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货币扩张与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市场价格之间,并不存在某种固定不变的关系。我国改革以来,货币扩张政策对经济增长确实起了促进作用,但危险不小。从经济的长期稳定观点来看,把货币发行保持在15—17%的水平上,或许是明智之举。近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上升的深层原因在于需求拉动而造成的计划外价格上升,而政策因素在总需求的膨胀中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正面临着适度通货膨胀和适度经济增长的选择组合问题。  相似文献   

2.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符合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助于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我国资本总量的稳定增长,可以有效防止企业与国家财富的流失,有利于我国企业以及国家长期竞争力提高。强大的外汇储备、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人民币币值的低估以及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一般取决于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环境、面临的经济问题。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是重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而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并未考虑充分就业,这就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进行重新定位。经济增长作为长期问题不应该成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状况的恶化将会严重制约经济增长。不考虑充分就业的经济增长也不具备可持续性,充分就业与稳定币值之间并不冲突,因此,充分就业应该取代经济增长成为制定我国货币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日益重要。而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 ,关键是确立货币总量这个中介目标 ,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而联系这个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纽带是货币需求涵数 ,所以确立一个稳定、合理和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当局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稳定货币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是积极有效的 ,但目前货币政策时滞延长 ,传导机制并不顺畅 ,效力受阻。尤其是在通货紧缩的形势下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提高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 ,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经济运行中,如何处理好稳定、增长和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国民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上,既要反对不顾现实需要的机械紧缩,又要反对不考虑长期稳定的无限制松动,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适度调整,在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和适度的通货膨胀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并通过改革把稳定与增长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中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为了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7.
外汇储备是一国宏观经济和国际金融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判断一国经济内外是否失衡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关系到一国调节国际收支稳定汇率的能力。我国自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外汇储备增长十分迅速,截至200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195万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的过量增长,有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外汇储备过量,造成了我国货币发行的外汇占款过多,央行发行货币冲销总量过大,央行的独立货币政策受到了较大的挑战,经济的外部失衡引起了内部的失衡。因此对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的判定有着重要意义,我们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测算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外汇储备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中国,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的两大趋势.稳定而坚挺的人民币币值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而人民币国际化要求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坚挺.国际经验表明,货币升值和货币国际化是两把双刃剑,必须谨慎利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政府在制订宏观政策时 ,要将经济增长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 ,财政与货币投入要保持适度比例 ,以控制通货膨胀。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就业量 ,以经济稳定、协调的增长带动劳动力有效需求。要通过劳动立法和社会保障立法 ,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转,必然伴随有货币的流通。我们认真研究货币流通的规律,调节货币流通,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稳定币值,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要对货币流通进行调节,必须很好地考察流通中的货币量和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对流通中货币量的考察,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局限于现金流通方面,似乎只有现金流通才是货币流通。其实,社会主义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按其存在的形式来说,可分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货币流通则是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存款转帐)两种形式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根据商品价值流通规律、纸币特点和纸币流通规律 ,可用理论需要的纸币流通量除以实际纸币流通量 =X来测定币值。若 X >1则币值增值 ,若 X <1则币值贬值 ,若 X =1则币值稳定。这将是一种极为科学有效的币值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1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样本数据,对微观、宏观和其他因素对生产者货币计价(PCP)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指出经济规模、市场份额、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币值的对内稳定性和产品差异化程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出口商的谈判能力、币值的对外稳定性等因素也对PCP的选择有一定影响。根据实证检验结果,对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货币的条件进行评估,发现其优势在于我国的经济规模、出口商的市场份额及其谈判能力以及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劣势在于相对落后的金融市场、不可预期性较大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产品的差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实现了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经济的总量增长与结构演进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及资源的更有效配置是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实证分析表明,资本积累是中国经济20年来重要的增长源泉;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与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互补的;结构变动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传统会计一直采用历史成本的会计模式,但是现实经济中物价的大幅变动对会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冲击和影响,所以探索物价变动会计的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是以传统历史成本会计编制的会计报表为基础,采用币值相等的货币单位,统一地调整为按本期期末或本期平均币值货币的会计数据,并把它作为传统会计报表的“补充报表”,借以反映和消除一般物价变动对传统历史成本会计报表的影响;现时成本会计,是以企业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作为计价基准,反映和消除在通货膨胀条件下,个别物价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现时成本/不变币值会计模式是不变币值会计程序与现时成本会计模式的有机结合,试图全面消除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信息的影响的会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种计量分析工具,从总量和增长效应的角度研究了广东进出口与GDP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进口、出口与GDP存在唯一稳定关系,出口较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短期来说,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增长同时也是进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更稳定、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应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性检验与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与物价变动的影响,以此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变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推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增强了中央银行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的可操作性,中央银行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达到间接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如何开展国际金融合作以防范化解货币危机是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不同国家政府、贸易企业和货币投机者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如果各国独自应对货币危机,则需要持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来防范货币危机及其不利影响,各国外汇储备的最优持有规模内生于自身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币值脆弱性以及外汇储备能力。反之,如果各国签署央行货币互换协议以联合应对货币危机,则相当于构建了货币危机的互助机制,各国需要持有的外汇储备规模较独自应对危机时明显降低。然而,由于不同国家的互助关系不完全对称,央行货币互换协议帮助危机国以更低的成本维护币值稳定和经济稳定,但增加了救助国的救助成本,唯有当救助国的宏观经济足够稳健时,货币互换网络才能实质性地改善各国的社会福利。本文为以国家为国际金融参与者进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研究--与美国中央银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问题 ,一个相对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 ,有利于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 ,从而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本篇文章以美联储为例 ,从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最高决策机构、央行领导的任命任期、央行与财政部的关系以及分支机构的设置等 5个方面与我国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欠缺的结论 ,并相应提出了我国中央银行加强独立性方面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中性与否是货币经济学中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根据信贷所投放的货币是否代表本期已经存在的商品,信贷可以分为三类:真实融资、跨期融资和泡沫融资.研究表明,适度的跨期融资与泡沫融资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一旦失控则会带来通货膨胀、资产价格泡沫和金融危机等灾难性后果.跨期融资和泡沫融资的失控,除了与货币政策失当、以杠杆交易为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等外生原因有关,也与金融合约设计存在的缺陷有关.对房地产首付比率实行动态化管理,可作为防止跨期融资过度膨胀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