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消费社会日益成为人们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结构与变迁的重要叙事系统,成为当代社会与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消费的逻辑演绎着经济和文化的社会过程,消费异化导致行为技术无法消解的现代社会危机,其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消费享乐主义价值观.因此,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倡导责任消费,有利于促进人们科学生活方式的建立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科文汇》2001,(12):35-35
1.居民消费倾向偏低,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7万亿元大关,反映出居民即期消费欲望不强,扩大消费还存在一些障碍。导致居民消费倾向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首先,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所造成的就业的不稳定性和失业的压力,教育、医疗、  相似文献   

3.
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从而增加预防性储蓄、减少消费,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等减少不确定性的制度安排理论上可以产生刺激消费的作用。力图通过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人均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水平这两个变量来表示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考察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从而实现医疗保障制度保障效应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特点使得中国居民形成了新的微观基础,铸就了异于"生命周期"式的"锯齿周期"式消费路径;转轨时期体制变迁引致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这种阶段性的消费行为.本文根据跨时最优选择理论建立居民消费函数的一般结构,获得在不确定性、流动性双重约束下的居民消费函数,根据时间序列分析得出结论:转轨时期的不确定对居民消费影响明显,不确定性每提高1%,当期消费将降低0.569%,借贷约束对消费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收入支出不确定性与中国消费需求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消费需求之谜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中国出现的、无法用已有的消费理论解释的消费与现期收入的严重偏离现象.转型期中国居民面临的特殊的收入支出不确定性导致了居民在消费上的悲观性预期,由此带来的预防性需求的大量增加,是造成我国出现消费与现期收入出现偏离的根本原因.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建立起使居民安心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继海 《理论界》2008,(6):168-169
本文在新古典理论范式的现代生命周期消费函数理论模型框架内,从消费者行为假定的外部环境设定和内在主体设定两个方面,研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转变增强了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扩大了收入差距.强化了居民的风险预期、理性程度和预防性头脑账户。文章得出结论,认为由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转轨过程中过分强调个人责任和弱化收入分配,因此,抑制了居民的消费需求增长。  相似文献   

7.
英国食物消费的变迁反映在人口与资源之间的波动上.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的研究不能单纯以人的需求为尺度,也不能单纯以自然的供给为尺度,应该考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依靠技术发展获得了更多食物,通过国际贸易和殖民掠夺从外部补充食物,获得生态缓解,食物消费结构等也在发生变化,这都反映了这一时期食物消费的变化.这一时期食物消费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措施之一.我国农村消费不足与人力资本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性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个人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幅度增长不利于农民消费的增加.此外,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都不利于农民消费的增加.因此,从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入手,有利于我国农民消费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假日经济"给人们和社会带来的商机,是生产力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实行双休日制度的必然结果.但是,"假日经济"不是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主要因素,它并不能改变人们的消费倾向.不过,"假日经济"在刺激消费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文明演进是在传播媒介的历史变迁中完成的。伴随着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媒介的变迁,人们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凝结成了不同的消费文化。从前现代满足生存必需之消费,到从众心理的现代大众消费,再到表征意义的后现代符号消费,媒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如何看待媒介的变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正负效应,存在着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两种态度。  相似文献   

11.
王田  梅洪常 《学术研究》2005,(11):20-25
不确定性因素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总结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对不确定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新古典经济理论关于消费问题的理论框架下,着重研究了不确定性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并指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的途径及其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产阶层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巨大变迁所引发的阶层分化过程中新兴的一个特具活力与影响力的社会阶层.本文通过多种经典消费函数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珠三角中产阶层的消费主要受当期收入的影响;短期消费倾向极不稳定;消费倾向高于其他阶层,与传统消费经济理论相悖;消费倾向正处于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海霞 《天府新论》2007,(Z1):34-35
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却一直处于压抑和半压抑状态。本文认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影响农村消费的重要原因,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树立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加其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广东农村消费在未来广东省和全国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广东农民的消费能力总体上还较低;食品和住房等生存性消费支出比重较大;平均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很大;农民的投资积极性不高,生产性消费支出比例下降.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社保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政策是当前影响农民消费的主要宏观政策.  相似文献   

15.
邹朋飞  袁蕾  尹筑嘉 《兰州学刊》2005,71(4):106-108
制度变迁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内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动力是外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容易导致诺思路径依赖Ⅱ.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并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之下.我们应该打破这种状态,使其回到正确的制度变迁轨迹上来.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消费需求增长: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与否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并没有引起边际消费倾向上升 ,根据预防性储蓄假说 ,一个没参加社会保障的家庭会比一个已经参加社会保障的家庭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有更强的激励去持有资产以防备可能出现的意外和疾病 ,降低消费需求。所以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抑制了消费增长 ,必须建立能替代土地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打破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 ,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在消费膨胀和媒介强势的今天,作为消费行为主体的消费者再度被人们关注,西方理论界对媒介下消费者或者说受众的研究有不少的论述.消费主体在媒介语境中处于训化的被动性、解码的多元性,以及单维化、"非我化"等状态.媒介语境下消费主体也具有 "主体重构"、"时间流整合"、"大众训化的自我强制"的特征.辩证地说,消费主体在媒介语境下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中叶,美国社会学家大卫·理斯曼曾宣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业已从生产时代进入消费时代,并将这种社会状况的转变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变革.这种时代特征的转变以资本主义生产危机为契机,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发生的革命性转变为前提.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包括生产制度、组织原则、积累方式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转变.这一系列转变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首先便是促进了消费活动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并促使大众消费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在此基础上,一种新的社会状态——消费社会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用于服务消费的支出也不断增加,但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较少,且增长缓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服务消费价格高、质量低、供给少,服务消费观念落后,维护消费者权益难是主要原因.今后,要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服务消费价格...  相似文献   

20.
桂世河 《人文杂志》2006,(5):144-147
当今社会,符号消费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经济现象。在中国,很多学者把符号消费看作是虚假消费、炫耀性消费和异化消费而进行批判。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移植西方消费社会研究的学术概念和话语,对符号消费的性质和效应,需要一些历史的、社会文化的以及制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