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随着对自然垄断特征认识的不断变化,经济学家对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边界的判定也不断地深化.结合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规律,把影响自然垄断边界的因素分为成本的和非成本两个方面,对网络型产业的自然垄断边界的判定进行了探讨.并且指出,网络效应不但影响到垄断性产业的成本,并且改变了其供给技术和市场需求,对垄断边界和反垄断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对自然垄断成因的解释有“规模经济”和“成本劣加性”等学说。对于现代自然垄断集中于网络型产业,近年来学者们都以“网络经济”说予以解释,并提出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结合的所谓“三位一体”的自然垄断理论。本文以城市自来水行业为例,对网络型产业各环节的成本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揭示现代自然垄断收敛于网络型产业是因为网络系统所特有的“密度经济”效应,为现代自然垄断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一般意义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对自然垄断成因的解释有“规模经济”和“成本劣加性”等学说。对于现代自然垄断集中于网络型产业,近年来学者们都以“网络经济”说予以解释,并提出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结合的所谓“三位一体”的自然垄断理论。本文以城市自来水行业为例,对网络型产业各环节的成本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揭示现代自然垄断收敛于网络型产业是因为网络系统所特有的“密度经济”效应,为现代自然垄断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一般意义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和我国价格规制方式的基础上,对投资报酬率价格规制模型进行阐述,并重点分析了投资报酬率价格规制的配置效率和X-效率;最后针对投资报酬率价格规制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实际状况,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产业化及其产业属性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公路产业化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其本质是高速公路市场化。高速公路产业化必然导致高速公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从经济角度分析,高速公路产业具有自然垄断性、外部性、基础性、公益性及网络性等特点,属于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网络型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会限制竞争,降低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了自然垄断产业的产生及其特征,指出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最显著的特征是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同时阐述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并存的原因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反行政垄断与促进竞争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建设不仅是体制改革的问题,还包括微观管理再造。文章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角度对自然垄断产业微观管理理论体系进行论述,探讨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和服务管理思想,以及并行工程、精益生产、最优生产技术、敏捷制造等现代管理方法在自然垄断产业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产业经济理论,更多注重对竞争性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分析,而对处于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探讨不足.本文对铁路行业自然垄断的特征及效率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铁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自然垄断产业特殊的产业属性经常使得规制机构陷入规模经济和垄断损失的两难选择之中.由于在大部分自然垄断产业中一般是既有自然垄断业务,也有竞争性业务,所以通过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结构重组可以提高自然垄断产业的整体效率.电信产业是一个传统的自然垄断产业,根据它的发展历程,其重组模式主要有自由进入的接入管制模式、纵向分离模式、公共网与服务分离模式、联合所有制模式以及数网竞争模式.这几种模式各有优缺点,不同的产业应根据其产业属性来选择适用的重组方式.  相似文献   

10.
自然垄断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的特征,但也会由于垄断而导致诸如生产效率降低、社会福利损失、组织管理低效率和动态技术低效率等负面效应,因此应该对自然垄断产业中的自然垄断业务与非自然垄断业务进行合理划分,在非自然垄断业务中引入竞争,以逐步消除自然垄断产业传统管理中垂直一体化经营和行政垄断的弊端,但改革中应正确区分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实施渐进的改革战略,我国铁路运输业管理改革取得的成效对其他自然垄断行业的管理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各国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制度改革的方式主要有国有化和规制。鉴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大部分是由国家控制,以及民营资本的“民间性”特性导致民营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和困难,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放松型规制上。民营企业准入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外部环境条件的改善,同时也需要民营企业自身参与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报酬理论为基础,从报酬的权利与业务对等的视角重新探讨和解释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低效的成因。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报酬理论的基本前提是权利与义务对等;普遍存在报酬失灵现象;报酬校正机制是对报酬失灵的一种合理纠正;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的运行机制同报酬理论前提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导致了国有企业低效;重新构建自然垄断产业国有企业体制是报酬的权利与义务对等理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自然垄断问题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进行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也逐渐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在综合当前学术界关于自然垄断的界定及成因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以及存在问题的讨论,并对这些学者们关于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改革的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电网企业属于典型的网络型自然垄断型产业。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了垄断产业产权多元化改革。我国电网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势在必行,但存在多重风险,如公共安全风险、调度运营风险、融资风险和国有资产流失风险。规避风险的对策是:坚持改革的稳健性原则,电力监管与产权改革同步,所有权、经营权调度权和电力监管权相分离,产权结构上实现国家控股,并辅之以完善电力市场,改革电价形成与监管机制,做好主辅分离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以陕西省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有色金属行业为研究对象,对现阶段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及陕西省改革模式做了分析,并对我国资源性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产业利益冲突与市场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然垄断规制理论,对信息传播产业"三网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媒介融合、媒介市场边界变化与固化产业边界、分业监管的矛盾导致了信息传播产业内部不同产业间的利益冲突,而突出产业利益的市场监管模式所引起的产业主导权之争严重阻碍着"三网融合"的实质性推进。而信息传媒市场有效监管体系的构建应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并明确其法律地位和权力,确保基础网络的开放性以及信息传播产品和服务提供上的平等竞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的浪潮,民营化的趋势贯穿其中。从根本上讲,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国家管理模式有效性的权衡。因此,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在目标、进程乃至绩效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来自于社会制度和市场条件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时代背景的不同。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作为发展中国家,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应该渐进实施,民营化必须与市场结构调整相结合,同时加以制度建设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作为特殊的领域,自然垄断产业立法包括了更多地信息需求、经济性和利益分配关系。受转型时期制度禀赋的限制,对比西方国家,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立法决策具有自身的成本特征。通过对立法决策的考察,本文得出了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立法存在较低的决策成本和较低的参与成本的评价结论。同时认为,这些成本的节约与更高的监督与信息成本为代价,并且成本与收益之间不可抵消。为提高决策的制度净收益,必须安排相应的制度以降低立法决策成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的角度采用成本—收益比较的方法,就对自然垄断产业是放松规制(甚至是零规制)、采用高效能规制还是低效能规制进行了比较分析,着重考虑了信息不对称、规制俘虏、寻租、产品质量及安全问题。中国应根据国情来决定是否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