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知识分子作为思想启蒙的承载者,对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文化重建和社会转型,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2007年底在武汉举行的“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从“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政治”、“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文化与教育”、“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分野”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关系密切。一方面,知识分子在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动剧烈,知识分子的思想分化也十分明显。在团结、争取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沉重的教训。  相似文献   

4.
本文集中探讨中国知识分子的现代转型问题.从中国传统社会中解放出来的中国知识分子进入新闻报刊、文化出版和教育领域,建立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这"公共空间"在推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转型和知识分子自身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革命作家都有自己的作品反映了知识分子问题。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小说相当生动。相当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分子的各类人物,是现代文学史上所有写知识分子问题的小说家所无可比拟的。其中描绘先进知识分子形象的独具特色。下面试作具体的分析。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封建社会迅速解体,催生新社会的革命运动相继发生。首先觉醒的革命知识分子树起了反封建的大旗,向封建统治阶级乃至整个封建制度发出了勇猛的战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鲁迅小说(狂人口ic里的“狂人”、(药)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近现代文化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形成的 ,西方强势文化的撞击 ,使中国的封建文化体系逐渐解体 ;封建官僚集团里改良派和保守派的斗争 ,逐渐确立了“中体西用”的近代文化思想 ,在改良派受到压制的时候 ,以孙中山为旗帜的在野知识分子的革命派就发展起来了 ,民主、共和的文化思想 ,是中国划时代的文化思想。五四产生了中国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 ,现代文化就从五四开始。独立的知识分子阶层又分化出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马列主义的革命文化 ,以胡适为首的学院派文化和以鲁迅为代表的社会派文化 ,这三派文化都源于科学和民主的现代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遵循着客观的问答逻辑,资本全球化是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深层底板与推手,不断生成和转换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是对资本全球化不同阶段的应答。资本全球化的影响有由外到内三个层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革命结构的转换也大体遵循着物质中心的革命结构、制度中心的革命结构和文化中心的革命结构的生成与转换。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挑战——应答”模式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客观道路。从“资本全球化”入手能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生成和转换。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小说的怨恨来源于以下诸多冲突:创作方法和创作目的的冲突,文化立场和文化人格的冲突,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社会功利与文学审美的冲突,革命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冲突,农民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冲突。赵树理的冲突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冲突,赵树理的怨恨是整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怨恨,中国现当代文化就在这种无尽的冲突与怨恨中呼啸前进。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的冲击导致传统的解体,即脱圣入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中国知识分子丧失了生存的根基, 成为社会流民、政治流民和文化流民。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性焦虑。于是, 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寻找生存家园即自我认同的过程。他们投身革命,并在传统社会主义中获得了社会认同、 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 知识分子也付出了牺牲现代性特性的代价。随着现代性进程的重新启动,中国知识分子将重新确立自己的生存根基。  相似文献   

10.
“文化革命”思想连接了作为革命家和作为“文学家”的瞿秋白,是其“士”之文化情怀与现代知识分子批判精神和马克思主义革命品格相嫁接的产物,是当时思想界对文化革命问题最为深入的探索。“文化革命”思想不仅体现了瞿秋白的丰富性与独特性,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知识分子心态史上的生动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瞿秋白文化思想,乃至思考现代中国的国家、革命、文化、知识分子等诸多重大问题的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瞿秋白分属“五四的一代”和“大革命的一代”,他们具有类似的家庭背景及早年经历;在现代中国“革命”路径的选择中,鲁迅一生坚守文化批判和思想革命的入世向度,瞿秋白则由思想革命走向政治革命并为之献身;作为现代中国的两位杰出人物,鲁迅和瞿秋白的主体世界具有勃郁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特性,表现出“战士”气质和反思性特征,他们以各自的入世方式承负沉重的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二七年,无论就中国现代革命史还是中国现代小说史来说,都是一个非常的转折时期。轰轰烈烈的北伐人革命失败,中国的社会革命暂时陷入低潮,国内文坛也一度寂寥无声。然而,在这恐怖的年月,两位文学家几乎同时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文学创作生涯,并且,他们都将文学创作的注意力表现在青年知识分子革命题材的描写方面。当《小说月报》先后连载了他们的小说作品时,茅盾、巴金这两位小说家的名字才腾升于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之交中国文学传播模式由小众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是革命者、商人、知识分子各自价值观发生在大众传播领域里的重叠与合谋。换而言之,该时期的文学走向大众化传播是文学改良者、革命者、出版商、知识界与传媒人等多个群体共同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分析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在中国近代革命中的作用 ,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 ,而且对于提高我们对信息时代知识分子的新的更为重要的作用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是我国现代史上一次以知识分子为先导的,最广泛、最伟大的爱国运动。这次伟大的爱国运动,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爱国主义知识分子,鲁迅与郭沫若则是其中最伟大的代表。他们以其对振兴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先后成为中国现代史上革命知识分子的旗帜与导师。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从激进的思想文化革命到激进的政治革命,目的都在于推进现代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以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为主的思想文化革命,对推进思想领域的现代化和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起到了巨大作用。但他们发起的文化与思想启蒙运动,很大程度上都作为维护共和政治或重建社会政治秩序的一种手段,这种政治功利主义态度决定了其文化激进态度,尤其是全盘性反传统的激进态度。这种激烈的文化反叛,使其失去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因而也就失去了建构新文化秩序的基础,最终使民主与科学流于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五四文化启蒙注入了新的现代性的内涵,但新文化激进知识分子急于在社会革命方面取得进展,对建构新文化秩序却没有充分的准备,这便注定了五四文化启蒙运动是一次未完成的启蒙。  相似文献   

18.
知识的属性与知识分子的功能论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人类认识世界所得到的成果以系统的形式储存于人类的智慧经验中,这就是知识,它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意识产物,其本质应该是真实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承载知识的是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知识话语中,知识分子由知识所激发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社会良知的承担者;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承担的是维护并界定皇权、自我修身与安抚百姓双重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们以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征即都是精神的失败者。知识分子形象及其精神特征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的生命与价值的理解达到了本体的高度,并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20.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时期,“革命”一词恐怕是中国青年最为流行的话语。作为一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手段,革命尤其受到激进知识分子的顶礼膜拜。这种“革命崇拜”排斥一切渐进的改良立宪活动,幻想中国一举而成为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但实际上对中国社会的民主进程害大利小。民国初年的强人暴政使得革命倡导者孙中山也从崇拜革命转回到清末渐进改良的旧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