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吴昊 《南方论刊》2009,(6):64-65,62
神道教发源于日本本土,是日本民族自原始社会以来就一直秉持的宗教信仰。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佛、儒、道等诸多宗教文化因素,最终形成了本国独特的民族宗教。作者认为,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其日本民族化,是推动神道教不断进化的动力,也可以说,神道教是在与外来思想文化的碰撞、融合之中,逐渐丰富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2.
牛建科 《文史哲》2004,8(5):142-146
作为理论神道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派别,日本的复古神道一直是中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之一。复古神道以其"非习合性"特征丰富了理论神道的理论形态,在神性的提升与神灵观念的完善方面,对神道理论作出了贡献;同时以其内涵的"反体制性"因素在日本近代前夜的政治运动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复古神道哲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 日本的神道教(简称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世人所谈论的日本对"万世一系"的天皇崇拜、"地域集团主义"、靖国神社"症候"等诸多日本文化独有的现象,我们都可以从日本神道中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4.
日本神道"土金传"来源于中国的阴阳五行思想,吉川惟足首先在吉川神道中作了系统论述。山崎暗斋在垂加神道中把"土金传"与朱子学的"敬义内外"思想相结合,把儒家"敬"的观念神化并提升到政治统治的高度,通过宣扬对神的敬来达到敬畏最高统治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试述日本神道与武士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敬神崇祖为内容的神道是日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也是日本民族的主要感情生活方式;以忠诚勇武为内容的武士道是日本封建武士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战争道德,经七百年武士统治的积累,已积淀为日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以其特有的信仰和祭祀形式,为武士道提供了宗教基础。  相似文献   

6.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7.
山崎闇斋是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儒学家,垂加神道的创始人。他把朱子学的基本理论与日本的神道教相结合,主张儒学之正统也就是神道之真传,从而把儒家的忠孝仁义思想注入神道教义,强调神儒合一,忠君爱国,尊王贱霸。儒学与神道的结合过程也就是儒家文化的日本本土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新的文化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神道"与"皇道"是在日本民族传统的历史发展中实现结合的.其中,"神道"在其对抗与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得到了自我强化,以至成为日本民族的"大和魂",其核心就是"尊皇爱国".  相似文献   

9.
“道统”的自立愿望与朱子学在日本的际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子学东传日本后,先后卷入“神儒习合”、“神儒分离”和“神道自立”等思想旋涡中。其被利用、被排挤和被摒弃的角色变换轨迹,凸显了江户日本学界的“道统”自立愿望和“去中国化”焦虑。该过程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甚至规定了近代以来日本学者的朱子学解读。了解这一脉络,对于准确把握朱子学的日本命运,抓取当代表象后面的本质属性,或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日本独特的自然和文化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古代民族宗教——原始神道,独特的民族文化又塑造出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和双重心理,并成为左右日本民族心理及行为的精神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初期,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明治政府所利用,培植出了日本近代祭政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国家神道,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1.
与张爱玲齐名的"孤岛"时期的女作家苏青,被评判为"汉奸文学"范畴,或称其作品"无益无害",这样的评判是错误的,不公正的.苏青的认识价值是另类的,不可替代的.由于苏青言语的实录性、再现性,使得她的言语具有历史认知价值,为了解"孤岛"时期的文坛亦或文化界,了解日本人的文化侵略,了解日踞时期的民众生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2.
对日本儒教特征的再诠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日本虽是深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但由于日本自身的文化特点,儒学文化的精髓并没有真正融化到日本民族的文化意识中并作为"优势文化"发挥作用。日本文化的精神实质形成于日本民族自己自古以来的生存方式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本这一"儒教国家"进行更为符合实际的再诠释。  相似文献   

13.
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吞并朝鲜以后,为了扩大其在东北的权益,有意制造了朝鲜人的双重国籍,导致了在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上与中国的对立与冲突。纵观“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可以得知,直到伪满洲国成立为止,日本都没有在朝鲜真正实施“日本国籍法”,也没有允许朝鲜人归化。这意味着朝鲜人不具备国际公法上的日本“国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严重地违背了近代国民国家普遍公认的移民可基于个人意愿自由选择国籍的原则,其根本目的在于企图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