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国家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土地也成了公有财产。这时级差土地收入是否存在,过去学术界经过讨论,已经肯定下来。那末绝对地租还有没有呢?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于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土地所有者可以是代表公社的个人,……”这就告诉我们,哪里的土地所有权需要以经济形式来表现自己时,就可能有地租出现。而这种土地所有权,意味着某些人对地球的某一部分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即使在有共同体的地方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2.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级差地租这个事实,现在多数人都承认了。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绝对地租这个问题,恐怕现在多数人是作否定的答复的。我个人经过初步探索,是同意和主张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绝对地租的,现根据学习《资本论》的体会,谈一些不成熟的意见。社会主义存在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通常有一种误解,似乎只要废除土地私有权就不再存在绝对地租了,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告诉我们的是,只有废除一切土地所有权,才能消灭绝对地租。什么叫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而必需支付的地租,就叫绝对地租。不支付绝对地租,就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不支付地租就能按普通利润来增殖他的资本这一事实,对土地所有者来说,决不是把土地白白租给租地农场主并如此慈善地给这位营业伙伴以无息信贷的理由。这样一个前提,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取消,土地所有权的废除。而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正好是对投资的一个限制,正好是对资本在土地上任意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借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便对地租、土地所有权及土地价格等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关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决定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干强 《社会科学》2001,25(11):16-20
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一般含义  首先要弄清的问题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经济学含义是什么 ?我们知道 ,所有制关系的本质就是生产条件的所有权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地租理论中指出 ,考察“土地所有权形式” ,就是考察“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① ,他提出了所有权经济价值的概念② 。并指出 :“土地不出租 ,土地所有权就没有任何收益 ,在经济上就没有价值”③ ,在商品生产社会 ,“地租就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④ 。由此可以认为 ,所有制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一定生产条件的所有权实现其…  相似文献   

5.
绝对地租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它解决了古典经济学家未能解决的理论难题。土地所有权的存在是绝对地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资本投入构成上的差别,即有土地投入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存在的原因。只要存在土地所有权,绝对地租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6.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土地使用者使用土地进行经济活动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并非土地使用者劳动创造得来,而是社会转移来的价值,因此应以地租形式归还给社会,作为国有土地所有权,其地租应归还给国家,集体土地所有权,其地租应归还给集体。本文就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如何体现地租,在经济上得以实现的问题谈些想法。  相似文献   

7.
农业徘徊提出的又一次土地问题,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土地联产承包制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一种具有良性传导和自我调节功能的规范化土地所有和经营制度。这种土地经济机制的基本设想是,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集体将土地出租给农户经营,农户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从而获得土地农业经营利润,而集体则凭借土地所有权收取地租(或租金)。在这种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租耕制度中,土地产权明确有效,使用权竞争占有和长期稳定以及土地承租双方平等经济契约关系则是其制度内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周新城 《学术探索》2004,3(5):21-24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方法,是调节经济的一种手段,是不同社会制度都可以利用的,市场经济不存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分。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相容的,不存在一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私有化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排斥计划的作用。完全否定计划经济的观点,不符合邓小平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地租关系问题的认识很不一致,其原因之一在于对经典作家某些著名论断有不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许多著作中论述了地租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命运问题,其中某些论断表面上是不一致的。例如,《资本论》指出了地租范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消灭而不再存在;《论住宅问题》则指出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本文试就如何准确理解这些论断,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无论经济学家怎样回避,农村土地所有权、经营权与地租的关系在非常活跃的发展着。不去认识研究和掌握其客观规律,就将有阻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所谓农村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拥有者权力的集中概括,土地经营权是土地经营者权力的综合表现,地租则是土地经营者向土地所有者所要缴纳的税金、提留和摊派的总合。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只要有土地就必然有所有权,有所有权就有经营权,有经营权就有土地经营者  相似文献   

11.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相并行,价值范畴在理论上也就日益成为剖析我国经济生活的基础范畴。但是,劳动价值论把价值范畴的存在归结为两个历史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一是私有制。这样,在理论上就提出如下问题:公有制基础上是否存在价值范畴?如果存在,劳动价值论关于价值范畴存在条件的古典理论是否需要修正。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史上来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定未来社会存在商品和货币关系的,因而也就"不必求助于著名的'价值'"①。他们奠定了把社会分工和私有制作为价值范畴存在的两个社会历史条件的思想。他们认为,由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奴隶社会土地制度问题上,我国史学界流行着一种观点,即“东方自始至终公有,西方自阶级社会之始就私有”,直到目前,这种传统观点仍占据统治地位。东、西方奴隶社会前期的土地制度果真是按照两条道路发展的吗?一九七九年出版的《世界上古史纲》(上册),把希腊、罗马城邦共和时期的“城邦所有制”,解释为一种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中间阶段的所有制。这无疑为我们探索奴隶社会前期的土地制度提供了新的启示。我们认为,在奴隶社会前期(奴隶制大帝国建立前),无论东方(包括中国),还是西方的土地制度,都处于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的“中间阶段”,都属于“农村公社所有制”。它既不同于原始社会的那种氏族公社“共同耕种、共同消费”的公有制,也不同于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大帝国时期)的具有“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的私有制,而是“集体所有、个人占有”的过渡阶段的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主要“考察资本投入农业而产生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然而,抛开资本主义地租所反映的特定社会形式,就土地级差会产生不同劳动生产率这一原理来说,对分析社会主义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的使用都是适用的。我这里就马克思揭示的有关级差地租的一般原理在各社会农业中普遍适应性问题进行探讨,并依据马克思的论述,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的一些问题初步做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志认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权的垄断。马克思曾经说过:“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然实现了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而就不存在绝对地租。其主要论据是:(1)从我国农村的集体经济单位来看,它不仅是自己土地的所有者,而且也是这些土地事实上的生产者。此外,我国宪法还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土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沒有級差地租?我在《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级差地租》(《江汉学报》1961年第2期)一文中,曾經認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在集体所有制的农村人民公社中存在级差地租,而且在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場中也存在級差地租。现在关于級差地租問題的討論是进一步展开了。我对这一問題的認識也不断地得到了一些新的启发。現在感到,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对土地所有权与級差地租的关系以及商品价值規律与級差地租的关系問題的提法上,  相似文献   

16.
地租问题是土地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已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与此相应,经济理论界对地租的研究也已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地租进入到了如何具体计量和征收地租等操作性政策的探讨上。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经济理论界在社会主义地租产生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这将影响我国土地制度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社会主义地租的产生条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目前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鉴于社会主义地租问题上的认识分歧主要在于绝对地租,因此本文的讨论集中从绝对地租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一、产品所有权的理论思考 产品所有权或所有制问题,几乎可以说是我们的理论经济学未曾涉猎过的问题。长期以来,它都被当作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因为产品所有制被认为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占有产品。在生产资料资本家私有制条件下,产品也就是资本家私有制;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条件下,产品也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仍然有现实的影响。地租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杠杆,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布局起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地租反映的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对超额利润的分配关系。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中存在的不少问题都可以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寻找答案。特别是在我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实施背景下,更需要积极地研究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节作用,根据客观的经济发展需要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9.
正1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尤其是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之后,厘定了自己的地租理论。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借以实现即增殖价值的形式"。1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地租的理论。虽然马克思也曾涉及城市地租,但未能提出一个完整的、真正独立的城市地租理论。其  相似文献   

20.
李德伟 《学术论坛》2008,31(3):113-119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全要素资本化是一个普遍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已经否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工人获得资本所有权,如果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使劳动、技术和管理都资本化,则全部生产要素都平等地以资本化的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产品分配和利润分享也按投入计算,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平等,劳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