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网络虚拟世界的典型代表“第二人生”的“钱生钱”模式为研究对象,对虚拟货币现状及其向“虚拟金本位”过渡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现实世界中第一金融与虚拟世界中第二金融的关系,证明了第二金融的存在对相关产业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对虚拟财产立法和建立“网上央行”及其监管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琼 《女人世界》2007,(3):24-26
女人们向来是最爱赶潮流的一族,在这个高倡独立的时代,大家更是忙着把自己的钱往外面洒,请看看下面的数据吧根据最新发布的职业女性消费调查显示.有七成女性支出超前,其中56%表示不会去储蓄,宁愿去投资“钱生钱”,另外14%是时尚“月光族”。  相似文献   

3.
新华  程正军 《社区》2008,(19):57-57
一是理财就是投资,购买产品。理财与投资是两个概念,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注的只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問西部草原上的放牛娃,放牛干什么? “卖钱”,放牛娃回答。 “卖了钱以后呢?” “盖房。” “盖房以后呢?” “娶媳妇生娃。” “生了娃呢?” “放羊。” 这是一個聽來心酸的故事。請别笑話這個朴实的放牛娃娃,在他的眼里,世界也許就是幾十公里外的縣  相似文献   

5.
王瑞红 《社区》2014,(21):54-54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句话简单地说明了理财对家庭生:舌的重要性。理财就是懂得花钱和挣钱,让钱生钱!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盘活资产,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6.
刘英杰 《社区》2013,(17):52-52
“钱老太”不姓钱。只因为收藏古钱币入迷.在圈里有着数一数二的资历和热情.所以被人称为“钱老太”。都说“钱老太”是“财迷心窍”,六十多岁的人。只要谈起钱币,立马眉开眼笑,滔滔不绝,眼神里顿时装不进其他东西,如数家珍般将自己收藏的宝贝“现”给来客。  相似文献   

7.
吃过晚饭,我随手翻开3月18日的《XX晚报》。《傍晚买水果百元真币变假钞》、《大学生遭遇现代版“农夫与蛇”》、《大把优惠券原来是“套”》、《无钱上网生歹念,持刀抢劫出租车》……看了这些醒目的标题,不禁让人心寒,作为一个文明城市,这些不和谐的音符真让人揪心。  相似文献   

8.
来自早稻田     
溜子小时候家里穷,没念过一天书。好在他爹教他学会了认钱和阿拉伯数字。现在,溜子要进城打工了,临行前,他爹反复教导他:“在外面,不要说自己没读过书,人家要用初中生,你就说是初中生;要用大学生,你就说你是大学生。”溜子说:“只要能找到活干,说我是畜生也行。”  相似文献   

9.
陈明远 《社区》2009,(11):44-46
半个世纪以来.“鲁学”一直享有“显学”的至高学术地位。但是在作为“显学”的鲁学研究中.却很少涉及鲁迅的经济生活背景。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他们内心,大都懂得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海瑞具有穆斯林血统,是回族。其海南始祖海答儿,来自曾有“海獠杂居”的番禺。“海答儿”是一个典型的穆斯林名字,阿拉伯文写为,读为Kitom,本是阿拉伯古贤人名,按穆斯林习惯取名法,为后代不断采用。海瑞是海答儿的第五代传人。  相似文献   

11.
我搞不清楚什么叫“资金退场”。房地产也不好,股票也惨不忍睹,是不是也叫做“资金退场”?不就是罗锅上山一前(钱)紧嘛。钱紧就少花,钱多时就多花,  相似文献   

12.
“标首”是中古汉语产生的新词,有“首位.第一”义,可以修饰人.也可以修饰事物。“标首钱”义为“第一份钱”.也可以指“数额最大的钱”。“标首”在古代文献中有时讹变为“标手”揉首”或“揉手”。目前大多数辞书、专著以及注解对“标首”一词的解释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某些西方人来说,如果说中亚的政局动荡可以“喜闻乐见”,中东的“阿拉伯之春”是“独裁者”的咎由自取,挪威的爆炸枪击案只是—个疯子发狂,那么刚刚结束的英国大规模骚乱和刚刚开始的印度绝食反腐——均发生在西方式民主国家,那就再也不能不问——这是为什么?这个世界生了什么病?该怎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股市,一直跌;楼市,有点冷。2012年投资者发现,以往能顺利“生钱”的几个门道,似乎都不太奏效。股市和楼市,向来是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最受关注的两大元素,在这样的背景下,投资人的存款更适合投资炒股,还是投资房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的纸币产生于公元10世纪,比其它国家早二百多年。在正式使用纸币之前,汉武帝(公元前一世纪)时的白鹿皮币就具有纸币的性质。唐宪宗(公元合世纪初)时的“飞钱”曾被史学家们公认为纸币的滥觞。“飞钱”类似汇票,是一种兑换的票券。后来真正的兑换券,也带有“飞钱”的性质。兑换券和纸币是由“飞钱”发展而来的。 我国古代最早的纸币是由兑换券演变而来,而最早的兑换券是北京四川商人先行使用的。当时四川使用铁钱,一贯重25斤,携带很不方便,于是四川商人便印制了一种纸券叫做“交子”代替铁钱流通。 最初的交子是用楮…  相似文献   

16.
1952年革命是埃及历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这次革命的爆发有其主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革命胜利后,纳赛尔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巩固了新生政权,发展了民族经济,提高了国际地位,使埃及重新焕发出青春时期的光辉,成为“阿拉伯之首”。纳赛尔犹如一颗灿烂夺目的“政治慧星”,为阿拉伯历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青岛土山屯汉墓木牍《堂邑元寿二年要具簿》为我们认识汉代的口钱、算赋问题提供了新资料。牍文中的“事口”是指7岁至56岁(或60岁)应当缴纳口钱和算赋的人。“凡算”是指所有15岁至56岁(或60岁)的人应当缴纳的算赋数。“事算”是指实际缴纳的算赋数。在算赋的征收中,罢癃是免除算赋的,奴婢则征收数倍的算赋。汉简和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凡口·事·”中的“事”是指“事口”,“算·事·”中的“事”是指“事算”。《汉旧仪》“算民”中的“算”应是计算之意,“民”是指“事口”之民。“算民”是统计“事口”之民,即统计缴纳口钱、算赋的人。口钱、算赋在三国吴简中称为口算钱。  相似文献   

18.
冬夜无事,闲翻旧书,翻到一篇题为《钱可以买到什么?》的短文: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铺”,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大文化”;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钱可以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多数人见了钱都是爱不释手,几乎很少有人会嫌钱“脏”。最近,医学研究发现,钱不仅是许多疾病传播的载体,也是引起许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20.
王璐 《可乐》2010,(2):21-21
卖油翁用他的“酌油”之道告诉陈尧咨,擅长射箭只不过“手熟尔”,陈尧咨也认可这一说法。 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卖油翁家门庭若市,“熟能生巧”的道理传遍千家万户。卖油翁把这一道理写入家训,要求子孙勤学苦练,反复实践。他的子孙也很争气,个个都练就了“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本领。虽然这浪费了不少时日,但“酌油”术一直被他们家族世代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