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许自豪  曾光  吴颖 《城市》2017,(10):62-66
加快建设南昌航空工业城,是实现江西航空产业“大起来”、航空研发“强起来”、江西飞机“飞起来”、航空小镇“兴起来”的核心引擎扣战略举措.西安阎良航空城是我国首家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的西雅图”.天津滨海航空城是迅速崛起的国家级航空城.科学借鉴阎良和滨海航空城发展经验,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工业城在产业集群、研发创新、投融资、产城融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江西加快航空强省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南昌城是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还是一个豪迈阔步的军中英雄?之所以将南昌城联想为女子,因为女人是水,而南昌是一个水城。水城二字将南昌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及特点点明,南昌不仅是一般城市而已,他正在成为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城市与水的对话成为个性鲜明的环境亮点。水是南昌城灵动的血脉、灵性的源泉,即"水赋城之灵"。  相似文献   

3.
从成功申办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到政府官员从大连(上一届举办城市)接过会旗;从征集电影节吉祥物、电影节LOGO,到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一系列的活动,无不表示着南昌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准备工作。在2000多年的发展中,江西的南昌孕育了独特的人文精神。进入新世纪以来,应该打造一个怎样的南昌?如何彰显这个特色城市个性的无穷魅力?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南昌对城市文化进行准确定位,突出城市的文化个性也显得很重要。中国金鸡百花奖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影视奖项,一年一度的电影节一直是全国的焦点,这样的盛会能在南昌举办,本身对南昌的城市形象就具有巨大的宣传效应。也许,2009年的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江西南昌,对这座城市的文化提升还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4.
江西博文     
"默子许"http://blog.jxcn.cn/u/jinway/index.html江西人的"弱者心态"我一直觉得,流传于市井角落、网络论坛的草根语言和它所反应的草根思想才是体察一座城市最好的镜子。虽然我是江西人,但直到大学后才开始真正关心江西这个生我养我的省份。我观察到,南昌甚至整个江西人都会有一种政治自豪感,而一直"活在历史不知现实"的南昌人、江西人,直到上世界90年代,市场经济大潮席卷大江南北才幡然醒悟。那时,经济落后的现实让整个江西人感到沮丧,体现在这个省会城市南昌身上的,便是市民阶层良好的心态开始支离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底,福布斯中文版第二年推出30个中国内地旅游业最发达城市榜单,江西无一城市上榜。江西旅游,以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为主打,以庐山、井冈山等景区闻名于世。城市旅游,是否为江西旅游发展的短板?在创建旅游强省的过程中,江西的城市旅游该如何发展?景区独大的现状许多游客知道庐山、三清山,却不知道九江市、上饶市;知道滕王阁、南昌,但不知道滕王阁在南昌;城市旅游发展得不错的景德镇,没去过的人仍以为它是一个古镇,跟一个市并无多大关系。"景区比城市的名气大,这不是江西独有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省旅游局副巡视员曾宜富向记者介绍,在中国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来江西考察时指出,江西要主动接受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振兴制造业.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点中了加快南昌发展的要害所在.从国内外经验看,发达地区竞争力强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制造业发达.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来,南昌的变化日新月异,还被誉为世界动感都市之一。此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落户南昌,更是为凸显南昌市经济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创造了一个平台。这样一个著名电影节的成功申办,对南昌、对整个江西都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建设日趋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如何准确的挖掘城市形象内涵,将红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结合,从而唤起民众的认同感,探索红色文化品牌建设方案.本文以南昌城为例,分析识别系统在城市形象建设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10日,位于江西宾馆内的"南昌千年时间当代艺术馆"举行了开幕展,开幕展名为"2008艺术南昌当代绘画展",共有10位江西籍的画家作品参展,身兼馆长与策展人的张思永,其作品位列其中。此后,艺术馆每月都推出一个特色主题的展览,从"未来邦·北京新锐绘画展"到"两座城,一个梦想,一个人"再到"中国美学"。渐渐地,南昌开始吹来一阵现代艺术的风。  相似文献   

10.
1996年9月1日,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纵贯祖国南北的这一新的大动脉使江西结束了铁路交通偏于一隅的历史。江西段占京九线全长的三分之一,南昌是沿线唯一的省会城市。京九铁路的建成,优化了全省生产力布局,提升了我省的区位优势,对进一步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轨道交通车站为中心的"站城一体开发"形成集约化发展的城市区域中心,逐渐成为国内高速发展城市的重要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其站点整合周边公共资源促发城市活力的能力即站点整合力来考量地区集约化发展效果,主要通过与轨交站点直接连通的核心轨交综合体进行考察。文章提出"空间效能"的核心概念,并集中从"空间效率"及"空间品质"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研究采用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实验收集的数据比较,归纳出站点整合效果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多城市及地区站城一体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开发依据。  相似文献   

12.
1975年我去江西南昌当兵,那时才只有18岁;经过18年的军旅生涯,36岁的我离别江西南昌,举家迁归故里山东威海。如今,阔别江西南昌已是16个年头了,但记忆深处的江西缘却时时刻刻的告诉自己,"我一半是江西人"!  相似文献   

13.
1933年,风雨如磐。中华苏维埃第一届赤色运动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从那时起,红土地上的奋斗精神就和体育精神交相辉映。时光荏苒,七十八年后,共和国体育回到故乡,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走进了江西,走进了英雄城——南昌。这是继奥运会、全运会后中国又一次大型体育盛会。从南昌成功取得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举办权的那一刻起,全市上下全力以赴,几年铿锵足音,几年大步跨越。城市建设大气磅礴、巨笔纵横、灵秀精致;城市管理特色鲜明、山水相融、文脉传承。南昌每天都在产生新的变化。而作为城运会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场馆建设,无疑是城运会成功举办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各界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曾光 《城市》2016,(2):42-45
江西正迈进"大十字"高铁时代,城市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出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江西应以沪昆高铁和京九高铁为发展主轴,以大南昌都市区为主中心,优化形成"一主两副、两轴两区"区域经济空问总体格局,实施"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沪昆隆起、苏区振兴"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15.
江西足球曾在中国足球史上占据过一席之地。但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江西足球逐渐走向衰落。2003年,上海衡源俱乐部落户南昌,球队则更名为南昌八一衡源足球队,并在原上海衡源足球队的基础上并购了八一队原U—19队伍。从此,江西足球开始逐渐走上职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赵长庚教授是老一代建筑教育家。是巴蜀地区建筑、规划、园林学科的重要开创者。通过详细阅读赵长庚先生的图文手稿并整理与其相关的口述史料。完整回顾并记述了他的人生经历。基于其在人才培养、学术理论研究、工程实践中的成就,对他为教育、城市美学等理论研究、城市景观营造方法、"城市、建筑、园林"与文化意境融合、巴蜀园林等方面作出的学术贡献进行研究,认识、理解和总结了赵长庚教授在大建筑学科及教育领域宣扬的学术思想:以文化著学问。多学科融合。以期启迪后辈。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是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工作,2003年国土资源部城市土地价格调查与监测项目开始对北京、上海、重庆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重点地区(京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50个城市的地价进行动态监测,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于2007年形成了行业标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技术规范》(TD/T 1009-2007)(下面简称《规范》),并予颁布实施。随着城  相似文献   

18.
当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江西地区志愿者招募工作已进入尾声。至此,’2008奥运的志愿服务在江西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自2006年12月5日团省委、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南昌隆重举行"弘扬志愿精神、共建和谐江西——第21个‘国际志愿者日’暨2008北京奥运志愿者(江西地区)招募宣传"活动,江西奥运会志愿招募工作开始造势。  相似文献   

19.
在南昌这座千年古城的开拓发展过程中,桥是一个很隐秘的符号和象征。从洪恩桥算起,南昌有记载的桥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年。但尴尬的是,今天所发现有关古桥的记载,大多为历史久远的资料。历史典籍上对这座城市的勾勒虽大气却缺失细节。今天,我们更多只能通过古人的诗词,来诗意的还原千年前的南昌城。或许桥与城的渊源,比我们的想象更为丰富。因为散落在历史中的碎屑,永远蕴含着朴实而神秘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王士明,男,1954年11月出生,汉族,江西南昌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7月南昌师范学校体育系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江西师大体育本科毕业。现任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教授、副主任(主持工作)、党支部副书记,江西省田径协会常务理事,南昌市田协副主席,国家级田径裁判,江西省高校名师,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