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性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成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2.
反讽叙事成为王跃文新著《苍黄》的一大叙事特色,它表现在话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结构反讽三个方面;反讽叙事增强了《苍黄》官场叙事的艺术张力和现实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 ,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 ,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 ,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三点钟》是美国作家康奈尔·伍尔里奇的经典悬念小说之一,本文试图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从题目、情节、人物心理以及深层叙事结构上对这篇小说的反讽艺术进行分析,探讨这一叙事手法在表现主题和体现作品艺术价值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 :情景反讽 ,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 ,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反讽的三种形式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言语反讽以及他们的基本特征.探讨了言语反讽的五种标志,以帮助读者在文学阅读中有效地欣赏反讽带来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福特的<好兵>因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而著称,作品采用固定式内聚焦方式,依靠逆时序的印象及不可靠叙事者进行叙事.同时,反讽的运用也是文本突出的表现手法;当反讽被置于叙事学研究范围内,成为研究文本内部深层规律和结构的方法,来研究语篇之说服力的一种手段时,被称之为叙事反讽.论文以热奈特的叙事学理论为基础,将文本中的叙事反讽分为:聚焦反讽、时间反讽和引语反讽.探讨三种反讽如何进行叙事构成文本内因素的二元悖立状态,形成对表层话语的瓦解和颠覆;如何使文本中的故事升华到审美的高度,彰显反讽在小说叙事形式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6年布克奖获奖小说《叛徒》巧妙运用反讽手法,揭示当代美国社会依旧严峻的种族问题。反讽构织成了小说情节之外的另一个结构网络:修辞反讽渗透进小说的语言,构成了小说的肌理;标题的反讽、情景的反讽、语调的反讽建构了小说完整的结构框架;互文反讽则引入历史的维度作为参照,增强了小说的批判性。在《叛徒》中,反讽不仅是修辞手段,也是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它暗含严肃的批判精神和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愿景,已成为小说本身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丛林猛兽》与《伤逝》在叙事技巧和主题上具有相似性。两篇作品都通过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双重声音,达到反讽效果。聚焦人物与隐含作者、读者之间存在一种张力,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两篇小说都表现了爱情与救赎、逃避虚无的主题思想,折射出作者对意义的焦虑。  相似文献   

11.
反讽是张爱玲小说现代性的标志之一。该文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反讽叙事的四种类型 :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模式反讽 ,还分析了她是如何以反讽解构爱的神话、父权神话、女性神话以及意志自由神话的 ,并由此透视她在世俗情趣与虚无底子之间的精神立场。  相似文献   

12.
太宰治是日本战后初期文坛的知名作家之一,是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核心人物。其叙事艺术表现力强,叙事策略精妙,叙事手法多样,而反讽叙事手法是其文学叙事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维荣之妻》便是其代表性作品。在《维荣之妻》中,无论是叙事情节和叙事话语,还是叙事人物和叙事母题,均体现出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现象与本质的背离,表层与内在的错位,从而蕴含着否定、嘲讽的委婉叙事,渗透着对战后日本传统的抗争和对当时社会秩序的批判,增添了反讽叙事的色彩,拓展了反讽叙事的张力,将太宰治的文学思想和艺术内涵彰显出来。  相似文献   

13.
文体反讽,是当代小说最典型的一种叙述反讽方式。这在余华的小说中得到充分运用。本文力图将文体反讽与余华作品相结合,阕释文体反讽在小说叙事中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反讽艺术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达独特主题内涵的需要和自觉的艺术创新意识 ,是《红楼梦》创造性地运用大量反讽技巧的原因。反讽运用于小说总体结构 ,“梦”、“幻”框架将小说现实世界笼罩在超现实世界中 ,表达了深刻的悲剧意识 ;反讽运用于人物塑造 ,出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空前新异深刻的性格 ;反讽还为《红楼梦》美学风格注入新的“色素” ,也增加了叙事单元的意蕴涵量 ;反讽扩大到最大规模 ,形成“主题的反讽” ,它赋予作品的思想以“令人着迷的深度”。成功的反讽运用为《红楼梦》艺术素质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选取谭恩美代表作品《沉没之鱼》为分析对象,从"不可靠叙述"、"叙事视角"和"反讽"角度着手文本分析,试图走出以往国内在华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中存在的重文化轻文学的误区,从而让读者体悟到华美文学叙事艺术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小说篇幅短小,却戏剧性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短暂亢奋之后生命消亡的过程。微观文本叙事框架下无不流露出作者反讽的写作技巧,使得该小说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等方面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遗物>通过精巧安排的叙事时间,让停顿、省略和场景等在读者心中营造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在叙述视角上,小说利用自由间接引语、典故、情节和言语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多重反讽,因而增强了文本的主题性.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执行给文艺界带来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一批具有艺术探索价值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这就是所谓的“百花时代”。其中,一批描写爱情家庭生活的小说由于运用了“反讽”这一特殊的言说方式而显示出丰富的生活底蕴和审美内涵,使泛政治语境下的文学创作透露出生机与活力。“百花小说”的反讽主要有三种类型:视点反讽、语调反讽、客观反讽。反讽造成了语意的含混,扩大了文本的审美空间,也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由于“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倍受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本文从西方叙事学中反讽艺术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鲁迅小说文本中言语反讽、结构反讽的价值,以及由此体现出的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20.
反讽是一个二项对立结构,在戏剧性反讽的作品中有一个二项对立序列。戏剧性反讽的主要审美机制有:不可靠的叙述者/人物、审美距离的变化以及读者的接受。这三种审美机制能够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获得极大的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