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生命与荆楚文化保持着血缘般的亲密关系。荆楚文化以其丰富的哲理内涵,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文化思想及其审美观念的形成;中国现代作家在用身心解读荆楚文化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挖掘出传统文化中的深层内蕴;荆楚文化的艺术精神影响着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创造,他们的文学生命中有着浓重的荆楚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汉代五雕、荆楚辞赋、陕北剪纸、京剧艺术等,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了秉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作者在绘画创作中,浓墨描绘“藏原风情”、淋漓表现“楚骚辞意”、真实再现“京剧风彩”,并从中归结了自己的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3.
民间剪纸艺术的语言与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民间剪纸语言符号的研究,努力寻找民间非物质文化———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对话。从民间剪纸语言符号的角度来讨论现代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契机。  相似文献   

4.
剪纸是我国非常传统的民间艺术,它是由中国劳动人民在民俗生活中的创造、流传、享用的一种意象造型民间艺术。生肖剪纸在民间剪纸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十二生肖成为传统剪纸创作的题材,具有纪年的意义,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生肖剪纸是民间剪纸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肖与民间剪纸的结合,更好的促进了生肖文化与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晋中剪纸纹样与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纸纹样具有鲜明的中国地域性农耕文化的韵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意趣,展现着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其中,山西晋中地区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风格。通过分析山西剪纸纹样的平面化、意象性、装饰性,揭示晋中剪纸纹样符号的审美文化内涵,探究晋中剪纸纹样与书籍装帧设计的契合点,把传统的人文理念的剪纸纹样融进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之中,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开拓新的艺术空间做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6.
民间剪纸艺术种类丰富,欣赏性极强,在中国动画舞台上曾独树一帜。透过对剪纸艺术的研究,分析剪纸动画的形成、发展以及独特优势,提出对剪纸动画的创新以及与数字信息技术的结合,取其精华,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中国剪纸动画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文化,使其得到延续和发扬,还可以让人们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感受到最纯粹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剪纸"是平面镂空艺术的简称。传统的剪纸艺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和文化。在中国,影响文化形态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就是剪纸。它就地取材,质料便宜,不需精雕细琢自有其淳厚古拙或纤巧天成之天趣,令人百看不厌或爱不释手,一直为藏家所喜爱。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头小民,均对剪纸艺术有着极大的乃至发自本能的一种热爱,因为剪纸反映的就是他们身边最熟悉、最可爱的题材、思想、情感。近年来,中国的剪纸艺术已经在欧美等世界各地得到迅速的、广泛的传播,得到他们的珍爱和追捧,他们从剪纸中看到了中国人的智慧、文化和生活情感。剪纸的出口量、分布地区和国家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8.
宁安剪纸是满族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宁安剪纸的简单介绍,并对其艺术形式进行了一定剖析,包括其人物造型、事物造型以及构图方法。这些艺术形式完全可以运用到儿童简笔画创作当中。其艺术思想也是和儿童简笔画教学不谋而合的。儿童简笔画教学当中运用宁安剪纸的方方面面,可以既发扬传统文化,又能够认知风土人情,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业,食肉衣皮.赫哲人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用鱼皮作载体的剪纸是其中的典型之作.鱼皮剪纸材料独特,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内容表现了赫哲人的审美追求与信仰崇尚,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鱼皮剪纸是赫哲人宝贵的遗存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内涵是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演变的,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的巫文化、生殖崇拜,到宗法礼制社会的礼治、礼仪,再到装饰审美功能。剪纸艺术功能内涵的变迁过程中,新的文化功能不断产生,但原先的主流文化功能不会立即消失,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民间艺苑中的一朵奇葩.文章从民间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入手,探讨了它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特征,分析郭沫若对巴楚文化个性的感悟、认同及对现实文化思想的扬弃和升华,揭示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和审美取向对巴楚文化的隐性传承。  相似文献   

13.
西楚考论     
古今学者对"西楚"源于何时,区域到底多大的研究,一直争论不休。考论通过史料证明:过去大多学者认为楚的发祥地是"荆",即今湖北一带,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甲骨文里,只有"楚",没有"荆"字,直到商末周初时才有"荆"字。由此看出楚比荆早,楚起源于东方,东夷文化是其源。出土的材料证明"西楚"之名,至晚在春秋战国之际已有。其区域主要在豫东南、苏西北、鲁西南、皖东北部。  相似文献   

14.
荆楚文化是加强湖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财富。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要做到“四个统一”:荆楚文化教育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知识教育与荆楚文化精神教育的统一;荆楚文化的学校教育与环境熏染的统一;弘扬荆楚文化精华与批判荆楚文化糟粕的统一。加强未成年人荆楚文化教育的途径有:营造荆楚文化氛围、利用文化产品来宣传荆楚文化、荆楚文化进课堂以及建立荆楚文化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5.
苗族锉花是湘西苗族民间剪纸的代表工艺,和一般的剪纸艺术在审美特征上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创作主体与实际功用的差异外,苗族锉花的审美意义表现为对生活的诗化,表达了对于世俗生活中的“福”、“禄”、“寿”、“喜”等价值的追求。苗族锉花作为民间信仰的物质载体,实现着人神之间的沟通与对话,传递着对于民间神灵的衷心祝祷和美好祈愿,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世俗信仰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杜甫书法论     
杜甫在唐代艺术史上以诗歌著名 ,其涉及书法的诗歌有助于我们把握唐代书法史。他从褚遂良、薛稷书法出发提出的“书贵瘦硬方通神”的观点 ,实际就是对唐代开元以前书法史的概括 ,他在诗歌中吟咏的张旭草书、李潮八分书以及他所反对的崇尚肥厚的风气都反映出开元间书法状况 ,由此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书法创作楷、隶、行草兼工 ,整体以意行之 ,赞赏古而雄壮的风格 ,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 ,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 ,从其诗歌中还可看出他的书法创作观无疑也是成熟的。  相似文献   

17.
广灵剪纸题材广泛、寓意深刻、样式众多,且流传久远,具有粗犷、简练、明朗的特点,是中国北方剪纸的典型代表。与中国剪纸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本剪纸,在充分借鉴吸取中国剪纸的技法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与中国剪纸不同的异域风采。此外,传统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为广灵剪纸和日本剪纸在当今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论曹植的赋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植的赋起到了上承楚汉、下启魏晋南北朝的重要作用。其内容主要关注军国大事,痛伤骨肉相残,叙写人间真情,着墨世间万物,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并推动了骈俪风尚,提高了抒情技巧,给后代的赋以艺术启迪。曹植在古赋向骈赋演变的过程中仗策争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