
1962年6月,江西普降大雨,赣江、抚河、锦江江水急剧上涨,加之鄱阳湖水的顶托倒灌,各河出现历史上的最高水位,使南昌市的抚河桥被冲垮。在我的记忆中,抚河桥被洪水冲垮的长度约300米。洪水退后,为了尽快打通当时南昌市第二水上交通,南昌市防汛抗洪指挥部决定,立即修复抚河桥。修桥办公室就设在当时的潮王洲小学的一间教室内,办公室工作人员都是从南钢等单位借来的干部(以复退军人为主),施工人员从南昌市一些工厂抽调,我接触最多的是南昌通用机械厂的工人。  相似文献   

3.
夏代都城在何地是史学界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夏都变迁地域问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文章认为,夏都屡经变迁,其迁徙地城初期在豫西及晋南;中期在东土河济间;后期在河洛地区。并对夏都阳城、阳翟、安邑、斟寻、帝丘、斟灌、原、老丘、西河等地望所指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河流的年最高水位向来为人们所关注,因为水位过高往往会泛滥成灾。抚河地处东亚季风活跃地区,水位会发生明显的季节变化,每年都有它的年最高水位。抚河的年最高水位,有的年份会偏高,有的年份会偏低,这种高低的变化给两岸居民造成的危害不浅。探讨其偏高偏低的原因,从而在年最高水位还未出现之前就能有所预知,那么对减轻水害无疑是有帮助的。抚河年最高水位的年际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前期海温是其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仅就抚河年最高水位与前期海温距平的关系谈点看法。不揣浅陋,乞众赐教。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时期的鸿沟到唐宋时期的惠民河,再到元明清时期的贾鲁河,“贾颍”水运航道经历了多次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处于不同的地位。特别到了清中期,达到鼎盛的“贾颍”水运推动了依赖于航道的周家口市镇经济快速发展并到顶峰。后来,伴随着航道的衰落,周家口商业经济亦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魂》、《天高地厚》、《秦腔》等新时期以来的农村小说为例,剖析不同小说中的“垦荒造地”的象征意义,试图折射出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农村的命运,展示知识分子对农村变迁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抚河摆渡人     
我的老家是抚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庄,抚河的支流在村子西边蜿蜒而过。村子的堤垱边有一个渡口,至于渡口是什么时候存在的,谁也说不清。渡口对岸靠近抚河边有不少村庄,有汪家村、刘家村、尧家村、潘家村……小时候,那里的村民大多以制竹篾制品、织渔网为副业,竹篾制品一般是鸡笼、簸箕、畚箕、箩筐等,村民们都靠这些手艺来挣钱养家糊口。  相似文献   

8.
金口河是北京金时期兴建的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先后经历过多次疏浚,又多次放弃,形成多个不同时期的沉积层。明初北京城南扩之后,部分河段被圈入城内,对当地的街道布局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国家大剧院工地等处金口河遗迹的考察,使我们对河道的变迁、沉积特征和消亡时间有了更多的认识,它不但可以以为当地的岩土勘察工程提供借鉴,而且可以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明代在河湟洮岷边地设置“西番诸卫”,形成军卫统辖体制。各卫土汉混编、军政兼辖,与地方社会结成密切关系。而伴随卫所建置形成的移民、屯垦及王朝正统文化的推进,促进了河湟洮岷边地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0.
京杭大运河江南河段流经江南核心地区,沿线城市多建于河旁湖畔,从远古时期到晚清民国,其形成与发展变迁的驱动因素不仅包括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更与江南水系尤其是江南运河的交通大动脉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光绪年间 ,黄河三角洲河患次数多 ,规模大 ,持续时间长 ,造成的灾祸重。河患下的灾民迁移贯穿光绪年间的始终 ;移民安置区域集中于沿河两岸地势高处及利津东部、广饶东北部黄河新淤滩地 ;移民形式为政府安置与自发迁徙间杂 ;移民种类属以生存为目的的生存型移民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东西方两种文化、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以及诗歌的特殊形式,在翻译古诗词时,在很多情况下,应发挥创造性———应根据诗歌意境、作者意图,或解释大意,或表达寓意,或转换辞格,或改变搭配词语等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中朝两国历史文献中的记载,论述了朱元璋在鸭绿江东设置铁岭卫的全过程,分析了明朝被迫将铁岭卫内徙辽东的客观原因,并揭示出朱元璋收复元朝故土失败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从气候变化和地形影响两个角度 ,对长江三角洲南部晚更新世地层中西部丘陵区的下蜀黄土与东部平原区的硬粘土层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二者的物质来源都是末次冰期盛冰期由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大凌河马厂是清代著名的马厂之一。大凌河马厂分为两个部分,即西马厂和东马厂。因为东马厂地势低洼,加之设置的时间较晚,开垦的时间较早,多年来为学界所忽视,论说者易陷入误区。通过研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对大凌河东马厂的设置、放垦与建治等问题重新进行了梳理,力求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此地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给出完整且清晰的线索,从而恢复对清代大凌河马厂的整体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6.
逆向思维使译者在表达原文的同时也可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曲意法、语态切换、动词主动与被动内涵的变化等都是逆向思维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王寂《辽东行部志》和《鸭江行部志》记述了大量寺庙、僧侣和佛事,对宝严、崇寿、灵岩三寺和辽僧海山、金僧渊唯识、金尼智相的描述尤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叙及炽盛光佛信仰和禅宗渗透、流传辽东的史实,还保存了许多作者考订佛籍真伪和寺院始末盛衰以及即事诗文。其内容使不少当时辽东一带佛教存在和活动的踪迹得以流传后世,为佛教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18.
渭水上游地区历史上曾经"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资治通鉴》记载隋唐时期"天下称富庶者莫如陇右"。然而后来,由于自然因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类长期不科学的开发,以致"山川顿失真面目",从而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制约,导致近代"陇中疾苦甲天下"景况的出现。揭示演变特点,反思历史,为我们保护环境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珍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河持续断流,长江的使命重大。长江经济带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占有主体地位;“断链”是长江经济带难以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不能舍东西而取南北,当尽力联接断链。长江的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保护至关重要。重庆市必须实施生态型经济发展战略,将库区建成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20.
江东大族群体是一支在两晋之际江东政局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力量。随着两晋天下及江东形势的不断变化 ,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治心态。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 ,他们选择了与“侨姓”士族合作的道路 ,最终促成了东晋王朝偏安江南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