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7,(11):53-57
从经典科学向系统科学的范式转换是否构成科学革命是系统科学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随着范式思想的演化和发展,范式转换可以分为硬范式和软范式转换,前者构成科学革命,后者主要指研究视角的转变。从经典科学到系统科学无法构成科学革命意义上的硬范式转换,只能构成软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范式概念是从科学哲学的理论中转移过来的,它保留了科学发展的范式概念的基本涵义。换个角度说,在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研究中移用科学发展的“范式”概念,意味着我们把经济学实际上界定为科学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把经济科学的历史发展纳入科学思想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考虑。经济思想历史发展的动态模式可用如下形式表达:原始时期~范式形成时期~常规发展时期~范式转换~新的常规发展时期……这是一种逻辑推理意义上的分析。若将经济学作为一门与现实社会生活结合紧密的科学来看的话,范式转换的动力又同时来自于充满活力的现实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换脑筋”,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要进行范式转换,任何试图以传统理论解释改革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3.
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经历了以下三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流变:以默顿结构功能主义、普赖斯的科学计量学等为代表的"实在论分析范式";一些SSK学者的"非对称性实在论分析范式";以及马尔凯为代表的"彻底的解构实在论话语分析范式"。科学话语分析模式的上述转换是一条由"实在论"到"彻底的解构论"的嬗变路径。这种嬗变不仅从认识论上有利于重塑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认识论逻辑,同时亦为社会学家反思自身、重新认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话语权,从而创建科学话语分析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如何才能获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是我国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这里,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 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表达过这种见解:新的研究范式取代旧的研究范式是科学革命的标志。这是符合史实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大突破,也首先取决于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  相似文献   

5.
当前,经济法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研究范式不符合我国国情.破解经济法研究的困境,首要的任务在于实现由市场经济法范式向转轨经济法范式转换.转轨经济法范式抓住了我国经济法的"真问题",契合国情.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经济法应在基本假设、研究视角、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法研究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法研究范式不符合我国国情。破解经济法研究的困境,首要的任务在于实现由市场经济法范式向转轨经济法范式转换。转轨经济法范式抓住了我国经济法的“真问题”,契合国情。要实现研究范式的转换,经济法应在基本假设、研究视角、研究核心、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范式及其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式理论的自然科学背景和长时段特性,需要在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应用中警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和较长的时段分析,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之间的转换动力来自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只具有"家族相似"的特征,并不具有排他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本文用科学哲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以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有新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标志着社会主义在中国进入第三个范式阶段,具有地域化特征,并以广东科学发展新路为例,从三个层面展开考察:一从地方性问题看使命转换,包括旧范式下的发展方式给广东带来的发展困境、路径依赖、改革困局,由此决定了广东在全国科学发展格局中的使命;二是从地方性认知看理念转换,包括广东对问题性质、问题症结、解决问题的思想路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的认知,由此勾勒出广东在重新理解、阐释新范式方面形成的新观念体系;三是从地方性实践看路径转换,从以解放思想为切入点、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攻点、六大转变、改革引领四个方面,论述了广东开辟科学发展新路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倪小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136-140,160
范式转换视角下,20世纪以来不同历史阶段英国教育公平研究的发展,依次出现三个主要研究范式、两次转换: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阶级分析范式向政治算术范式转换,教育公平研究重心也从揭示入学机会不平等,拓展到教育结果和职业成就领域的不平等,教育公平内涵从入学机会平等延伸至教育结果直至职业成就的平等;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政治算术研究范式向经验的社会学研究范式转换.经验的社会学研究,揭示了政治算术所不能企及的领域,使教育公平研究的触角深入教育过程内部,并让社会边缘群体发出声音,教育公平内涵也从追求同质化的平等转向“有差异的平等”.两次范式转换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内教育公平研究迫切需要突破城乡二元之间资源公平分配的范式,重构一种新的能够包容资源分配和人的差异性的范式.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语境中,文化开放有两个基本理论范型:一是文化经济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范型;二是文化哲学为社会进步建构主导文化范式。前者是经济领域的文化表现,从经济秩序向文化秩序转换;后者是文化领域的哲学表现,从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转换。文化表现与哲学表现的会通、经济秩序与文化秩序的联通、文化秩序向属人秩序的提升分别是文化经济与文化哲学的奠立、融合、创新层次,同时分别是拟意性范式、象意性范式、实意性范式的建构;三个层次和范式的依次递进与转换,说明人类具有无限创造的潜能与伟力,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不可中断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