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其重要地位和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更加突出,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应从政府扶持、粮油生产、农产品流通和加工转化等方面推进改革,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中国能养活自己吗?中国是世界粮食消费大国,面对21世纪,如何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本文试图对我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因素及对策作些分析。粮食生产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以来,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特别是粮食生产连上台阶,为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粮食生产的基础是不稳定的,在粮食的生产供给中还存在许多问题。1.粮食供给存在严重的地区性不平衡和结构性短缺。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缺粮省(区、市)虽比农村改革以前减少,由19个减少到16个…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十三连增"。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必须对农产品进口剧增是否有依据、粮食生产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巨变是否合情合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否能够解决广大农户出路、农村消费步入"全要素购买时代"是否带来隐忧、法律上怎样明确规定和调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系列重大问题、实践上怎样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免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作出误判。  相似文献   

4.
我国历代粮食亩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亩产量的高低是以精耕细作为基础 ,走集约化经营道路的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关心如何提高粮食单产 ,以便解决泱泱大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粮食亩产量受许多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影响 ,通过考察历史时期的粮食亩产量变化 ,分析其动因 ,找到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有效途径 ,指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应该依靠科技力量 ,保护生态环境 ,改革土地政策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从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来看,无论主体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会对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施加影响,并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粮食生产主体的行为选择既是理性的,又表现出非理性。因此,需要从建立粮食价格保护制度、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增加农业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多元化的科技长效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农业人才队伍整体培养机制等方面对粮食生产主体加以理性引导和激励。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合作农场的经营管理中坚持实行生产责任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发展。自从1962年朝鲜农村从农业合作组合过渡到合作农场以后,由于合作农场规模大,它又是农业的基本核算单位,使合作农场实行科学的劳动管理遇到了许多新的矛盾,在分配中,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包头市1987—2006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选取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业劳动力、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作物受灾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等9个对粮食生产影响较显著的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包头市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量化了粮食总产量与诸因素的关联程度,依据关联度值,总结了各因素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能力。  相似文献   

8.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9.
农业补贴政策是世界各国支持农业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重点集中在粮食生产领域。现有的粮食补贴政策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市场机制扭曲、补贴空间变小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我国应逐步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各自的功能优势,建立以粮食目标价格为核心、以国家收储和种粮直接补贴为配套手段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粮食目标价格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旨在熨平粮价波动的市场风险;保留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水平,以均衡城乡居民收入;重新定位政府粮食收储功能,确保口粮安全。为避免政策调整可能导致的市场大幅波动,并为粮食目标价格实施创造条件,粮食补贴政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采取"两步走"策略。  相似文献   

10.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自 1 962年实施以来经历过一系列修改和完善 ,2 0 0 3年 6月实施的重大农业政策改革的目的是应对WTO农业谈判和为欧盟扩大作好准备 ,同时减少现有和潜在的农产品剩余 ,确保欧盟农业财政平衡 ,从而增强欧盟农业的市场主导作用 ,确保欧盟农业长期稳定发展。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重大改革不但将明显地改变欧盟对生产者的支持方式和激励结构 ,还极有可能对欧盟农业生产和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也将对全球粮食与农产品市场以及欧盟在WTO农业贸易谈判中的立场带来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要实现“九五”末粮食生产稳定在600亿斤,实现“九五”目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内容 1.关于农业增长方式。农业增长方式就是决定农业产出增长的各种要素的配置及其推动农业实现增长的模式。从再生产角度分析,农业增长方式分为数量型和质量型两种。数量型农业增长方式主要通过增加土地、劳动和资本的投入,片面追求农产品产  相似文献   

12.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从粮食生产和粮食供给的微观角度来看,新时期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取得显著成就,但同时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也存在一些隐患,包括耕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种植结构与消费结构不适应,种粮收益逐年下降,粮食生产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现有的粮食补贴方式具有不可持续性以及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等。因此,需要从健全耕地保护监管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粮食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体系,推进新产业新模式融合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完善粮食动态补贴机制,倡导全民节约等方面着手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3.
粮食获取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中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粮食获取能力比较低,发展变化趋势也较为不利。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粮食生产能力较低,原因在于贫困地区耕地资源稀少、土地贫瘠,农业生产性资产数量少、质量低,农业生产投入少,财政、信贷支农不足,科技投入低,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等。贫困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差影响了粮食流通,不利于粮食获取,而贫困地区家庭规模大以及存在的各种不公平的社会关系、性别歧视严重等也导致了其粮食获取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治家与经济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是中国在面临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等约束条件下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粮食生产以及农业与粮食安全在治国方略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可以认识到从重视粮食生产到重视可获得性再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组成,是国内外粮食安全研究的一个基本研究轨迹。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生产的特点、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得到公共财政的支持.当前,我国公共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域主要是: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贡献率;完善农村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加大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展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大庆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但农业投入不足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粗放经营与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的矛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按照新要求,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今后在发展现代农业上,要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坚持不懈发展粮食生产,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快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农民群众实际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正发生着一项重大的改革,这就是取消粮食的统购统销的体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为条件。改革粮食购销体制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前提,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则是它的目标。可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是整个改革的中心环节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辩证的角度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期科学地认识和指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给,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充分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相比,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存在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因此,解决粮食产销利益失衡问题,必须借鉴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梳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并从理论上分析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将我国18个省份(12个粮食主产区、6个非粮食主产区)分成三个地区组,建立六个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1)农业补贴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种粮积极性等途径提高了粮食产量。在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补贴对粮食产量的提高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粮食主产区的边际效应略强。2)农业补贴主要通过促进农业产出增长、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途径提高农民收入。三个地区组农业四项补贴的增收效应均是显著的,低产值的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边际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20.
论吉林省未来十年粮食生产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吉林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吉林省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省,粮食商品率、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调出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粮食生产成为吉林省的农业主体和重要产业部门。 (一)吉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条件分析 吉林省是产粮大省,其地域分布规律十分明显,粮食生产大都集中于中部松辽平原。其中,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永吉、公主岭、梨树、伊通、东丰、东辽、扶余、长岭(利用当时行政区划的名称,下同)等十三个县(市)是国家在“六五”和“七五”期间建立的商品粮生产和出口基地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全省粮食生产水平,左右着粮食生产的发展。本文所研究的吉林省粮食主产区就界定在这一范围。 1.吉林省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吉林省的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潜力较大,表现为吉林省耕地较多,土质肥沃,光、热、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