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经注》所引晋陆翙《邺中记》一书,是河北最早的地方志书之一。《邺中记》约亡佚于元末,诸辑本以《四库全书》本辑存最为详备。《邺中记》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特别是《水经注》虽然明确征引《邺中记》的文字只有一条,但在《水经注》中有大段文字与《邺中记》内容重合,显然系抄变自《邺中记》。这足以说明《邺中记》是《水经注》记述河北地理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朝鲜末期传播的野谈中,《青邱野谈》《东野汇辑》《东厢记纂》等所收录的《李义勇》传奇色彩比较浓郁,与中国唐传奇中李朝威的《柳毅传》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考察《柳毅传》与《李义男》之间的关系,分析《李义男》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探索《李义男》产生的时代背景,最后指出:《李义男》是在中国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的基础上创作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共产党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研究,截止目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宣言》中是否有全球化思想;《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具体内容;《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现实意义;《宣言》中全球化思想的不足之处等。其中《宣言》中全球化思想具体内容的研究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4.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诸子寓言多是用来表达哲学观点,在历史散文中,《战国策》寓言是时代的折射,它用来传达纵横家的政治看法。本文将《孟子》寓言、《庄子》寓言、《韩非子》寓言与《战国策》寓言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论述《战国策》寓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湘妃和虞舜的感情传说是中国最早的爱情故事,反映在《尚书》《山海经》《孟子》《楚辞》《史记》《列女传》等六大系文献中。在西汉时期汇编的《列女传》中,它被列在105篇传记的首位,称为"元始二妃",在发生的时间和编载的时间上都是最早的。从最初的记录开始,湘妃故事就包含曲折复杂的多层情节,具有明显的爱情因素,列为两性关系的正面典范,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占据正统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试论《诗经》的爱情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描写男女爱情生活的诗篇,数量是比较多的。在《雅》、《颂》中占的篇章极少,《小雅》中仅有三、四首,主要在《国风》中。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反映婚姻恋爱主题的将近一半,描写婚姻恋爱比较好的诗歌,可占《国风》的三分之一。《郑风》、《卫风》、《周南》、《召南》写爱情的诗最多,特别是《二南》诗,“有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其中十分之九与女性有关”。《诗经》中这一部分诗篇,不论从思  相似文献   

8.
从《物权法》作为"强行法"不断弱化的趋势来看,物权法具有谦抑性。基于家庭财产关系的特殊性,《物权法》既要发挥财产基本法应有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又应当保持一定的谦抑和理性,对《婚姻法》在调整家庭财产关系过程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尊重和谦让,这不仅体现在物权立法中,也体现在《物权法》的适用过程中。当然《婚姻法》需要在《物权法》的指导下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墨子》一书中,有被人们称之为《墨辩》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和《小取》等六篇文章。近人研究认为,这些文章是战国中、后期墨子后学即后期墨家(本文简称墨家)的东西。这些墨子后学发展了墨子的唯物主义思想。他们在《墨辩》中,提出了许多关于辩论的主张和辩论中表述事理的方法。这些看法,不仅是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日本,由于《庄子》《淮南子》《吴越春秋》等汉籍的流布,西施故事也出现在一些日本文学作品中。中日文学中西施故事的演变脉络有相似性。中世军记物语《太平记》中的"西施与勾践相爱"这一独特的情节是受"中世史记"及《长恨歌》的影响而来。近世净琉璃剧本《吴越军谈》中的西施故事是在《太平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来。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表现出创作主体立场的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纠结状态,在这种纠结中又表现出对于传统性的倾斜。这样的价值立场在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如《怀念狼》、《废都》乃至《秦腔》、《高兴》与《古炉》中仍然有着充分的表现,而《浮躁》则是其滥觞。它展现了中国一代乡土作家在价值立场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2.
好书超市     
《社区》2008,(23):14-15
《风雅颂》阎连科著2008年6月出版29.00元作家阎连科的长篇小说《风雅颂》日前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在这部可以称之为阎连科精神自传的《风雅颂》中,将千年经典《诗经》作为文本框架。阎连科在《风雅颂》中将目光转向高知阶层精神困境。《风雅颂》每一个章节都以《诗经》中一首诗的诗名为题,而且内容也与《诗经》密切相关,同时对《诗经》这部千年经典进行了解构。  相似文献   

13.
王仲任在其《论衡》·《自纪篇》中,曾自述他毕生的著作,除《论衡》以外,尚有《政务》之书、《讥俗》之书、《养性》之书。在其《论衡》·《对作篇》中,自述尚有《备乏》、《禁酒》两篇作品。这些著作,至今尚流传者,仅《论衡》八十五篇;而八十五篇中,又亡佚《招致》一篇。朱谦之先生的近作《王充著作考》一文,刊于《文史》第一辑。他提出了一个一新的论断:王仲任的《政务》之书、《讥俗》之书、《养性》之书,均未亡佚,实已包括在今本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中《凤阳士人》一篇与唐代白行简《三梦记》、薛渔思《独孤遐叔》以及李玫《张生》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与《三梦记》、《独孤遐叔》、《张生》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凤阳士人》在人物塑造和内涵揭示中都有自己突出的特征,而这正体现了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探讨集中反映在他的《音学五书》之《诗本音》中。而《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的问题正属于《诗经》韵例的研究范畴。在《诗本音》中,顾炎武一方面认为虚字不入韵,另一方面又认为虚字可以入韵。从现代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顾氏的观点有得有失,值得后世学者加以深究。  相似文献   

16.
桐城派后期理论家姚永朴在其《国文学》中,选择了20篇古代文论,在总结桐城文章作法的基础上,反复以刘勰的《文心雕龙》阐释自己的文艺美学思想,足见其对《文心雕龙》的主动接受。《国文学》中有关文学起源、文学创作、文学风格的思想,与《文心雕龙》的体例结构不谋而合。考证《国文学》引用《文心雕龙》的篇目,能进一步见出姚永朴对刘勰文艺思想的接受。  相似文献   

17.
《诗》在产生之后就被广泛地引用,历经先秦两汉,到了魏晋时期,“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在创作中大量引《诗》,其引《诗》方式有多种.其作品中或直接引用《诗》中的词语、诗句,或化用《诗》中的诗句、诗意,或用《诗》中某首诗的诗旨.其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对《诗》有所吸收,在艺术手法上有所借鉴.在创作中借鉴《诗》的方法,吸取创作中的经验,这成为中国文人的一大传统.  相似文献   

18.
精神顿悟是乔伊斯创作《都柏林人》的重要写作技巧。在《都柏林人》中表现主人公精神顿悟的句子中,乔伊斯运用了象征的表达方式,满足了精神顿悟对语言表述的要求。在短篇小说《姐妹》《伊芙林》《两个纨绔子》《土》及小说集的压轴篇《死者》中,乔伊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精神顿悟的瞬间。象征的运用使精神顿悟更具寓意,耐人寻味,更好地表达了小说精神瘫痪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唐李善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的方法训释《选》文,成为《文选》的不朽功臣,然而,其疏漏之处亦在所难免。对此,王念孙不仅在《读书杂志》中有集中全面的论述,而且在《广雅疏证》中亦颇多探讨。本文即立足于此,对《广雅疏证》中王氏有关《文选》李善注的质疑与指正予以爬梳整理并试加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回想     
小学:《儿童文学》、小人书若干(如《小花》《红楼》《瞧这一家子》)、冰心的诗……中学:张贤亮的小说、《小说月报》、《十月》、《围城》、《人性的弱点》、《呼啸山庄》、《基督山伯爵》、《读者》、《边城》……大学:卢梭的《忏悔录》、《丰子恺文集》、马克斯范梅南《教育的机智》……这是我生命历程中存活的书。每本书都是重要的,有些书的影响在好多年以后才能感受得到。有人问,如何选书?我在选择书的时候,首先把自己当作人,并没有刻意考虑自己的教师身份,所以乱而杂,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以前没有选择,有什么读什么,书在生命中也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