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主体的行为选择方式的差异。传统文化,尤其是工业文化的“崇尚高消费,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取向的弊端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到来日益显现。生态文化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必然,其“崇尚节俭,追求创造”的价值取向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当代中国哲学关于和谐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一分为三”与“合二而一”的论争到“和的哲学”与“斗的哲学”的讨论、矛盾论与和谐论的探讨等几方面的再认识和重新定位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中世纪西欧的市民生活与市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1世纪,西欧出现了城市振兴的历史局面,在中世纪的这种“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城市市民阶级缓慢地形成了,他们的主体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现实的工商业活动赋予城市市民阶级以崭新的生活内容,并形成了与中世纪基督教精神文化传统截然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他们崇尚现实生活,崇尚实用观念,追求个人的幸福与自由,正是这种新兴的市民文化,孕育了早期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大背景和社会对高职生的能力需求决定了博雅视角适用于高职教育。博雅视角下,传统文化给高职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厚重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精神中“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修身,崇尚道德的人格取向”是满足高职教育需要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文化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是指一种以和谐为内核,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人类解放与自由追求在和谐文化中的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确立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人文关怀习惯,正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在和谐文化中追求人文关怀的重大现实价值。和谐文化要体现人文关怀就应该做到:追求正义公平;坚持以人为本;承认主体主义;重视心理疏导工作;实现人文关怀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先进的和谐文化。发展和谐文化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牢固的精神纽带、坚实的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身心兼修,道法自然,其独特的价值取向、审美追求源于生态文化的孕育。本文通过对武术审美追求与创造的分析与解读认为:武术从创拳理论到实践操作都在默默地践行着生态文化的审美要义——崇尚和谐。无论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者、人的自身内外等等方面都可见出,武术以安身立命为基准点向外辐射和拓展的各种文化理论与实践技术都与生态文化的审美之维相关。"和谐"成了武术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因此,当代武术的发展也不应该偏离生态文化的和谐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8.
论图书馆的和谐文化构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读和谐社会,应该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特别是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和谐文化以崇尚与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构成与发展方向。在和谐文化传播与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图书馆的和谐构建功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历史学会于1988年11月在我校召开了汉唐文化学术讨论会,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和学术观点如下: 一、汉唐文化的内容和结构会上提出:1.区分“典籍文化”与“社会文化”,文献记载的典籍文化和实际存在的社会文化有距离。文化研究不能囿于典籍,须追溯社会存在。2.区分统治者文化与被统治者文化,二者价值取向不同,高度崇尚统一是君主的最高价值准则,追求生存条件是民众的最高价值准则。秦隋的短命和汉唐的稳定反映了二者的冲突和  相似文献   

10.
大学校训随着近现代意义上大学的创建而产生,反映了大学深厚的历史传统与文化底蕴,集中体现了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特有的文化个性和精神理念,引领着大学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大学独具特色的组织文化。西方大学校训具有“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建立了完善的大学组织文化,使大学自身与社会和谐发展,在原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服务站,从而适应当今科技、学术、文化飞速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无讼”的渊源“无讼”是存在于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价值理念及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属于精神和理想的范畴。古代中国人追求自然界的和谐进而追求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样的“和谐”在社会关系领域里便体现为“无讼”。历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证“无讼”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狼图腾》的文本解读出发,认为对以“图腾”为原型的作品而言,文学批评的真谛在于对其图腾文化的实质的解读与阐释;挖掘作品蕴涵于图腾之中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趋向;梳理在图腾形成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审视创作主体、作品主体和接受主体面对精神图腾的灵魂剖析与自我反省;以期揭开图腾的隐秘,探寻通往作品精神实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个性化是高等教育跨入新世纪的发展趋势之一,我国高校个性化匮乏是不争的事实.权威化的价值取向和整体化的思维模式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个性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理想国》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西方名著,柏拉图以“正义”作为他法律思想的出发点,正义理论包括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他还强调了“人治”的思想。法是正义具体内容的体现,正义是法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我国当前的法治进程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追求法治的核心正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张东荪对儒学的定位是一种典型的“儒学退缩论” ,主张儒学从治国平天下的领域从“外王”的领域退出来 ,只管修身 (至多管到齐家 ) ,只管“内圣” ,只管“内心修养一方面” ,只管“个人心安理得的做人方面” ;治国平天下则完全仰仗科学与民主 ,完全仰仗西方文化 ,仰仗这个“整个儿的理智性的文化”。东荪先生如此定位儒学是取决于三个前提 :一是东荪先生对儒学之实质的理解 ,二是其对整个现代文明的理解 ,三是其对现代政治之实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具有包容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一元性和多元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新时期我们党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一项新思想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人民观的价值取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价值取向来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毛泽东人民观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其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相生的自然观、中庸平和的道德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等内容,彰显了中华民族内在的精神特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生成与发展。其中,新型政党制度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基础是由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通过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共同奋斗所奠定;其制度结构具有核心一元性与结构多元性相结合,以及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稳定有序、整合共治的特征;其理论体系则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中国革命实践与本土化理论创新有机融合而成,从而使整个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和合"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要将高校"两课"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树立适应"两课"创新教育新观念,其次要构建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队伍和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