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纽约提喻法》消解了现实与电影的界限,以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尤其是女性的荒诞无奈的生存状态。昏睡于传统社会关系中的女性无望地充当着被动、从属的"第二性";反抗中的女性前途无望,抛弃了旧有的身份却无法找到合适的新标签;强悍的男性化女性虽事业有成,但摧毁了生活的幸福和孩子的明天。女性主义的承诺在影片中遭到无情地反驳。  相似文献   

2.
1936年问世的《飘》,其中的主角斯嘉丽,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坚强勇敢,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成为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代表。作者米歇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斯嘉丽这一角色女性意识的觉醒。斯嘉丽的一言一行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及利益的考虑,是无意识的、自发的考虑。这样自发女性意识的觉醒,正体现了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特点——女性经济地位的崛起与女性人格上的独立,也正因为这样的描写,让《飘》成为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3.
随着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主义借助翻译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进入翻译界,形成了女性主义翻译观,改变了女性从属,柔弱的次等形象,推进了女性主义运动,丰富了翻译研究.《紫色》的作者艾丽斯·沃克是美国文坛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关注黑人女性问题,是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因此本文将综述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并具体分析在《紫色》汉译本的翻译中,不同性别译者的特点,以及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本国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谢燕 《现代妇女》2014,(8):55-55
《钢琴课》是西方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女性的眼光来叙述女性爱情故事以及生存意义的影片。影片寂静的背后暗藏着女主人公的执着、激情和生存传奇。寂静对应黑暗、死亡,而钢琴和激情为艾达换来了光明、重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切入女性主义地理学的概念,试图从性别与家庭空间的社会建构关系、女性与流动都市之间的互文关系、女性主体及其都市地理建构三方面阐释电影文本《万箭穿心》。作为一部典型的文艺片,《万箭穿心》在空间和权力的关系模式中描绘出底层女性不同以往的都市体验以及女性主义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6.
闫丽 《现代交际》2013,(11):79-79,78
本文将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薇拉·凯瑟《啊,拓荒者!》。对于生态女性主义者来说,所有压迫的根源是西方二元论,而西方父权社会中基本的二元对立是处于支配地位的男性与处于从属地位的女性之间的对立。因此,女性与自然之间相互联系的压迫都来自于男权文化对女性特质的贬损。生态女性主义者竭力肯定并普及女性价值观,即关爱、哺育、多样性、互惠和相互关联性等。这篇论文将帮助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凯瑟的小说《啊,拓荒者!》。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女性权利,女性平等的重要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电视剧改编带有时代特征的小说都将女性主义作为突出的重点之一。以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莫言先生的同名小说为例,女性主义理论贯穿电视剧的始终,对女性形象的变化从"小家"到"大家"都进行了精彩的展现。同时对电视剧的立意及主题的升华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女性主义思潮日渐高涨,尤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女性主义作品可谓蓬勃发展。《钢琴教师》作为女性主义反抗男权社会压制的代表作品,从全新的女性视角出发,塑造了多面又扭曲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家长制乃至整个父权社会的病态体制对于女性人格的压制与摧残。本文以荣格的原型理论为依据,分析该作品中女性人格形成的独特心理学根源与作者创作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由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创作并由王颖导演执导的电影《喜福会》,剖析了该影视作品中母女两代女性在男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她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她们寻求出路的挣扎努力,诠释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王红娟 《现代交际》2013,(11):74-74
女性,在父权社会的旧中国,作为"他者",受到"边缘化";在美国,性别和种族上遭受着"双重边缘化"。在描写女性主义主题上,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个绝好的代表作。《喜福会》从女性的视角来描述东方的"边缘化"到西方"双重边缘化"的历程,因此也必然凸显了在跨文化中形成的女性主义观。  相似文献   

11.
近两个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蓬勃发展,翻译批评的视角转向译者主体性和译作的女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来看两个《简·爱》的译文,不难发现祝庆英的译文比黄源深的译文更加凸显女性身份,也更加贴切当时夏洛蒂·勃朗特抒写简这一人物时所寄予的感情。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兴盛,使女性主义者开始挖掘过去文学批评中被忽视的女性问题,而对民族主题和女性意识间关系问题的重视,成为女性主义批评挑战父权传统的文学史书写、介入八九十年代重写文学史进程的一个切入点。在这一背景下,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关系问题,成为解读《生死场》时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生死场》中的民族寓言与女性书写,并非全然冲突,而是存在着并行不悖之处,这也正体现了彼时萧红徘徊于左翼创作和女性书写之间的特殊处境。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的角度上来看,生态女性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所体现的是在生态学的角度上进行的主义观念批评,同时,它也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新的、以女性主义为中心的形象。在很多时候,它所阐述的都是女性和生态所结合的结果。纳塞尼尔·霍桑是美国较为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早在当时,他所创作的《红字》就备受人们的关注,其中除了讲述了两性之间的关系,还着重介绍了两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学角度下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而指出和谐社会与其存在的关系,提出新颖的观念。本文将对《红字》这篇小说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红字》进行具体的解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觉醒》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伴随着女性渴望自由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这部被称为"研究女性的经典小说"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也理所应当再一次成为讨论热点话题。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系统地分析并且阐释肖邦及其作品女主人公爱德娜不甘屈服传统指向,大胆追求自我意识的性格特点,从而得以深刻体会及总结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性主义先驱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发表了她的代表作《觉醒》,以此结束了她的长编小说的生涯,这篇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叫做艾德娜的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从被压迫至奋起反抗直到生命最后的觉醒,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析艾德娜觉醒的心酸历程。  相似文献   

16.
贺绍俊 《现代交际》2006,(10):52-52
静心是以另外一个路子拓展女性写作的作家。有人说,静心的小说是对当下时髦女性主义创作的小小背叛与反驳。这是静心写作的独特性。她的写作并不认同那些普遍流行的理论,特别是一些时髦的女性主义理论,她想从生活和经验的层面表达她对女性的思考。她的长篇小说《迷旎花园》和《活着,为自己快乐》就诠释了这样“小小的背叛”。  相似文献   

17.
翟曼 《现代交际》2014,(3):70-71
生态女性主义糅合了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重观念,认为自然与人是有机的整体,突出强调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野。男女两性共存互补,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文化思维是解决生态危机和社会二元对立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当代小说家刘震云的作品《温故一九四二》改编的电影《一九四二》为脚本,从生态女性主义视域解读小说,旨在深入探析作品的生态思想与人物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一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代表,凯特·肖邦,其作品《觉醒》是美国女性文学中经典的作品。无论是在女性主义思想,或是人们在过去小说中对于女性主义角色的误解,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9.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20.
生态女性主义最大的发展就是促使人们认识到了不同社会环境的压力,不但来源于性别的差距,还有不同等级的划分,以此为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有一定的依据。本文主要是依据生态女性主义的方向研究和分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代黑人女性的发展,以及她们的命运和对自然的感知,以此得到有效的结论,同时也证明在生态女性主义中,《宠儿》的三个女主人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