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对伊斯兰教的研究是从唐代开始的。最初主要是对一些经典教义、教理、哲学的反复辨析和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即使有一些专门研究的论述,内容也多为校勘、考证和评注。而且反映原始伊斯兰教基本情况的文献主要是《古兰经》,虽然《古兰经》是了解伊斯兰教创建前后阿拉伯半岛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献,但对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历史进展仅以《古兰经》作为史料依据那是远远不够的,何况当时并没有汉译本,而且有关伊斯兰教记载的汉文史料又很少。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才有汉译本《古兰经》。加之伊斯兰教在国内有了综合性的研究,有部分学者对伊斯兰教文献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翻译做了大量的工怍。下面以时代顺序对伊斯兰教著述与出版刊物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上云南伊斯兰教有影响的学术活动和主要的学术著作作了简述及简评,对研究云南伊斯兰教文化及其学术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终于同读者见面了,这是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界的一件大喜事。作为这部书编著人员和资料翻译人员的同仁和朋友,我对这部书最终正式出版由衷地高兴。由于这部书的出版,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最后成果的三部有关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的专著,即《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5月出版)、《中国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已全部出齐。二十年来为中国伊斯兰教历史研究呕心沥血…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中国伊斯兰教中特有的门宦制度,也约有三百年左右的时间。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史籍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记载,也没有一部介绍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的专著。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国外伊斯兰教的同志介绍,目前,国外即使是在研究伊斯兰教权威性的著述中,也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问题。马通同志著,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一书的问世,不能不说是我国伊斯兰教研究的一个突破,填补了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5.
圣训是穆斯林对先知穆罕默德言行录的尊称,是伊斯兰教立法、执法及行为规范的准则,也是了解和研究伊斯兰教的重要资料。我国圣训的汉译大概始于明末清初,新中国成立后,“圣训”的翻译和研究迎来了一个新时期,其译本不断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强的凝聚作用,两者魂体相依。但在民国这一特殊的社会转型期,作为回族中坚的青年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之前以对真主绝对信仰为最终目的的伊斯兰教对当时的青年丧失了号召力,青年们开始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来评价和看待伊斯兰教,以伊斯兰教对自己的有用性来决定是否信教及如何信教。为了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宗教价值观,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伊斯兰教和青年的关系,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伊斯兰教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7.
继明清伊斯兰教汉文译著之后,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伊斯兰教作了新的阐释和译介,出版了一批新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文章认为,民国穆斯林知识阶层的这种文化自觉不仅表现在解决教内的问题及伊斯兰教的发展问题,而且需要应对来自中国社会、其他宗教的误解和挑战,同时希望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对新疆伊斯兰教的研究 ,可分为 4个阶段 :1 .清代的伊斯兰教研究 ;2 .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研究 ;3.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伊斯兰教研究 ;4.改革开放以来的伊斯兰教研究。一、清代的伊斯兰教研究清朝统一新疆之后 ,结束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和卓政权 ,保持了新疆境内政治局面、社会秩序的稳定。特别是在民族、宗教问题上 ,清政府从“修其教还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俗”的基本政策出发 ,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统一后的现状 ,对伊斯兰教制订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尊重各族穆斯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 ;另一方面 ,清政府又利用黑山派与白山派的对立…  相似文献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贯彻执行,我国回族人民的政治和经济文化日益走向繁荣,宗教生活也进一步活跃起来。呼和浩特地区原有的几座清真寺相继开放,聚礼、讲学、研究伊斯兰教经典的活动十分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正确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搞好民族宗教与民族团结工作,搞好两个文明建设,深入研究伊斯兰教的教派之争及其实质,探讨伊斯兰教在呼和浩特地区传播的特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追寻伊斯兰教派产生的历史渊源,揭露教派之争的实质,并略对呼和浩特地区伊斯兰教传播的特点作一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自7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历经唐宋元之后,到明初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一,经元代大批穆斯林入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口迅速增长,做为伊斯兰文化主要载体的回族已基本形成,并遍布全国各地。其二,伊斯兰教在我国诸多宗教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开始对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明前期统治者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一、明朝的民族同化政策与对伊斯兰教的宽松政策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从维护朱家王朝对中国的长久统治出发,对一些少数民族采取强迫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与妇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与妇女,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想就伊斯兰教有关妇女的规定、穆斯林妇女解放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教职人员不仅对信教群众的宗教修养、思想观念、言行品德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在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伊斯兰教与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维系了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伊斯兰教未来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教在我国流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伊斯兰救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近两年来撰写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有10多部,但都有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著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伊斯兰救历史和当前伊斯兰思潮的研究。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我国学者的实力较强,但对伊斯兰救思想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至今汉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史》(秦惠彬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2003年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马通先生的《伊斯兰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4.
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对伊斯兰教产生了强劲的冲击,回应民族主义的挑战直接构成了伊斯兰复兴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纳赛尔主义作为当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典型代表,尽管也试图协调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但是纳赛尔主义作为一种世俗的意识形态,对伊斯兰教的否定构成了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基本态度,而埃及作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其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纳赛尔主义的挑战。本文从埃及内政与外交两个层面揭示了纳赛尔主义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进而从一个侧面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史上曾经出现过各式各样的世袭制。诸如哈卫发世袭制,国王、酋长世袭制;各种苏非教团、道堂的谢赫世袭制。在我国,则有新疆维吾尔族伊斯兰救的依禅(教主)世袭制;西北回、东乡等民族伊斯兰教中的门宦教主、道堂谢赫世袭制;以及截至本世纪初为止回族清真寺中伊玛目、海推布、穆安津三道教职(以下简称“三道”)世袭制等。这充分说明世袭制在伊斯兰教里流传得多么广泛。那末,世袭制究竟是不是伊斯兰教固有的制度呢? 一、世袭制不是伊斯兰教固有的制度伊斯兰教正统派——现在约占全世界穆斯林85%的逊尼派认为世袭制不是伊斯兰教的固有制度,也不符合伊斯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热情关怀下,在全国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经过两年时间筹备,于八二年七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银川联合举行成立大会。“宁夏回族研究会”和“宁夏伊斯兰教研究会”是专门研究探讨回族和伊斯兰教问题的群众性学术团体,目前各有会员五十余名,成员包括宁夏地区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  相似文献   

17.
明清是伊斯兰教在北京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的社会环境、清真寺的性质和分布格局、穆斯林的构成、伊斯兰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教发展历史上,东南沿海地区始终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与回族相对聚集的西北地区相比较,东南一带的回族在人数上要远逊于西北五省区,也及不上西南、中原等地的回民人数之众,但东南沿海地区从唐代伊斯兰教开始传入以来,就沿循着与西北等地伊斯兰教发展的不同行进轨迹,并因此呈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就回回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而言,情况也是如此。本文的出发点,即是把东南沿海地区回族和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作为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碰撞及交融的重要一环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引导新疆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存在变化的普遍规律。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也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变化的客观规律。研究新疆地区伊斯兰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 ,与新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相适应 ,这既是新疆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也是伊斯兰教自身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 ,对 2l世纪新疆地区的大开发和团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一、正确全面地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正确全面认识新疆伊斯兰教的状况和特点是引导其与新疆社会进步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新疆伊斯兰教除了具有同全国其他地区宗教同样的民族…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是伊斯兰教在北京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从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的社会环境、清真寺的性质和分布格局、穆斯林的构成、伊斯兰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